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0篇
  免费   44篇
  国内免费   12篇
测绘学   20篇
大气科学   75篇
地球物理   48篇
地质学   60篇
海洋学   14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9篇
自然地理   56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2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4篇
  1957年   2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51.
导致塔里木河流域土地沙漠化扩展的深层次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塔里木河流域的总体情况而言,在人类历史之前,沙漠化形成是一种完全受气候变化制约的自然过程,在现代干旱环境背景下,超载放牧、滥挖滥采、毁林毁草开荒以及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是导致目前塔里木河干流沙漠化持续扩展的几种主要的不合理人为活动。那么,又是什么原因促使人们在与自然相处过程中,采取了这些显然违背自然规律的活动?在实地考察基础上,结合前人研究的成果资料,对导致塔里木河流域沙漠化扩展的深层次原因进行分析。认为,主要是人口压力、政策失误和利益驱动促使人们在与自然相处过程中,采取了这些显然违背自然规律的活动。因此,控制人口增长、采取正确的政策引导、正确处理经济利益和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是促进当地土地沙漠化逆转所必须的。  相似文献   
52.
基于DEA_Malmquist的河北省县级粮食生产效率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DEA模型结合Malmquist指数,从粮食生产"全要素效率"、"技术效率"、"技术进步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5方面对河北省138个县粮食生产效率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研究期内河北省粮食生产效率提升很快,各项粮食生产效率相关程度较高,"技术效率"对粮食生产"全要素效率"影响较大,"规模效率"对"技术效率"存在一定影响,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59、0.72.2)省域范围内粮食生产效率空间分布趋势明显,"全要素效率"在东西方向上呈倒"U"型分布趋势,"技术效率"呈一阶分布趋势.3)研究区内138个县粮食生产效率空间分布差异显著,"全要素效率"优势区主要分布在石家庄、衡水等中东部地区,非优势区主要分布在北部地区.河北省未来粮食生产应通过提高农业科技发展水平、增加农民收入、进行有序有效的土地整理等措施,提高粮食生产效率,保证区域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53.
加卸载响应比是一种刻画震源区介质损伤程度的物理学参数,它通过随时间的变化来反映地震孕育的过程来进行地震预测。通过对1990—1999年新疆地区部分中强地震前加卸载响应比时空演化特征进行分析,并基于该理论得到孕震积分的概念应用于震例中。结果表明:中强震震前在震中附近可能存在多个高加卸载响应比值区,它们大致围成椭圆状或环状,地震通常发生在异常高值波动或减弱的过程中;异常峰值至发震时间比理论时间要短,这可能表明新疆地区构造活动剧烈,孕震周期较短。  相似文献   
54.
新疆及哈萨克斯坦地下流体氦气震兆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新疆10泉、04泉及哈萨克斯坦卡帕尔—阿拉善4井、下卡姆卡井氦气(He)含量变化的源兆、场兆、远兆的映震特征,地震前兆异常表现为:上升(或下降)幅度、速率变化超出正常范围,具有较好的重复性,测值遵循背景值—趋势性上升(或突升)—恢复至背景值;趋势性下降(或突降)—恢复至背景值的变化过程.各监测点氦气异常形态、异常持续时间、异常幅度同源兆、场兆、大震远兆没有明显的关系;由于各观测点的水文地质条件和地球化学环境不同,不同监测点氦气映震能力有较大差异,其中新10号泉和卡帕尔—阿拉善4井氦气的映震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55.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ERA5分析场数据等资料,对南疆西部两次极端暴雨过程的环境条件和形成机理进行对比分析,以更深入理解南疆极端降水特征和产生机制。两次过程分别发生在春季和夏季,高层环流存在显著差异,南亚高压分别呈东部型和双体型,但配合中层的“阶梯槽”形势,均为极端降水提供了特殊有利的环流背景。低空700~850 hPa偏东急流是南疆西部极端降水发生的重要天气系统,其不但是暴雨发生地主要水汽通道,还与地形形成强烈辐合,是极端降水重要的触发和水汽集中机制。引入二阶湿位涡对两次暴雨过程的非均匀特征及可能产生机制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二阶湿位涡高值区与降水的发展演变呈现较高一致性,二阶湿位涡主分量包含对流稳定度与绝对涡度垂直梯度的耦合,体现极端降水大气的主要动热力结构特点:发生在2021年6月15~16日的夏季过程,极端降水区主要位于昆仑山沿线,与塔里木盆地南侧强烈的低层气旋性旋转有关,旋转促进水汽快速集中,垂直方向表现为中层负涡度叠加于正涡度之上,垂直涡度梯度显著,同时水汽抬升凝结,中层大气加湿加热,对流稳定度在垂直方向非均匀性增强,两种垂直梯度结构均有助于垂直运动增强,促进极端降水形成;发生在2020年4月17~24日的春季过程,降水主要位于南疆西部喇叭口地形区,“阶梯槽”形势造成的越山干冷气流和塔里木盆地的偏东暖湿气流辐合,形成中层正涡度带,激发上升运动,是极端降水的主要成因。  相似文献   
56.
