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16篇
测绘学   4篇
大气科学   3篇
地球物理   10篇
地质学   41篇
海洋学   2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7篇
自然地理   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智能井监测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智能井的结构和优化控制方法,分类介绍了智能井井内监测技术和井外储层成像技术。在井内监测技术中,回顾了基于石英晶体谐振的永久井下测量仪以及基于拉曼背向散射和布拉格光栅技术的井下光纤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检测参数及油田应用;在井外成像技术中,详述了四维地震、连续电法测量、四维重力和井下雷达监测技术的原理、方法及研究进展。建议从技术层面和经济层面上综合考虑智能井传感器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52.
本文介绍了地下岩层裂隙的4种勘察研究方法:钻孔岩芯法、超声成像法、钻孔电视法、钻孔流量测井法。经过多项工程实践,我们认为超声成像法对钻孔孔壁扫描获得裂隙产状、开度等参数是研究地下岩层裂隙的有效方法。钻孔流量测井法也可研究裂隙,计算裂隙开度。  相似文献   
53.
正自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对严格土地管理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多次提出要积极推进市县规划体制改革、探索"多规合一"。2014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住房城乡建设部等部委联合发文《关于开展市县"多规合一"试点工作的通知》,部署"多规合一"试点。国土资源部印发《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工作方案的通知》,要求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相似文献   
54.
藏南仲巴地体是雅鲁藏布江缝合带西段南北蛇绿(混杂)岩带之间重要的构造单元,其构造变形特征对于研究雅鲁藏布江缝合带西段新特提斯洋构造演化过程具有重要地质意义。本研究对仲巴地体中段(马攸木段)南北向剖面进行露头尺度的构造解析、显微构造分析并结合相关年代学研究,厘定该区域的变形期次、变形条件与演化阶段。研究结果显示,仲巴地体中段由北至南可分为断褶带、复式褶皱带和断块带三个次级构造单元,变形特征具有北强南弱的特点。中部复式褶皱为一大型复式背斜,层间次级构造发育,表明褶皱形成与南北向挤压作用下的层间滑动有关。根据石英c轴组构特征,确定研究区主体变形温度为低温区间,对应绿片岩相。对断褶带南侧的云母石英片岩进行绢云母Ar-Ar定年,获得71.6±2.2Ma的坪年龄,代表仲巴地体北缘的一次强烈向南逆冲事件。根据构造组合特征与构造叠加改造关系,可将仲巴地体中段划分为复式褶皱带形成、叠加与改造等主要变形阶段,这对于研究雅鲁藏布江缝合带西段南北亚带构造演化过程具有重要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55.
随着智能油田的建设和发展,对井筒和油藏生产动态监测的需求越来越高,实时、可靠的监测技术是保证油气井高效生产的基础,特别是在深水油气田开发过程中。基于分布式光纤声音传感技术的工作原理,结合国外在智能井、气举井、结蜡、水力压裂等方面的现场应用情况,分析了该技术在井筒实时监测方面的特点和优势,指出了其在数据处理、定量分析、标准声音数据库建设等方面亟待研究的问题。建议国内有必要在分布式光纤声音传感技术方面开展相关软硬件研究,以提高油田生产的实时决策和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56.
研究城市径流水质变化及初期冲刷效应对控制与治理城市径流污染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对塘西河上游6次降雨径流水质水量进行监测分析,计算次降雨径流平均浓度(EMC)和单位面积次降雨径流污染负荷(EPL),作M(V)曲线图研究初期冲刷现象.结果表明:降雨径流中悬浮物(SS)、化学需氧量(CODCr)和总磷(TP)的EMC值相对较大;SS的EMC值波动最为显著;总氮(TN)、TP、COD_(Cr)、SS间的EMC值均呈正相关;TN的EMC值与降雨量呈负相关性.各污染物EPL值与各降雨特征间均呈正相关性,经估算2015年研究区在6-8月共有10.38 tTN、2.29 tTP、1022.43 t SS、161.70 t CODCr和5.18 t NH_3-N随降雨径流排入巢湖;降雨量和雨前干期是城市径流污染的主要影响因素;以FF5050为初期冲刷效应判别依据,5种污染物均有初期冲刷效应出现,冲刷程度表现为SSCODCrTPTNNH_3-N;各水质指标的初期冲刷强度与降雨特征之间无相关性;雨型对初期冲刷现象影响较大;当降雨强度达1.36 mm/h即有径流汇集流出时开始截流,截流时间取440 min,截取的最大径流量取224319.14 m~3.  相似文献   
57.
