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4篇
  免费   64篇
  国内免费   81篇
测绘学   56篇
大气科学   70篇
地球物理   80篇
地质学   236篇
海洋学   24篇
天文学   33篇
综合类   34篇
自然地理   2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3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2篇
  1975年   2篇
  1964年   2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31.
在“双碳”目标下,区域产业结构及动态的碳效应成为重要议题。基于中国工商企业注册数据库和CEADs碳排放数据库,实证分析了中国区域产业动态的碳排放效应。研究发现:(1)中国的区域碳排放格局具有明显的空间分异性,呈现“北高南低”以及向大中城市簇状聚集的分布格局。(2)不同要素密集型产业具有异质性碳排放效应。资本密集型及知识密集型产业的进入有利于城市减少碳排放;资源密集型以及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具有比较优势的城市会产生更多的碳排放。具体而言,煤炭开采和洗选业、金属制品业等产业进入对区域碳排增长有显著正向影响。(3)政府推动下的清洁化生产与数字化转型能够削减产业动态的碳排增长效应,其调节效应同样存在产业异质性。相关研究成果对“双碳”目标下中国区域产业转型与高质量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32.
安多地区位于青藏高原腹地,为拉萨地体、羌塘地体及安多微陆块的结合部位,是研究拉萨地体、羌塘地体起源以及特提斯造山过程的关键位置。我们对采自安多地区的前中生代基底岩石及侏罗系沉积岩样品进行了岩石学、锆石U-Pb年代学及Hf同位素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安多花岗片麻岩中锆石同时记录了510~505Ma岩浆年龄以及187Ma变质年龄;187Ma的变质锆石与510~505Ma的岩浆锆石具有相似的Hf同位素模式年龄(1.7~1.5Ga),表明寒武纪花岗岩主要来源于古老地壳重熔。碎屑锆石年代学分析结果揭示了安多微陆块石英岩具有498~484Ma、800~1000Ma和1800~1950Ma的年龄峰值,与南羌塘地体及特提斯喜马拉雅碎屑锆石年龄分布特征相似,表明其在早古生代时位于冈瓦纳大陆北部印度陆块边缘。南羌塘坳陷东南部中侏罗世砂岩及钙质砂岩碎屑锆石年代学分析结果显示其具有182~171Ma、450~600Ma、800~1000Ma、1800~1950Ma及2400~2600Ma的年龄峰值,这种年龄分布特征与安多微陆块及南羌塘地体相似,而与拉萨地体不同,说明南羌塘坳陷东南部下-中侏罗统物源主要来自安多微陆块及南羌塘地体,在早-中侏罗世时安多微陆块与南羌塘地体已经发生了碰撞造山。  相似文献   
533.
肆虐我国南方局部区数百年以鼻咽癌和肝癌为主的恶性肿瘤病,为典型的地区性癌症。本文以珠江三角洲为例,应用流行病学与生态地球化学相结合的调查方法,检出了病区环境水和饮水中存在致癌物质N亚硝胺,研究了癌病区生态系统由地质构造背景、气候、水文和生态条件制约,自然形成水体N亚硝胺的机理。实验改进、优化了环境饮水微量亚硝胺测定方法,新建立的固相萃取气相色谱串联质谱(GC/El-MS/MS)测定纳克级N亚硝胺方法一次可测9种N亚硝胺化合物,检出限达到0.34~2.19 ng/L。在珠江三角洲癌病区环境饮水中首次发现9种亚硝胺化合物,含量为307~0.34 ng/L,总检出率为40%。四会等较低工业污染区古井水、手压井水和自来水的亚硝胺有相近似的含量统计特点:亚硝基二甲胺和亚硝基二正丁胺的均值和峰值为不高的超标值,均值分别为21.77和15.54 ng/L。这批水样大多采自0~20 m深度井水,属本区代表性特殊地质构造和气候生态环境中形成的地下水,也是研究区生产和生活开发最多的水源层;所含超标亚硝胺可能是本区数百年高发癌症的主因。近年工业发展带来的亚硝胺污染源的叠加,增高了该区环境饮水亚硝胺超标率及癌症发病率。文中分析了珠江三角洲土壤和地下水富氮营养化现象和区域氮的来源。  相似文献   
534.
