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篇
  免费   0篇
测绘学   37篇
自然地理   50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北大30楼     
2014年秋季开学之际,人们听闻了北京大学校方计划拆除三幢学生宿舍的消息.这三幢宿舍是建于1 956年的旧楼,30楼是其中之一.据学校公寓管理中心的消息,决定拆除这三幢楼是因为它们已经到了建筑寿命期的终点.旧楼拆除后,将在原址建设新的学生宿舍.  相似文献   
52.
周尚意  理池图 《地图》2014,(2):141-141
在韩国参加完亚洲文化景观学会的会议后,我跟随首尔国立大学金晟均教授考察了河回村。在河回村考察的第一个地点是村头的三龟亭。小亭建在村头的小岗上,青松掩映。登上高阜,脱鞋方能迈入三龟亭。亭中无他人,我们一行人便席地而坐。环顾亭内,四沿悬挂着黑色木牌,上面的白漆文字是用毛笔书写的汉字,多为旧时诗会留下的美文和诗歌。其中一块木牌上的文字是“三龟亭重修记”,落款时间为“崇祯纪元丙辰年”。  相似文献   
53.
塔林二人游     
周尚意 《地图》2014,(6):141-141
今年春天,我与美国的布朗教授参加了芬兰赫尔辛基大学的荣誉博士学位授予活动,之后我们临时决定前往爱沙尼亚首都塔林参观,塔林据说是欧洲保存最好的中世纪古城。从赫尔辛基到塔林的交通极为方便,渡轮每小时一班,到码头买上船票就出发了。布朗持美国护照,前往100多个国家都可以免签证:我作为中国人,因为持有申根国家的签证,所以去芬兰和爱沙尼亚时与他没有差异。然而,后续的旅游却时时体现出我们两人的差异。  相似文献   
54.
我一生中到上海的次数已然数不清,然而每次都有新的认识.暑期前,我在复旦大学史地所访学,所以有时间跟所里的学者在上海的里弄里转来转去.豫园是上海的地标景观,毗邻它的一条老街在旅游手册里被称为"上海老街",而这条老街就是我们此次调查的重点.  相似文献   
55.
高野山之行     
周尚意 《地图》2013,(6):141
高野山位于日本和歌山县,是一片山峰的总称.层峦叠嶂之中,散布着佛教寺院117间.200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日本“纪伊山地圣地与参拜道”列为世界遗产,高野山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56.
北京城郊化空间特征与发展对策   总被引:34,自引:6,他引:34  
城郊化是大都市生命周期中的重要阶段之一,20世纪90年代以来北京进入了典型的城郊化过程。根据1985-2000年遥感影像和1992-2000年2000多个土地开发样本资料,在GIS的支持下,通过对比北京80-90年代城郊化空间特征,概括出城市用地5种扩展方式和廊道效应作用下的波浪式扩展过程。在模拟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北京举办2008年奥运会带来的巨大投资规模,预测北京大都市城郊化的3个圈层、8个扇面和6条廊道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7.
快速城镇化是古村落消失的主要原因。为阻止这种趋势,保护、利用古村落遗产,自然资源部、文化旅游部、国家文物局、财政部四部门联合公布“中国传统村落”名单。论文的研究目标是用地理学的空间分析方法,分析这种行政手段的有效性。选择江西省作为案例地的原因是江西“中国传统村落”数量超过中国各省平均值,相关数据容易获得。论文提出2个先验命题:一是在城镇化辐射强的地带古村落保护受到的挑战最大;二是“中国传统村落”命名的行政措施在一定程度上阻止了村落建筑遗产的消失。采用夜晚灯光遥感数据、GDP和人口的栅格数据、交通路网数据确定6个城镇化辐射等级地带,而后与“中国传统村落”密度、文物数据、新村数据对比。经过分析,支持了上述2个命题,从而表明“中国传统村落”命名手段虽然不能挽回消失的古村落,但是在一定程度阻止了消失的趋势。  相似文献   
58.
专家笔谈:知识经济与地理学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编者按伴随世界性科学技术高速发展,以计算机应用软件为代表的知识经济(智力经济)扑面而来,信息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日益重要。这是信息时代到来的标志,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进步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的现实体现。面对信息时代的新气息,我们地...  相似文献   
59.
在韩中国朝鲜族社会网络地理特征对其中国认同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多研究表明,人们在流动到其他国家后,其族群认同、国家认同会因为迁入地的社会条件的影响而发生变化。这个结论已经毋庸论证,人们需要知道的是影响这些认同的因素和机制为何。在当今世界中,要破解复杂的国家认同问题,需要将影响国家认同的机制做细致分解。研究组设计了一般性分析框架,将社会网络之地理特性作为影响因素,旅居海外公民的母国认同作为影响结果,再以之分析在韩国的朝鲜族对中国认同的变化趋势,并对这种认同变化做一个基本的评价。分析结论是:在韩朝鲜族社会网络的三个地理特征对他们的中国认同有正向促进作用,其一是近年在韩朝鲜族的业缘网络对中国的覆盖度不断增加;其二是家庭长者作为亲缘网络中的核心人物位于中国;其三是中国的国际地位逐渐提高。地理学视角有助于更清晰地分析国家认同。未来需要分析在韩朝鲜族对哪个国家的认同更强,这对移入国和移出国双方或许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60.
英美文化研究与新文化地理学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20  
周尚意 《地理学报》2004,59(Z1):162-166
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内地文化地理学是在引进国外文化地理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审慎地借鉴国外文化地理学的发展经验,无疑会促进中国文化地理学的发展.作者从两个方面介绍了英美新文化地理学的两个特点,第一方面涉及景观分析的视角,首先新文化地理学不再侧重景观的形态研究,而是试图将景观的概念与其历史发展联系起来;其次,它注重分析景观的符号学意义,研究景观是由哪些符号构成了可供阅读的文本;第三,传统文化地理学对景观的研究集中在乡村地区,而新文化地理学则更多地研究城市的文化景观;第四,新文化地理学的景观研究具有很强的文化政治倾向.第二方面涉及文化的空间性.新文化地理学还将文化视为空间过程的媒介,强调文化渗透在生活的每个过程中,并决定着我们生活的空间性实践.所以新文化地理学重视空间,认为文化是通过空间组成的.作者还介绍了英美文化研究,并将之作为新文化地理学出现的学术背景.最后提出一个观点供读者讨论,即文化地理学是人文地理学的流派,而非人文地理学的一个分支.因为它以文化理论作为分析所有人文现象空间性的分析工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