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4篇
  免费   100篇
  国内免费   114篇
测绘学   243篇
大气科学   68篇
地球物理   112篇
地质学   356篇
海洋学   57篇
天文学   20篇
综合类   14篇
自然地理   38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38篇
  1996年   35篇
  1995年   31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37篇
  1992年   36篇
  1991年   33篇
  1990年   24篇
  1989年   25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2篇
  1975年   2篇
  1959年   2篇
  1934年   1篇
  192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861.
862.
近年研究表明,大洋中溶解的 Pb和 Nd 以陆源来源占主导。但对 Pb和Nd 进入大洋的途径存在很大争议。笔者研究了3块中北太平洋铁锰结壳(CJ01,CLD01,CB12)的元素含量和 Pb、Nd 同位素组成。根据 Co 含量经验公式法定年,结合几块结壳的剖面 Pb 同位素演化曲线与 Os 同位素演化曲线,确定所研究的中北太平洋铁锰结壳的底部年龄约为 75Ma。3块结壳不论磷酸盐化与否,其 Pi、Nd 同位素随时间的演变曲线均十分相似,且 Pb 同位素演化趋势与北太平洋岩心(LL44-GPC3)中的风沙的 Pb 同位素演化趋势相似。这些结壳的 Nd 同位素演化趋势也相似,但与岩心 LL44-GPC3 中风沙的 Nd 同位素的演化曲线完全不同。由此得到以下结论:(1)通过研究2块结壳,首次提出太平洋铁锰结壳的年龄超过70Ma,得到了白垩纪末及整个新生代中北太平洋深水 Pb、Nd 同位素的演化。并且揭示磷酸盐化不会明显改变结壳中的 Pb、Nd 同位素组成。(2)风沙是中太平洋深水溶解 Pb 的主要来源。太平洋中的 Pb 由来自大陆风沙富放射成因 Pb 和来自火山弧非放射性成因 Pb 之混合,二者的量随时间变化。60Ma 之前,北美大陆粉尘是太平洋 Pb 的主要来源,而从40 Ma 开始,亚洲大陆粉尘对 Pb 总量的贡献日益重要。在约55 Ma 期间是大陆粉尘对海水 Pb 贡献最小的时期,与温暖气候相吻合。(3)风成粉尘对中北太平洋深水中的 Nd 的贡献可以忽略。新生代太平洋边缘火山岩风化侵蚀作用加强,是中北太平洋ENd值升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63.
我国首套航空重力测量系统于2002年研制成功,系统简称为CHAGS,本文介绍了CHAGS的构成及精度指标,着重报告了CHAGS在山西省大同地区试验飞行作业情况,论述了航空重力测量结果的精度评价方法,给出了航空重力测量内部符合精度和外部检核精度。  相似文献   
864.
本文用积分法模拟恢复了地球重力场,同真实重力场进行比较,分析了结果。结果表明,本文使用模型及程序算法正确,可以用于恢复重力场,精度在10^-12的量级上,对应的大地水准面阶误差小于0.2mm,大地水准面累积误差30阶处小于0.5mm。  相似文献   
865.
对西秦岭印支期5个花岗岩类岩体进行了岩石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和Pb-Sr-Nd同位素地球化学的研究, 据此限定西秦岭的地壳基底性质及其构造属性. 结果表明, 西秦岭花岗岩类总体化学成分偏基性, 岩石主要属于准铝质的高钾-钾玄质系列, A/CNK=0.90~1.05 (绝大多数样品<1.0), K2O/Na2O=1.04~1.86. 它们具有相似的微量元素(包括稀土元素)组成模式, (La/Yb)N= 7.49~ 28.79, Eu*/Eu=0.39~0.76. 在Sr-Nd同位素组成上, 西秦岭花岗岩显示一定程度的不均一性, ISr= 0.70682~0.70845, εNd(t)=-4.85~-9.17, TDM=1.26~1.66 Ga. 西秦岭花岗岩类以高放射成因铅同位素组成为特征, 其初始铅同位素比值为: 206Pb/204Pb=17.996~18.468, 207Pb/204Pb=15.565~15.677, 208Pb/204Pb=38.082~38.587. 根据西秦岭花岗岩类的化学和Sr-Nd同位素组成, 揭示了它们的岩浆源区均来自于地壳中高K(Rb)玄武质岩石的部分熔融, 源区物质形成时代可能在900~1400 Ma之间, 由此反映在西秦岭沉积盖层之下含有大量的中、新元古代的高K (Rb)玄武质岩层. 西秦岭印支期花岗岩类与东秦岭印支期花岗岩类的Pb-Sr-Nd同位素组成对比, 指示西秦岭和东秦岭地壳具有不同的基底组成, 两者的分界线大至位于近南北向的宝成铁路线. 西秦岭花岗岩类Pb-Nd同位素组成特征表明西秦岭地壳基底具有扬子块体的构造属性.  相似文献   
866.