塔里木盆地轮古西地区奥陶系地层受海西早期大幅度抬升影响,剥蚀厚度较大,古岩溶十分发育,仅存中晚奥陶世鹰山组及蓬莱坝组,并受岩性和地质构造控制,具有较好的储渗能力.通过对轮古西地区的地质背景、古岩溶状况进行了研究,探索了该地区古岩溶的形成机理、控制因素,并对其储渗能力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35.
根据作者提出的孕震时空区域划分原则,确定了川滇地区地震区(带)划分的合理方案.运用孕震断层多锁固段脆性破裂理论与相关预测方法,给出了各地震区(带)未来强震的四要素预测结果.结果表明,除西昌、丽江与鲜水河地震区在较长一段时间内无破坏性地震发生外,其他地震区都将有破坏性地震发生.本文还分析了汶川大地震的孕震过程.结果表明:导致2008年5月12日汶川Mw7.9级地震的最直接原因,是1976年发生在松潘-平武的MS7.2级双震震群事件.  相似文献   
536.
班公湖-怒江缝合带内的尼玛盆地在青藏高原形成时记录的地质信息,有助于恢复其构造古地理从而为高原隆升过程提供沉积学证据,且目前对盆地北部坳陷古近系牛堡组的研究尚属薄弱.利用碎屑岩岩石学、锆石年代学、重矿物分析等方法对牛堡组进行了物源分析并对盆地构造演化进行了深入讨论.研究显示,早白垩世-古近纪,随着地壳缩短、逆冲断层及造山带发育,盆地北部演化为受构造活动控制的独立坳陷;北部坳陷牛堡组为南北双向物源,北部物源的母岩成分主要为以早白垩世虾别错花岗岩为代表的酸性岩浆岩,南部物源的母岩成分以沉积岩(硅质岩等) 和基性岩浆岩为主;碎屑锆石存在105~134 Ma、500~550 Ma、700~900 Ma、1 700~2 100 Ma及ca.2 500 Ma年龄峰值,其中105~134 Ma年龄是对班公湖-怒江洋壳俯冲在周边地体引发的岩浆事件的响应,进一步证实牛堡组碎屑岩的物源来自北部坳陷的南北两侧地体.挤压及逆冲变形决定了盆地北部坳陷的古地理特征,沉积过程及物源与区域隆升、侵蚀和岩浆活动联系密切.   相似文献   
537.
2005年中国酸雨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中国气象局酸雨站网的观测资料,分析总结了2005年全国降水酸度(酸雨)的时空分布特征,包括年均降水pH值和酸雨发生频率,统计了酸雨逐月变化情况和各省酸雨总体变化趋势;将2005年全国酸雨状况与2004年的状况进行比较,结果认为,2005年全国酸雨污染形势趋于加重。另外,对近3 a来部分台站降水的pH值明显降低的趋势进行了统计和分析。  相似文献   
538.
黑河地区绿州和沙漠地面辐射收支的若干特征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利用HEIFE中在绿州和沙漠两个测站所取得的资料。分析了两种不同下垫面辐射收支及其季节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绿州区地表反射率明显小于沙漠区,季节变化明显;地面向上长波辐射绿州小于沙漠,地面有效辐射绿州小于沙漠。且季节变化明显;地表净辐射绿州大于沙漠,其能量以潜热为主输入大气;干旱地区的绿州光合有效辐射年总量大于河北、山声等地。光合有效辐射资源极为丰富。  相似文献   
539.
摩羯座中看木星行星,尤其是那些不用望远镜就能比较容易看到的行星,是我们青少年天文爱好者很想观测的目标。从满天繁星中找出行星,是件很有意思的事,而且也只有找到了行星,才能了解它的动态和进一步观测它的表面等,更深刻地认识它。肉眼可以直接看到的行星有5颗,...  相似文献   
54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