利用位于贵州威宁雪山镇的X波段双偏振雷达,在观测资料质量控制的基础上,结合基于模糊逻辑的水凝物粒子识别算法(HID)以及中尺度数值模式WRF,对2018年6月28日贵州威宁羊街镇的一次强雹暴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冰雹过程,观测识别与模式模拟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主要经历发展、成熟(孕育)、成熟(降雹)、衰减(消亡)四个阶段。(1)发展阶段:低密度霰(LDG)初生于-20℃层附近(5.0~6.8 km),是冰晶(CR)与周围过冷云水的凇附作用所致;高密度霰(HDG)初生于2.6~4.2 km,由聚合物(AG)凇附周围过冷云水所形成。(2)成熟(孕育)阶段:LDG、HDG以AG粒子为主要霰胚源进行凇附增长;雨夹雹(RH)初始形成在-20℃层附近(4.2~6.8 km),由周围少量HDG为雹胚源碰冻过冷云水所致。(3)成熟(降雹)阶段:LDG通过碰并作用大量形成,HDG产生有两种源项,一是由AG粒子(3.4~6.0 km)为高密度霰胚源的凇附作用,二是由上方的LDG粒子(6.8~9.3 km),因重力沉降作用,在下沉中撞冻过冷水所形成,并最终由HDG为主要雹胚源形成RH。(4)衰减...  相似文献   
58.
一种新的三维大地电磁积分方程正演方法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规则六面体单元和并矢Green函数奇异积分等效积分技术,已有的大地电磁积分正演方法具有不能有效模拟地下复杂地质体和计算精度偏低的缺点.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三维大地电磁积分方程正演技术,即采用四面体单元、解析的并矢Green函数奇异积分表达式,达到既能模拟地下复杂异常体,又能有效提高已有积分方程法计算精度的目的.首先,采用四面体网格技术离散地下复杂异常体,获得四面体单元上的大地电磁积分方程.然后,利用针对四面体单元开发的新的奇异值积分的解析表达式,准确计算线性方程中的并矢Green函数的奇异积分,从而获得精确的线性方程.借助于PARDISO高性能并行直接求解器,实现了三维大地电磁问题的高精度求解.最后,基于国际标准3D-1模型和六棱柱模型,通过与其他方法结果的对比分析,验证了本文方法的正确性、处理高电导率对比度的能力(1000:1)和处理复杂模型的能力.  相似文献   
59.
鄂西恩施地区龙马溪组下部发现一套厚度在30~50cm 之间的生物屑灰岩,时限上相当于赫南特期,灰岩层下部为深水沉积的富含笔石化石的生物屑硅质岩,其上为薄层状富含笔石化石的含炭质生物屑泥质粉砂岩夹炭质页岩。灰岩顶底界面均为岩相突变面,代表海平面的突然变浅与加深。在详细的野外工作基础上,结合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研究,证明灰岩为浅水沉积的产物,将其与华南其他区域赫南特期进行了对比分析,探讨了研究区的沉积古地理变迁特征。   相似文献   
60.
由于地球物理场的等效性、观测数据集的有限性和数据观测存在误差等问题,地球物理反演通常为不适定问题.Tikhonov正则化是应用最广泛的减少反演不适定性的方法之一,稳定函数的引入一方面提高了反演稳定性;另一方面将先验信息融入反演,提高了反演的效果.稳定函数的构建是正则化反演的关键之一,本文提出一种可以融入任意数量先验物性信息的对称多项式模型约束稳定函数.通过引入该函数,达到充分利用岩石先验物性信息、提高反演效果的目的.重力模型及实测数据反演表明,基于对称多项式的模型约束反演,可以实现任意数量岩石统计物性的利用,并获得理想的异常体边界和密度范围约束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