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测绘学   42篇
地质学   4篇
海洋学   4篇
  2022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唐博 《地图》2008,(3):86-93
天启六年(1626年)五月初六日,北京。 这本是一个天空湛蓝、温度适宜的日子。然而,刚刚用过早膳,只听一声巨响, 乾清宫仿佛颤抖了一下。霎时间,紫禁城上空灰气涌起,天崩地裂,一片黑暗。被这突如其来的灾异吓得魂不附体的我,匆忙躲进建极殿避难。只有八个月大、刚刚被立为储君的皇三子,也因为这场灾异而受惊夭折。后来大臣们奏报说,那声巨响,是京城火药库所在的王恭厂在那一刻发生了大爆炸,一万多间房屋被震塌,近三千人补炸死或震死,甚至死者的衣服都飘到了西山之巅。爆炸 原因无从查明。 无独有偶,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九月,北京发生了强烈地震,兵械厂爆炸,声如雷霆,刀枪迸射,军民死伤无数。两个月之后,我来到了这个世界…… 这是一个相信“天人感应”的时代。两次神秘的爆炸,让我费解不已。也许我本不该做这个皇帝,也许我本不该来到这个世界上……  相似文献   
22.
唐博 《地图》2010,(4):122-129
北京阜成门外一片密林深处,静静地矗立着几座墓碑。其中的一座很奇怪:两米多高的墓碑,上方残缺一段,中部有水泥粘连的痕迹;墓碑倒置,本该出现在背面的碑文却密密麻麻地刻在正面,而这段饱含深情的祭祀碑文,竟出自康熙帝之手。那么墓主究竟是谁?他何以得到如此高规格的追思呢?转到墓碑背面,答案揭晓——"耶稣会士汤公之墓"。墓主正是明末清初德国来华传教士汤若望。"残首断腰"、背向而立的墓碑,似乎要给每位前来瞻仰的游人讲述东西方交流进程中几段鲜为人知的故事。  相似文献   
23.
康熙回忆录     
唐博 《地图》2006,(1):74-81
康熙六十年(1721年),除夕。北京城里下了一场大雪,瑞雪兆丰年。 我几乎整整一天时间都在接受子孙们的贺拜,这些子孙中,将有一个来接替我,继任这个父皇打下 的万里江山。 一周之前的御门听政,我感觉真的老了。张廷玉满脸忧郁地开始了冗长的奏报,唠唠叨叨,没完没 了。我刚想打断他那让人心烦的发言,却突然发现张廷玉的头发和我一样花白——我们都老了。 除夕,是一家人团圆的日子。这天,我设置了家宴,把孩子们都叫到身边聚聚。这也许是我最后一 次举办家宴了。胤禛一家第一个来到养心殿。看着四阿哥冷峻而微笑的面庞,我很欣慰,特别是看到聪 明伶俐的小孙子弘历,我更是欢喜不已。四阿哥跪下请安,说话掷地有声,坚定有力,让人倍感踏实。 我本来想在家宴上公开自己准备退位的想法,可是话到嘴边,又退了回去。我又陷入了犹豫……  相似文献   
24.
乾隆回忆录     
唐博 《地图》2006,(3):76-85
嘉庆三年(1798年)八月十三日,承德避暑山庄。这是我的八十八岁生辰,也是我传位永琰之后度过的第三个“万万寿节”。虽然有嗣皇帝的朝拜,儿孙满堂的喜庆,文武百官的祝贺,我依然高兴不起来。三年来,中原腹地烽火连天,早已没有了康乾盛世的太平景象;三年来,每天都有城池失陷、长官阵殁的噩耗,早已没有十全武功的赫赫威名。我总有一种不祥的感觉: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在我有生之年怕是难以结束了,朝廷几十年积累的金银财富怕是要消耗殆尽了。即位之前,父皇给我留下了殷实的家底和广阔的舞台;退位之后,我给永琰留下了什么?  相似文献   
25.
唐博 《地图》2009,(5):124-129
成化元年(1465年),新君临朝,万象更新。三朝元老李贤领衔内阁,三跪九叩,向我朝拜。这日,他奏报的事足广西的一场战役。大藤峡瑶民造反,迅即被副都御史项忠平定。大批起事瑶民被赶出深山,请朝廷发落。于是,幼童命部押送入宫,作为太监和宫女。几年之后,同是大藤峡俘虏的太监汪直和宫女纪氏,成了这个帝国非同小可的人物。敞朝之后,我没去皇后的寝宫。事实上,这桩父母包办的婚姻,我并不满意。我眼睛一眯,太监们心领神会:车驾前往万贵妃宫。成化朝的故事,就从这五个人一一说起……  相似文献   
26.
唐博 《地图》2012,(2):108-115
几十年里,天津周边的地理环境发生了巨变。港口兴建,百舸争流,天津的外贸总值连年攀升,稳居全国第二:津浦铁路、京张铁路、唐胥铁路、京汉铁路的竣工,使天津成为华北铁路运输网的中心节点,商业影响辐射到内地;海河航道的治理,使得天津水运内循环畅通无阻,南来北往的货物得以迅速装卸。  相似文献   
27.
唐博 《地图》2011,(2):110-117
1920年12月16日,甘肃六盘山地区。山崩地裂,黑水上涌,房屋坍塌,人畜倒毙。一场里氏8.5级的特大地震将方圆数百里的几个县城夷为平地。遇难同胞多达23万余人。  相似文献   
28.
唐博 《地图》2011,(1):104-111
"每天所看见的,不是光秃秃的石头山,没有水,没有土,没有树,没有人家,就是很深的峡谷,两岸一上一下都是几百尺到三千尺。只有峡谷的支谷里面,或是石头的落水塘附近,偶然有几处村落"。"沿途的镇市村落,  相似文献   
29.
唐博 《地图》2008,(5):118-125
洪武十五年(1382年)深秋的一天,南京皇宫。 太子朱标跪在冰冷的地上,呆呆地看着他眼前带刺的棘杖,浑身发抖。 我瞥了他一眼:“你把他拿起来!” 朱标面有难色,不敢取杖。 “你怕刺扎了手不敢拿吧?那我把这些刺都除掉了,再交给你,岂不更好吗?我把天下的奸险之徒都清理干净了,将来你这个皇帝才好当。”“父皇,上有尧舜之君,下有尧舜之民。”朱标如是说。 显然,他认为,有什么样的皇帝,就有什么样的臣民,不用我多操心。即将步入而立之年的太子,居然这么不理解父亲的一片苦心,居然说出这样不负责任的话。我听了之后,大怒不已,举起椅子就砸了过去。朱标吓得赶紧逃走了。 这些年来,我绞尽脑汁,制造大批血案,把开国功臣都快杀光了,为的就是给太子留下一根“没有刺的棘杖”。这样我也放心,他也舒心。一天晚上,我在梦里见到了那些死去的开国功臣们,他们一个个血肉模糊,直喊冤枉,而我无言以对,甚至不敢正视他们……  相似文献   
30.
唐博 《地图》2008,(4):110-117
天启七年(1627年)八月十一日,北京,紫禁城。人生的前十六年,我是在这里度过的。可它还是令我感到阴森恐怖。本已迁到宫外信王府,过起与世无争的避祸生活,却在这一日突然受命进宫,我的心里有种莫名的恐惧。许久没有见到皇上了,他是我的兄长,同父异母,一起长大,情同手足,如今在病榻之上,他脸庞消瘦,眼眶发青,嘴唇干裂,双手颤抖,怕是病入膏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