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3篇
  免费   122篇
  国内免费   144篇
测绘学   92篇
大气科学   107篇
地球物理   115篇
地质学   410篇
海洋学   88篇
天文学   26篇
综合类   30篇
自然地理   81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46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53篇
  2003年   45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35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32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28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9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5篇
  1963年   2篇
  1959年   3篇
  1957年   1篇
  1955年   4篇
  1937年   1篇
  193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31.
中纬电离层f_0F_2的暴时变化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近50个中纬(磁纬在±20°-50°之间)电离层垂测站的f0F2资料,分析与磁暴相伴的电离层暴事例表明:地磁Dst指数与中纬电离层f0F2暴时变化Ds(f0F2 )有大致相似的发展趋势。但用时序叠加法求得的强度不同、发展过程和持续时间不同的多次电离层暴f0F2变化的平均值,其物理意义是很不明确的。暴时f0F2变化的地方时分布Ds(f0F2)中,一般说以全日周期扰动幅度(A1)为最强,但电离层负暴峰值后常出现半日周期扰动(A2)的增强,且有时A2>A1.A1的涨落趋势与Dst(f0F2)相似,但特强磁暴时,A1值有可能反而变小.以A1sin(ω t+ 1)表示的全日周期扰动中,初位相1值随暴时的发展而变小表明,扰动分布形态是基本上随地球一起转动的。  相似文献   
932.
李原  尚榆民 《沉积学报》1999,17(12):769-774
根据粒度分布特征、聚类分析和因子分析研究结果,推测洱海存在以下几胡水流动特征。第一;弥苴河流,方向由北向南形成了洱海北区水流向南部的原水动力,其沉积物在北区形成大的弥苴河三角洲;第二、由洱海西岸向东岸,人湖的溪流引起的辐射流,这种辐射流体现在入湖河流沉积物形成的扇三角洲上,沿洒岸向湖心推进,在湖心和东岸被减缓;第三、存在沿西岸的南北向的湖水流动;第四、受水下地形,存在围湖心的环状流动,由粒度分布推  相似文献   
933.
为使无硬盘机接入Internet网,需要在WindowsNT服务器上,安装Windows95远程引导服务器。本文阐述了Windows95远程启动的安装过程,并对可能碰到的实际问题提出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934.
北黄海盆地东部坳陷构造演化与油气地质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北黄海盆地是我国近海海域惟一没有形成工业油气流的含油气盆地,东部坳陷是北黄海盆地勘探潜力最好的一个区域,该坳陷的油气地质特征和勘探方向研究成为实现这一盆地油气勘探突破的关键。通过对已取得的勘探成果和现有资料的综合研究,指出东部坳陷存在三套生、储、盖组合,其中下白垩统生、储、盖组合最具勘探潜力。  相似文献   
935.
珠江口盆地中部珠海组—珠江组层序结构及沉积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南海北部珠江口盆地珠海组分为SQ32、SQ25.5两个三级层序,珠江组划分为SQ23.8、SQ21、SQ17.5和SQ16.5四个三级层序,其中前3个层序分为水进域、高位域,后3个层序分为低位域、水进域和高位域。珠江组初期的白云运动使珠海组的浅水陆架环境变更为珠江组的陆架-陆坡沉积环境,造就了古地貌的更迭、层序界面的形成和沉积相的突变。层序界面在陆架主要为粗粒沉积物形成的侵蚀界面、浅水暴露界面,而陆坡为下切水道、丘状扇体底部侵蚀界面和滑塌层。层序的更迭使古珠江三角洲物源供给强度呈现强-弱-强-弱的特点,即珠海组时期的三角洲为陆架三角洲,沉积规模大;之后珠江组物源变弱,珠江组各层序低位域形成陆架边缘三角洲,水进域、高位域演化为陆架三角洲。低位期的三角洲前缘带越过坡折带沉积,并与陆架外的峡谷水道相连,三角洲进积、加积的碎屑沉积物向上陆坡内的白云凹陷内沉积,形成深水扇。因此,相对海平面变化、构造升降和沉积物供给强度控制着层序结构和沉积体展布。  相似文献   
936.
