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5篇
测绘学   5篇
大气科学   5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11篇
海洋学   3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38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通过开展皖西大别山区1/25万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发现研究区内土壤锌元素含量主要集中在71~150mg/kg,其中大于84 mg/kg富锌土壤达到2 808 km~2,占到全区58.74%。富锌土壤主要呈大面积分布于区内北部岳西县-头陀镇及南部岳西县店前镇-太湖县寺前镇-宿松县柳坪乡,分布特征受区内地质背景、成土母质影响明显。此外,通过研究区内农产品和根系土中的锌含量特征,发现具有开发富锌农副产品的潜力。  相似文献   
22.
鄂尔多斯盆地中奥陶统马家沟组最上部的马五5-马五1亚段为盆地内中部气田区主要的天然气储产层之一,厚度70~80米,面积约4.8×104平方千米。储集岩主要的原始岩性为不同程度地存在晶间孔隙的含硬石膏柱状晶和结核的粉晶白云岩和粗粉晶白云岩。中奥陶世末至中石炭世,经历了140余Ma的表生裸露期成岩作用,古风化壳岩溶十分强烈,特别是在含硬石膏柱状晶和结核的粉晶白云岩中形成广布于气田区的形式多样的储集空间类型。埋藏成岩作用次生溶蚀孔隙主要叠加于古风化壳岩溶所形成的孔、缝及洞中,使其再次扩溶,或使孔、缝及洞中半充填的沉积物再次溶解或部分溶解。印支期产生的80°方向和燕山期30°和60°方向的共轭裂隙,亦以在古岩溶作用较强烈、并存在孔隙的岩性中较明显。从岩芯和铸体薄片中识别出21种孔、洞、缝和裂隙,包括沉积(准同生)期的原生孔隙3种; 表生裸露成岩期次生孔隙9种; 埋藏成岩期次生孔隙5种; 构造裂隙和断层4种。在同一块岩芯,甚至同一块铸体薄片中,常可见到不同成岩期次的多种孔隙类型叠加和同时出现。在中部气田区,各种孔隙空间的发育程度,分布范围和对储层的贡献值是不一样的,是导致储层的非均质性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3.
以安徽省南陵地区土壤Se为主要研究对象,结合少量农作物Se分析结果,对研究区进行了Se含量及分布特征研究,初步划定了区内富硒土壤标准,探讨了土壤Se、有效硒与重金属的相关性关系,为富硒土壤资源的推广应用提供了依据。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Se含量区间0.01~0.98mg/kg,平均含量0.32mg/kg,总体呈背景含量分布,少量的低背景土壤分布于青弋江沿岸,其含量与人为活动、土壤类型和地质单元存在一定的关系;初步圈定区内富硒土壤面积152.79km~2,证明该区具备一定的富硒土壤开发利用潜力;土壤Se常与重金属伴生,而有效硒与重金属相关性不明显,有效硒随土壤Se含量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24.
金字塔沙丘形成的动力条件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金字塔沙丘(或星状沙丘)形成的动力条件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在非沙质床面的气流场辐合区,一般具有三个以上近似均布的主风向,各主风向的风力强度、出现频率及持续时间不尽相同,但年总输沙能力较为接近,而且月输沙能力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二是不太充裕的沙源和高浓度不饱和风沙流;三是不同尺度地形条件的动力作用,和沙漠与戈壁下垫面的热力影响。在沙质床面,往往由于高浓度饱和或过饱和风沙流的作用,导致新月形沙丘或新月形沙丘链的变态,或重新组合成金字塔状的沙丘形态,但不可能发育为典型的金字塔沙丘。  相似文献   
25.
为探讨安徽石台仙寓地区土壤-作物系统中硒的富集及迁移特征,在该区系统采集了岩石、土壤、灌溉水、农作物及根系土样品,研究土壤硒的地球化学特征、赋存状态、主要影响因素及生物有效性等。结果显示:研究区表层土壤硒含量为0.27~15.79 mg/kg,平均值为0.87 mg/kg,显著高于安徽省土壤背景值;土壤硒含量与有机质呈显著正相关,但与pH值无相关性;不同基岩地层的硒含量差异显著,其中蓝田组、荷塘组及皮园村组碳质页岩是该区土壤硒的主要物质来源;土壤硒形态主要为腐殖酸结合态、强有机结合态和残渣态,生物可直接利用形态的硒约占3%。研究区稻谷、茶叶对硒的平均富集系数分别为0.21和0.08,采集的水稻样品全部达到富硒标准,具有良好的富硒产业开发优势。  相似文献   
26.
风成沙纹形成的风洞模拟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风成沙纹形成于沙质床面下游的沙粒蠕移,发展于沙粒跃移-风沙流的“波粒二重性”作用,消亡于气流与风沙流的正弦波共振。以细沙和极细沙为优势粒级的天然沙丘沙是风成沙纹形成的最佳粒配。沙纹移动速度VR是缓慢的,其数量级为10-1cm·min-1~101cm·min-1,实验关系式为:VR=1.58×(VL-5.5)0.67。  相似文献   
27.
数据对于城镇地籍建库和数字城市等是至关重要的,把CAD数据转换成GIS数据是建立GIS数据库的一条重要而又有效的技术路线,是建立专题信息平台和"数字城市"的基石。本文基于GIS的相关学习和工作经验,论述了CAD数据和GIS数据的主要区别、转换方法以及转换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质量控制,希望对从事相关方面学习的同学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8.
鄂尔多斯盆地中奥陶统马家沟组最上部的马五5-马五1亚段为盆地内中部气田区主要的天然气储产层之一,厚度70~80米,面积约4.8×104平方千米.储集岩主要的原始岩性为不同程度地存在晶间孔隙的含硬石膏柱状晶和结核的粉晶白云岩和粗粉晶白云岩.中奥陶世末至中石炭世,经历了140余Ma的表生裸露期成岩作用,古风化壳岩溶十分强烈,特别是在含硬石膏柱状晶和结核的粉晶白云岩中形成广布于气田区的形式多样的储集空间类型.埋藏成岩作用次生溶蚀孔隙主要叠加于古风化壳岩溶所形成的孔、缝及洞中,使其再次扩溶,或使孔、缝及洞中半充填的沉积物再次溶解或部分溶解.印支期产生的80°方向和燕山期30°和60°方向的共轭裂隙,亦以在古岩溶作用较强烈、并存在孔隙的岩性中较明显.从岩芯和铸体薄片中识别出21种孔、洞、缝和裂隙,包括沉积(准同生)期的原生孔隙3种;表生裸露成岩期次生孔隙9种;埋藏成岩期次生孔隙5种;构造裂隙和断层4种.在同一块岩芯,甚至同一块铸体薄片中,常可见到不同成岩期次的多种孔隙类型叠加和同时出现.在中部气田区,各种孔隙空间的发育程度,分布范围和对储层的贡献值是不一样的,是导致储层的非均质性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9.
评《实验风沙物理与风沙工程学》@吴正¥华南师范大学地理系评《实验风沙物理与风沙工程学》吴正(华南师范大学地理系,广州510631)中国科学院兰州沙漠研究所刘贤万教授所著《实验风沙物理与风沙工程学》,已由科学出版社于1995年8月出版发行。本书是作者长期从事...  相似文献   
30.
利用温州市3个监测站点2002年4月至2003年3月记录的降水资料,分析温州市酸雨特征;结合同期气象资料分析与酸雨强度有关的气象因子,表明降水酸雨强度(PH值)与降水量、风、雾等气象条件之间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