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2篇
  免费   48篇
  国内免费   44篇
测绘学   22篇
大气科学   17篇
地球物理   31篇
地质学   141篇
海洋学   42篇
天文学   7篇
综合类   15篇
自然地理   29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5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81.
线源二维瞬变电磁场的正演计算新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首先应用有限元直接迭代法,在频域中实现了线源二维电磁场正演计算,然后利用频时转换中较为简便且有效的数字滤波法,实现了频域到时域的转换,从而实现了线源二维瞬变电磁场的正演模拟。该方法具有编程简单,占用内存小,运算速度快和模型输入方便等特点。模拟结果与理论计算结果对比表明,该方法具有较高的计算精度。另外,该方法对复杂条件下的瞬变电磁勘探方法的研究和二维瞬变电磁反演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2.
INTRODUCTIONThemultipatheffect,signalfluctuation (Huangetal.,1 998a,b) ,andnoiselevelinshallowwaterchannelshinderdetectionofpulsepositionmodulation (PPM)information .Thispaperdis cussesmarinenoisehindrancetoprecisedetectionofPPMinformation ,andpresentssomefeasiblecountermeasurestosuppressnoiseinterferenceeffectively .Itiswellknowneffectivedetectionofinformationbyareceivingsystemiscruciallydependentonthesignal to noiseratio(SNR) .Asrelativelyhighnoiselevelexistsinshallowwateracousticch…  相似文献   
183.
针对海上高孔高渗地质油藏特点,通过FOAMSCAN自动化仪器、动态阻力因子测试及物理模拟实验等技术手段,优选出Ⅱ号起泡剂的泡沫体系(起泡剂质量浓度0.5%,气液比为1∶1~3∶1)具有很好的生泡、稳泡及耐冲刷性能,可以有效的封堵渗透率近20μm2的高渗层。  相似文献   
184.
《中国大百科全书》是中国文化遗产的宝库,地理卷作为其重要分册之一,是地理学的工具用书,更是普通大众了解地学知识的一个窗口,也是以书为鉴,明得失、知兴替的“铜镜”。基于《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地理卷》第三版的编写,聚焦西南区,分析地理词条的构成与特征,探讨区域地理学研究的特色。梳理出西南区旅游与地理学协同发展,资源与生态保护地位凸现,地质灾害研究成效显著,地缘与经济战略优势突出等特点。并在浅析西南区地理学研究不足基础上,提出区内地理学发展的展望,即加强西南区地理学的基础性与综合性研究,提升地域系统对全球变化的动态响应研究,拓展新时期地理学的量化与应用性研究,重视地理科学知识科普的人才队伍建设等。  相似文献   
185.
目的:观察化脓灸联合胸腺五肽注射液治疗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稳定期COPD患者80 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 例。2组均给予基础治疗,对照组加用胸腺五肽注射液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化脓灸治疗,治疗3个月后比较2组中医证候疗效,肺功能[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FEV1/FVC],血气分析指标[动脉血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变化,以及疗程结束后随访1年的急性加重人均次数。结果: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2.50%(37/40),对照组为62.50%(25/4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FEV1、FVC、FEV1/FVC、PaO22、PaCO2治疗前后组内组间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随访1年急性发作人均次数2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脓灸联合胸腺五肽注射液治疗COPD,能缓解中医症状,改善肺功能及血气分析指标,减少急性发作次数,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6.
