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7篇
  免费   154篇
  国内免费   177篇
测绘学   114篇
大气科学   163篇
地球物理   120篇
地质学   412篇
海洋学   51篇
天文学   6篇
综合类   100篇
自然地理   7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51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48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27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5篇
  1980年   3篇
  1965年   3篇
  1964年   4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5篇
  1957年   2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81.
在核电站和核设施的运行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低于低放(极低放)的放射性废物,尽管这些废物放射性强度较小,但也必须妥善处理,否则仍会产生较大的环境问题.在目前的极低放废物处置中,一般选择浅层掩埋,周围加固的方式进行[1-3].我国西部某单位是我国重要的与核有关的单位,经过长期运行,产生了较大规模的极低放废物需要处置.为了合理选择场址进行废物处置,必须进行备选场址的基础地质、水文地质调查,为场址的适宜性评价提供基础资料和参考.  相似文献   
82.
青藏高原平流层臭氧和气溶胶的变化趋势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通过分析SAGEⅡ资料,发现青藏高原平流层臭氧存在递减趋势,15—50 km臭氧的变化对臭氧总量变化贡献最大,其中25—50 km和15—25 km两层的贡献大致相当。通过青藏高原和中国东部地区平流层臭氧变化的对比,清楚地看出:两地臭氧总量变化的差异主要是由于在15—25 km臭氧变化不同所致。5—7月臭氧变化趋势的情况与年平均的变化类似,两地臭氧变化的差异主要在平流层低层,即15—25 km。青藏高原平流层气溶胶面密度的时间变化序列显示:大的火山喷发对青藏高原平流层气溶胶具有重要影响,其影响可持续6年左右。从1997年至今,青藏高原18—25 km气溶胶面密度增加,最大的增长出现在23 km,每年大约增长4%—5%。而在16—17 km气溶胶的面密度出现减少趋势。与此同时,在37 km以下,青藏高原的温度出现递减的趋势,而且其递减速度比中国东部地区快;在37—50 km,温度出现增加的趋势,青藏高原的增温也比中国东部地区快。青藏高原平流层低层气溶胶的增加和温度的降低都将增强该区域非均相反应的作用。  相似文献   
83.
通过模式结果与实况资料和地质记录对比,表明模式系统可以较好地模拟现代气候状况和末次盛冰期气候的变化,特别是降水的变化与地质记录符合得较好。在末次盛冰期和现代气候状况下地球轨道参数的变化对中国地区年平均温度的影响很小,但对不同季节温度变化的作用不同。冬季气温的变化比较显著,不能忽略。CO2浓度在末次盛冰期最低,其混合比为200×10-6,这使得气温降低。CO2的作用也存在明显的季节和区域特征。冬季其影响最大;但夏季其作用较小,甚至出现CO2浓度减少温度增加的现象。产生增温现象的原因是云量发生了变化,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增加。这个结果表明云在气候变化中,可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甚至可以影响某时段和区域温度等要素变化的方向。青藏高原地区对这两个辐射因子变化的响应与中国其他地区相比偏小,原因是该地区的云量高于其他地区。相对现代气候,末次盛冰期地球轨道参数变化对气候的影响小于CO2的作用。但相对于末次盛冰期气候的变化,这两个因子的贡献都是比较小的。CO2对末次盛冰期年平均温度变化的贡献大约为3%—10%。此外,现代和末次盛冰期气候背景下,CO2的作用相同。  相似文献   
84.
新疆乌伦布拉隐爆角烁岩筒型斑岩铜矿成矿地质特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矿床直接产于一套浅成一超浅成或次火山侵入的花岗质潜火山杂岩中,赋矿岩为斜长花岗岩、石英闪长岩、闪长岩及英安玢岩质隐爆角砾岩。矿石矿物有孔誉石、兰铜矿、兰辉铜矿、赤铜矿、黄铜矿、斑铜矿、矿石结构构造为交代残余结构、包含结构和星点状、细脉状、网脉状、团块状构造、围岩蚀变为硅化、赤铁矿化、碳酸盐化、绢云母化和绿泥石化。成矿温度为110℃、  相似文献   
85.
山西静乐井水位高值异常及其与华北地震活动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爱英  张淑亮 《地震》1998,18(2):201-205
静乐井是山西省地下水观测网中的一口地震观测井。从1983 ̄1996年的14a观测中,水位动态变化出现过3个高值时段,水位的高值虽有降雨渗入的影响,但主要可能是反映区域应力场加强的变化过程,因此3个水位高值时段与华北地区中强地震的活跃时期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86.
1958年以来,新疆地质局及有关科研单位对达拉布特基性超基性岩带进行了大量工作。1979年,我们在以往工作的基础上着重从地质构造方面,对岩体的分布、侵位方式及其构造控制条件进行了研究,获得了一些资料。现将其整理成文介绍如下,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一、区域地质概况达拉布特岩带位于新疆西准噶尔界山华力西褶皱带达拉布特大断裂北侧。区内广泛分布着下石炭统,次为上石炭一下二迭统,余为第四系松散堆积物。下石炭统为一套浅变质海相碎屑岩夹火山岩。依据沉积岩相、层位关系,可将该套地层  相似文献   
87.
夏季的季风环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早在五十年代,陶诗言和陈隆勋(1957)就已指出,印度西南季风的爆发和我国长江流域梅雨的开始有密切关系。随后,我国不少气象工作者指出,孟加拉湾是我国夏季重要的水汽源地之一,而西南季风则起了水汽输送者的作用。所以,有关季风的研究对于解决我国夏季旱涝的予报有重大的意义。从大气环流来看,季风是夏季热带和付热带大气环流中重要的一员,季风云团提供了大量的凝结潜热,季风又是夏季热带地区角动量输送  相似文献   
88.
一、地质和地质构造特征 康藏滇歹字型构造体系头部之扎林—纳木—念青唐古拉弧形构造带,新生代以来,由于区域性的强烈抬升,在念青  相似文献   
89.
萨德贝里铜-镍矿床发现已有一百年的历史。然而,对该矿床的成因至今仍有不同的法,多数认为属于熔离矿床,但也有认为属于高温热液矿床等。《萨德贝里铜-镍矿床的成因》一文所述,就属于后一种观点。作者根据萨德贝里铜-镍矿床矿石的形成与含镍侵入岩的关系,以及矿石的结构构造、物质成分和硫的同位素成分等因素,认为该矿床属高温热液矿床。提高对这类矿床成因的认识,对普查勘探同类矿床有一定的实际意义。为此,将其翻译成文,供同志们参考。  相似文献   
90.
藻磷块岩的首次发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藻类化石过去在碳酸岩中发现较多,藻磷块岩在过去文献中则尚无报导。今年五月,在南方进行磷块岩矿床研究时,我们在两个地区的震旦系中,首次发现了层位稳定、延伸甚远的藻磷块岩。在该两地区內,藻磷块岩主要产于自南南西向北北东烦伏的背斜东翼。产出的层位有二(见图1):其一,位于南沱组灰绿色海绿石石英砂岩之上,陡山沱组磷块岩层的中、上部(以下简称下层);其二,产于灯影组下部碳酸岩和上部碳酸岩之间的磷块岩层中(以下简称上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