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3篇
  免费   128篇
  国内免费   121篇
测绘学   72篇
大气科学   100篇
地球物理   46篇
地质学   307篇
海洋学   71篇
天文学   10篇
综合类   60篇
自然地理   56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8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37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4篇
  1979年   2篇
  1973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3篇
  1958年   5篇
  195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扎鲁特旗地处兴安岭余脉到辽河平原北部,跨中国地形二三阶梯,因各种自然条件所限形 成了南农北牧、中间交叉的农牧交错带。通过以内蒙古扎鲁特旗 3 349 处地名作为考察对象,运用 核密度估计、地理集中指数及冷热点分析等方法对地名景观的空间分布规律和特征进行分析。研 究发现:(1)研究区自然景观地名主要集中在西部及北部丘陵和中、小山地区,地形地貌类地名集 中分布于地形过渡区,即地形起伏较大的地区。水文地名主要分布在相对低海拔地区,与河流大 小关系不明显,呈南北均匀分布,呈现出水资源缺乏的干旱半干旱地区地名分布特征;(2)人文景 观类地名多分布于中部与南部地区,其分布特征看,人文聚落地名与自然水文地名的关系最为密 切,在中部地区随河流带状分布,并且因农业依赖水资源的特征而地表水、地下水富集的相对低海 拔区和滨河地区集中的规律。这也是半农半牧地区聚落分布的特点。(3)人文地名经历从清初的 随机分布到现在的集中分布的过程,大多人文地名在近百年内形成,其中聚落地名从清初的小型 聚落到清末蒙地放垦后初具规模,再发展到现在较有规模的集中聚落。经济、交通、建筑类地名是 上世纪 80 年代以来随工业化、城镇化而逐渐集结。(4)研究区地名整体分布看,影响自然地名的主 要因子是地貌、水文条件、气象气候、地名认知等,而人文地名的分布受自然因素外,还有政策、人 口活动、城镇化与经济发展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42.
本文从矿化空间分带研究入手,建立了金矿床地质-地球化学模型;通过控矿断层几何形态与金矿化关系的研究,探讨了矿体中金的聚散规律;运用多种方法对Ⅱ号矿体深部和两侧一定范围内的含金性进行了预测和评价。  相似文献   
143.
极光分光光谱仪成像所得重要辐射特征包括氧原子所激发的557.7、630.0、636.4 nm谱线,这些谱线和入射电离层的高能电子能通量、中高层大气粒子成分密度等都有着紧密联系.本文结合引发极光的电子碰撞反应物理机制构建氧辐射特征仿真模型,利用极光光谱图像557.7、630.0 nm谱线估计最接近真实成像情况下的入射电子能通量,实验结果表明仿真中基于假设光强比推演得到的氧辐射谱线像素预测值较真实值高估了1~1.29倍.  相似文献   
144.
以共和县橡皮山地区1∶5万地面高精度磁测资料为基础,对磁测数据进行多项处理,并结合区内地质资料,对该地区岩浆岩的分布与磁异常的关系以及隐伏侵入岩的分布规律、状态及产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5.
基于1961-2014年岷江上游及其周边地区20个气象站点的观测资料,运用Mann-Kendal非参数检验方法分析了研究区近50 a的气候突变,结合DEM、土壤、水系、土地利用等数据构建了干旱河谷典型特征的诊断指标体系,准确地界定了岷江上游干旱河谷的范围并分析了其气候突变前后的变化。结果表明:(1)研究区气候突变的时间节点为1981年,当前气候条件(1982-2014年)下,岷江上游干旱河谷总长度约为151.63 km,面积约705.62 km^2(占区域总面积的2.94%),主要分布于松潘镇江关以下,经茂县凤仪镇至汶川县绵褫间的岷江干流,以及黑水河谷和杂谷脑河谷等岷江支流的两侧。(2)当前气候条件下干旱河谷较气候突变前(1961-1980年)覆盖河道两岸更宽的范围且向北延伸,长度增加20.87 km,面积增加81.61 km^2;(3)气候变暖和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是引起岷江上游干旱河谷范围扩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6.
    
十多年前 ,我从省气象学校毕业后分配到县气象站。从成都坐夜班车 ,一路酣睡 ,天亮到了县城。睁开眼睛一看 ,大雾茫茫 ,什么也看不见。去气象站怎么走 ?指路的人说 ,就在对面山上 ,没雾都能看得见。我想是很近的 ,于是背上行李 ,抖擞精神 ,迈着流星大步 ,想几步就跨到气象站。然而我却足足走了四十分钟 ,才看到隐没在雾里的百叶箱。这时我已大汗淋漓 ,精疲力竭。雾 ,给我开了一个小小的玩笑。当了观测员 ,比别人更多了一些看雾的机会。气象站是县城的最高点 ,俯视全城 ,远眺长江。清晨 ,雾最先在江面上生成 ,氤氲袅袅 ,伴着长江滚滚东去的浩…  相似文献   
147.
泰山旅游结构层次及其匹配开发策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运用旅游结构转换原理,分析了泰山旅游风景资源结构、行为层次结构、市场结构的特征及匹配性关系,找出21世纪泰山旅游持续发展的主要障碍,提出相关的发展策略。文章认为,泰山旅游风景资源的主导特征为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与雄伟壮丽的自然风景的有机融合,泰山旅游应以基本层次为基础,开发提高层次和专门层次的旅游;国内目标市场应以华北、华东地区为主,国际目标市场以东亚和港澳台地区为主。  相似文献   
148.
通过现场实测和室内研究表明,采煤技术因素对底板突水的影响很大。如何防治底板突水,这里指出了一条改革采煤方法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9.
150.
刘文泽  太华杰 《气象》1992,18(4):19-21
本文叙述了农业气象情报业务自动化的基础工作——信息接收与处理自动化的设计思想,并提出了适合于实际使用的数据文件系统结构设计方案及对该文件系统进行操作的程序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