新疆地学断面 (泉水沟 独山子 )深地震测深剖面的分段成果已经先期分别发表 ,根据已经发表的资料 ,本文着重全线震相的对比 ,并讨论地壳构造与地质演化的关系。该剖面全长约 12 0 0km ,南起西昆仑山 ,穿过塔里木盆地 ,跨越天山 ,止于准噶尔盆地南缘。该剖面共设 12个炮点 ,共用炸药 2 0t,投入地震仪 12 0台 ,共获有效三分量记录 973个。在折合时间记录截面图上识别出 6个震相 (Pg,P2 ,P3,P4,Pm,Pn) ,经走时反演和射线追踪拟合获得速度结构模型。最终的模型显示塔里木盆地主体的地壳厚度为 3 8~ 4 6km ,而且塔里木南缘的Moho界面南倾 ,与结晶基底南倾的角度大体一致。从塔中隆起至西昆仑山前 ,Moho面深度从 4 0± 2km加深到 5 7km ,但继续向南深入到西昆仑北坡之下 ,Moho产状变平 ,深度减小到 5 4km。以西昆仑北坡基底抬升、下地壳增厚和山前凹陷内存在巨厚沉积的观测事实为依据 ,推断塔里木盆地南缘地壳向西昆仑山下俯冲 ,但俯冲的距离和深度可能有限。天山地区观测到了清楚的Pn 震相 ,速度为 8.15km/s。整个天山地区Moho平均深度为 5 2km ,地壳结构复杂 ,其中地壳为 3~ 7km厚 ,速度值 5 .6km/s的低速层。中天山之下的Moho略显隆起 ,中、北天山交界处Moho明显错断。地壳内部各层厚度横向变化较大 ,具  相似文献   
187.
减灾生态艺术地图(DREAM)是将传统"绿地图"与防灾减灾知识相结合而形成的新型防灾减灾专题地图。结合绿色发展的理念以及DREAM在地理空间信息中的功能和特点,提出了基于DREAM的"4E"发展模型;并通过成都市邛崃土溪村地区的《土溪村减灾生态艺术地图》的实例对DREAM的制作以及DREAM如何促进绿色发展进行解释说明。结果表明,DREAM在增强人们环境保护意识,提高区域防灾减灾能力和促进生态旅游等方面有着十分卓越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8.
在黄海冷水综合利用中,最佳取水海域的选取是关键环节。本文基于多年实测温度观测资料,重点分析大连、威海及成山头海域夏季黄海冷水分布特征。综合冷水的核心温度、分布位置、靠陆距离等因素,比选出黄海冷水综合利用最佳取水海域。结果表明:大连海域黄海冷水资源利用条件最佳,取水海域与距离陆地小于10km,冷水团持续时间长,底层水温10℃以下的时间可持续到8月底。成山头海域的黄海冷水利用条件次之,取水海域距离陆地35km,底层冷水可以持续到8月中旬。威海取水条件最差,取水海域距离陆地45km;冷水团持续时间最短,8月中旬底层海水温度升高至11℃。此外,利用温度链连续观测与垂直水温观测,对大连海域冷水的持续时间与垂向结构进行分析,8月底垂向仍存在较强温度跃层,底层温度为10℃,冷水可持续至9月中旬。  相似文献   
189.
采用资源三号02星双频GPS观测数据和CODE快速星历,利用非差简化动力学方法实现卫星精密定轨。通过卫星轨道重叠弧段检验,轨道径向精度优于3.90 cm,位置精度优于5.52 cm。利用SLR观测数据检核卫星轨道,精度优于4 cm。采用轨道外推和瞬时根数方法预报轨道,12 h内切向精度优于30 m。  相似文献   
190.
高精度层序地层为密集井网开发井区储层精细对比提供了重要手段。库车坳陷却勒—羊塔井区库姆格列木群底砂岩段以相对稳定的水进面为界进行的高精度层序划分、对比和沉积微相分析结果表明,底砂岩段可划分出4个四级层序和6个五级层序,羊塔井区以干盐湖环境河流三角洲前缘沉积为主,形成3~4套分布较稳定、粒度较细的砂体,物源来自东部和东南部的前缘隆起区,是河流长距离搬运的结果。却勒井区砂体厚度变化较大,可识别出3期较大规模的水进—水退旋回,发育3套厚度较大、近物源的辫状河道、三角洲前缘河口坝和水下分流河道砂体,这些砂体由北西向南东方向变薄,碎屑体系分析表明物源来自西部温宿凸起区。古地理再造表明两井区形成于两套沉积体系,之间有一湖湾分隔,层序—沉积体系的差异和分布决定着储层分布和油田布井开发的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