本文运用40Ar-39Ar定年技术,对蚌埠地区花岗岩及相关脉岩的形成年龄进行了精确的测定.结果表明,华北陆块东南缘不仅存在有前寒武纪岩浆活动,还广泛发育有中生代岩浆岩.根据所获年龄资料,笔者首次将区内中生代岩浆活动划分为燕山早、晚2期5个阶段,初步构建出该区晚中生代岩浆作用年代格架.  相似文献   
867.
L&R(LaCoste&Romberg)航空重力仪是我国首套航空重力测量系统的核心,主要由高精度的垂直加速度计和稳定平台组成.前者用于测量总加速度,后者使加速度计保持精确的垂直指向.飞行测量时,由于水平加速度的存在,稳定平台难以精确维持水平从而使加速度计偏离正确指向,由此产生了水平加速度改正.介绍了水平加速度计算的两种基本方法,即两步法与一步法,从理论上导出了其在平台倾角较小情况下的等价性.为有效地减弱因水平加速度改正不完善产生的系统性误差,提出了水平加速度改正的预滤波方法.通过平台倾角的谱分析,确定了预滤波尺度,即采用与平台稳定周期相当的低通滤波器进行预滤波.最后利用实测数据对此进行了验证和分析.结果表明, 利用预滤波尺度, 航空重力测量值与地面向上延拓参考值的系统差由5×10-5 m·s-2减小至0.5×10-5 m·s-2.  相似文献   
868.
在我国实现四个现代化的过程中,资源调查、环境保护、规划和决策的科学化是十分重要的。这些要求促进了遥感技术应用的飞速发展。中国科学院和农、林、水利、测绘、地质、宇航、核工业、铁道、气象等部门,以及各有关高等院校,均已建立了遥感技术及其应用的研究所、中心、地面接收站等;有些省市也建立了地区性的遥感应用研究中心;还建立了  相似文献   
869.
金星是太阳系八颗行星中距地球最近的~颗,所以人类对太阳系行星的探测首先是从金星开始的。至今,人类已向金星发射了32个空间探测器,其中22个成功,10个失败。加上各种路过的探测器总数已超过40个。  相似文献   
870.
梁涛卢仁 《地质科学》2018,53(2):615-637
烟镇岩体是北秦岭燕山期酸性侵入岩之一,它的岩石成因及深部动力学过程研究可为区域构造演化提供新的约束。对烟镇岩体黑云母二长花岗岩样品YZ04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定年,30个测点中有23个测点的同位素比值位于207Pb/235U-206Pb/238U一致线上,它们的年龄值形成了复杂锆石年龄谱,7个年龄组依次为2 421 Ma、1 821 Ma、1 063 Ma、942.6 Ma、817.6 Ma、~145.0 Ma和~131 Ma,区域上均存在与之对应的岩浆热事件。最年轻的一组14颗锆石的加权平均年龄131.3±0.6 Ma,表明烟镇岩体形成时代为早白垩世早期。烟镇岩体具有高硅、碱及贫镁、钙的特征,属于高钾钙碱性系列。烟镇岩体样品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在微量元素蛛网图上显示明显的Nb、Ta、P及Ti负异常。烟镇岩体的稀土配分模式具有右倾平滑、轻稀土富集及重稀土亏损及无明显负Eu异常等特征,(La/Yb)N范围为7.97~49.19,其LaN-(La/Yb)N成分投点趋势表明源区组成和部分熔融程度控制了烟镇岩体的成分变异。烟镇岩体具有高Sr、低Y的特征,属于埃达克岩,它是加厚大陆下地壳的部分熔融形成的,部分熔融源区的残余相矿物包括石榴石、金红石,且无(富钙)斜长石残留。烟镇岩体是~131 Ma区域岩石圈拆沉作用的产物,这也是形成锆石年龄谱的深部控制因素,华北克拉通燕山期岩石圈巨大减薄效应波及到北秦岭地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