利用新疆克州地区近45a(1960--2004年)冬春季逐日降水资料,统计分析了克州地区强降雪的时空分布特征;利用NCEP逐日再分析资料对产生强降雪的天气形势、环流特征、物理量场进行归纳总结,将500hPa环流分为中亚低压(涡)槽类、喀布尔低涡(槽)、巴湖低压槽和里咸海低压(涡)槽类,认为高空300hPa的西风急流和低空850hPa偏东急流的密切配合是强降雪天气发生的主要条件。在研究基础上建立克州地区强降雪天气过程预报的概念模型。  相似文献   
57.
新疆和静县果树冻害的气候条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00—2009年的气象资料,对比分析了和静县产生果树冻害的气候原因。结果表明:强降雪降温提前、持续低温、深厚的积雪、地温偏高、秋冬气温变化幅度大是发生果树冻害的重要原因。从灾情资料可知,果树冻害在20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出现的次数不多,但2000年以后出现的次数增多。  相似文献   
58.
第二次土地调查要求标准高、技术手段先进、涉及面广、信息量大,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鄂温克族自治旗作为呼伦贝尔市的试点,在全区率先开展了此项工作,提前完成了任务。在具体工作中,  相似文献   
59.
塔里木河荒漠植被光谱可分性模拟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以塔里木河典型植被为研究对象,分析胡杨、芦苇叶片及柽柳冠层的可分性,并计算背景的影响。首先用ASD光谱仪测新鲜叶片光谱,找出光谱特征点;然后模拟EO-1高光谱数据和TM多光谱数据;最后植被与土壤光谱按比例混合,分析背景的影响。以上三步分别计算植被指数(VI)。结果显示:叶片光谱特征位置430 nm、670 nm、750 nm附近,黄边斜率和红外平台平均高度,1 080~1 280 nm、1 430~1 650 nm能够区分塔里木河流域3个主要植被类型。模拟的EO-1波谱保持了控制波形的10个特征,TM 只有绿反射峰和红吸收谷、近红外1个反射峰3个特征,大部分特征都消失了。植被指数显示(R680-R500)/R750、(R680-R550)/R705、R1430+\:+R1650、D712/D688能够区分3类,且指数值差异较大,为绿峰、红谷和近红外波峰的组合;模拟的EO-1数据(R680-R500)/R750、(R680-R550)/R705、R1430+\:+R1650能分别区分植被,TM多波谱数据不能有效区分植被。  相似文献   
60.
极端干旱区荒漠稀疏河岸林遥感分类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以位于极端干旱区的塔里木河干流中下游地区为例,基于Landsat TM影像,结合决策树分类、几何光学模型与光谱角匹配,解决混合像元信息分解,实现干旱区稀疏荒漠河岸林类别识别。首先从遥感视角的角度,将地物分解为目标和背景,提出塔里木河干流荒漠河岸林植被分类系统;其次以多变量决策树法将非荒漠植被信息剔除,采用几何光学模型模拟各类荒漠植被的像元光谱,最后以光谱角匹配的方法将荒漠植被进一步进行分解,得到塔里木河干流中下游地区典型研究区的植被分类专题图,分类精度结果表明:基于混合像元分解与几何光学模型的分类方法总精度达到了79.43%,Kappa系数为0.718,表明分类质量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