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4篇
测绘学   25篇
大气科学   4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7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7篇
自然地理   6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人工补水条件下白洋淀湿地演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几十年来,在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的双重作用下,白洋淀湿地及其周边环境发生了明显变化。本文采用综合识别遥感提取技术,对近40年来白洋淀湿地面积信息进行提取并分析其变化特征,在1986—1989年间,湿地面积增加253.29 km~2;1989—1994年间,湿地面积减少181.61 km~2;1994—1997,湿地面积增加158.17 km~2;1997—2004年间,湿地面积减少170.37 km~2;2004—2016年,湿地面积增加106.09 km~2。根据湿地面积提取结果,分析湿地面积与地表水位和地下水位的关系,确定了白洋淀湿地面积变化的主要控制因子为地表水位,其与白洋淀湿地面积的相关性非常好,相关系数达0.99;白洋淀湿地面积与周边区域的地下水位动态变化呈正相关性,说明湿地渗漏量对周边区域的地下水位动态变化有一定影响。针对白洋淀湿地地表水位,采用水均衡法,分析了影响白洋淀地表水位的主控因素,主要为白洋淀湿地的入淀流量和蒸发蒸腾消耗量。通过白洋淀湿地演变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初步揭示了白洋淀湿地与水文过程的相互影响机制,可为制定白洋淀湿地生态修复和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方案等提供技术支撑和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32.
通过对CAWS600-RT型区域自动站常见故障的分析,发现该型区域自动站主要是供电和通讯系统容易出现故障,对故障的诊断排除可以采用远程诊断和现场排查相结合的维修方法,利用中心站软件、万用表、笔记本电脑、专用软件等工具,实现快速诊断和及时维修,提高了该类区域自动站故障维修及时率和数据到报率。  相似文献   
33.
1975年—2018年白洋淀湿地变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洋淀湿地生态功能重要、战略地位特殊,研究其时空变化规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1975年—2018年间10期Landsat卫星遥感影像,辅以2017年—2018年高分二号(GF-2)卫星遥感影像,在野外考察湿地类型及其覆被特征基础上,人机交互解译获取各期土地利用/覆被分类图,从面积变化、类型转化、景观格局变化方面分析了近43年白洋淀湿地变化时空特征,讨论了影响分析结果的不确定性因素以及湿地变化成因。结果表明:1975年—2018年白洋淀湿地面积总体呈减少趋势,净变化-68.20 km2(-24.83%)。其中,1975年—1990年湿地面积波动性小、基本稳定,1990年—2011年湿地面积持续性减少,2011年—2018年湿地面积呈现增加趋势。湿地与非湿地类型相互转换区域主要分布于淀区南部、西部、北部的水体—水生植物—耕地—建设用地过渡区域。近43年白洋淀湿地景观趋于破碎、复杂和异质。遥感影像选取月份、年份,以及土地利用/覆被分类体系、分类方法,是影响分析结果的主要不确定性因素。气候、水文等自然因素变化,叠加工农业及城镇生活用水、上游水利工程蓄水、地下水开采等人为因素变化,是白洋淀湿地面积减少、趋于干化的成因。  相似文献   
34.
刘进杰  王世新  赵清  周艺  阎福礼 《遥感学报》2009,13(S1):299-304
介绍了遥感震害信息提取的内容; 并详细阐述了目前遥感震害信息提取的主流的技术方法; 同时也对这几项遥感震害信息提取技术在应用中的特点和不足做出了客观的分析; 并提出未来遥感震害信息提取的研究重点和笔者利用汶川地震航空影像进行震害信息提取的思路。  相似文献   
35.
地形辐射的校正是复杂地形地表遥感影像自动分类、图像分割及特征提取时首先要分析和处理的,在定量遥感分析过程中起到重要的基础作用。本文在对遥感影像地形辐射校正的基本概念和研究现状简要概述的基础上, 对主要的遥感影像地形辐射校正方法和研究存在的问题及研究发展方向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相似文献   
36.
阐述了中国自然灾害遥感的发展历程, 综述了知识创新工程以来自然灾害遥感在理论方法、技术体系和应用等方面的发展, 并结合具体灾害实例, 论述了遥感在自然灾害预警、监测和评价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以国家重大需求和灾害遥感学科发展为导向, 对灾害遥感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7.
对8个不同地区对应的同一时间的ETM+数据和MODIS数据,利用谱间关系法得到30 m和250 m分辨率具有不同景观格局分布的水体专题图,研究分辨率对不同景观格局分布的水体提取的影响。通过比较发现,区域内水体边缘密度很小时,ETM+和MODIS提取结果的误差很小;当区域内水体边缘密度很大时,ETM+和MODIS提取结果的误差相应就变大。通过引入景观格局指数与两种分辨率的提取结果进行回归分析发现,对于不破碎区域的水体,MODIS和ETM+可以得到相近的精度;而对于中度破碎的水体,引入景观格局指数信息能显著地提高中度破碎水体的精度;但对于高度破碎的水体,通过引入景观格局指数信息的多元回归几乎不能提高精度。  相似文献   
38.
于毅  孟祥凤  周艺  孙树壮 《山东气象》2018,38(3):92-100
从海洋Kelvin波的角度研究了热带西太平洋季节内振荡(Madden-Julian Oscillation,MJO)对厄尔尼诺(El Nio)事件的影响。通过资料处理确定了热带西太平洋MJO相关的风应力强迫产生的海洋Kelvin波指数K,该指数代表了Kelvin波的强度。通过对比指数K与温跃层深度的变化,分析指出当El Nio事件发展过程中出现强MJO相关的海洋Kelvin波,并且该东传波动传递的是温跃层异常下沉信号时,会增大El Nio事件的振幅,对El Nio事件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1997/1998年El Nio事件);当MJO相关的海洋Kelvin波较弱时对El Nio事件影响不大,而且当传递的是温跃层异常上升信号时反而会对El Nio事件的发生与发展起到阻碍作用。总之,热带西太平洋MJO事件对El Nio事件在特定的情况下有重要影响,但并不能决定El Nio事件的发生或终结。  相似文献   
39.
主体功能区划可利用土地资源指标项及其算法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徐勇  汤青  樊杰  刘若梅  周艺 《地理研究》2010,29(7):1222-1231
测算和评价可利用土地资源(即后备适宜建设用地潜力)是开展主体功能区划的关键基础工作之一。在重点阐述主体功能区划可利用土地资源指标项涵义、功能、重要因素参数选择以及算法和技术流程的基础上,借助GIS空间分析技术,利用数字地形高程图(DEM)、2000年TM遥感影像解译土地利用图、县级行政区划图和国土部门土地利用变更数据,测算和评价了2005年我国可利用土地资源的数量和空间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2005年我国可用于建设用地的可利用土地资源面积约28.54×104km2,占全国陆地国土总面积的3.01%;全国人均可利用土地资源面积为0.34亩/人,其空间分布的基本特点是高值区相对集中于东北、华北北部、西北以及黄河中游地区,低值区成片集中于青藏高原和中、东部人口密集地区。  相似文献   
40.
空间决策支持系统(SDSS)是近年来在常规决策支持系统(DS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相结合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信息系统。在本文中,作者简要地论述了SDSS的技术特点及其与GIS、专家系统的差异,SDSS通用软件工具的设计思想及其原型系统的总体结构以及建立SDSS通用软件工具原型系统的关键技术问题及其解决办法。在开发SDSS通用软件工具的过程中,引入了应用框架生成及其实例化的概念,为SDSS的发展和应用开拓了一条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