近年来,深水水道已成为油气勘探的重要目标,加强深水水道内部沉积单元以及沉积演化的研究对于深水油气勘探来说至关重要。基于3D地震资料,利用地震属性、地震相等研究下刚果盆地深水水道的内部沉积单元及演化规律。研究表明,研究区深水水道发育底部滞留沉积、水道侧壁滑塌沉积、侧向加积体、堤岸沉积、废弃水道5种沉积单元。深水水道形成于复杂的多期侵蚀-充填过程,纵向演化可划分为水道过路侵蚀、侧向迁移水道、高弯度垂向加积水道、水道堤岸复合体和废弃水道5个阶段,各个阶段水道内充填结构和水道平面展布特征呈现有规律的变化。水道的5个演化阶段是一个水道完整的演化模式,海平面变化、重力流供给、陆坡均衡剖面等共同控制着深水水道的演化。  相似文献   
937.
地震背景噪声特性及噪声源的分布研究逐渐成为深化背景噪声层析成像的关键问题.海岛地区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其背景噪声具有相对独特的特征.地脉动(约0.003~1 Hz)是地震背景噪声中能量最强的分量,其激发与特性被认为与海浪运动和固体地球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关,但海岛地区地脉动特征与海洋波浪场之间的关系尚未被充分研究.本文利用西北太平洋海岛地震台站的连续记录数据、波浪浮标的实测数据以及WAVEWATCH-Ⅲ海浪模式的数值模拟结果,通过地震学和海洋学的交叉,分析海岛地区地脉动信号的时频特性及其与海洋波浪场之间的相关性,从海洋学角度对地脉动信号的特征及激发进行探讨与解释.结果表明,海岛地区地脉动信号相对于内陆地区更强,并具有明显且稳定的季节性变化特征:高频地脉动信号(0.12~0.32 Hz)在夏秋季节(5月-10月)相对较弱,而在冬春季节(11月-次年4月)相对较强,与北半球海洋活动季节性变化相一致.此外,海岛地区地脉动主要受周边海域波浪场影响,与周边海域波浪能功率密度及实测和数值模拟所得的有效波高均具有很好的互相关性.该研究结果同时表明可进一步发展利用地脉动观测数据反演海表波浪场的可能,为海洋科学研究中海表波浪场连续观测数据的获取提供地震学上的支持.  相似文献   
938.
云南洱源具有丰富的地热能资源,其“输”“储”空间与构造裂缝密切相关,为探讨构造裂缝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本文选取洱源县白垩系、三叠系、泥盆系和志留系等碎屑岩层系,通过地质类比法,将野外地质露头的构造裂缝发育规律应用于覆盖区下覆及深部地层,预测构造裂缝发育有利区,梳理构造裂缝主要影响因素。研究表明:洱源西部及中北部为碎屑岩层系构造裂缝发育有利区;其中白垩系、三叠系和泥盆系断裂能够显著影响构造裂缝密度的距离分别为1km、0.8km和0.5km;在剖面上,随着地层埋深的增大,地层单层厚度逐渐表现出与构造裂缝存在负相关性,中浅部地区断裂对裂缝密度影响明显,深部区域断裂对裂缝密度影响明显减弱。  相似文献   
939.
1 溶冰目的 溶冰的目的是使湿球纱布有足够的水分(或冰衣),保持表面有良好的蒸发,以获得准确的湿球示度.  相似文献   
940.
陈超  吕新彪  李杰  衮民汕 《地球科学》2020,45(12):4446-4462
为探讨大兴安岭中段塔尔气地区中酸性火山岩成因及构造背景,深化大兴安岭中生代火山岩带的对比研究,对该地区满克头鄂博组、白音高老组火山岩开展了锆石U-Pb定年、岩石地球化学及Hf同位素分析.满克头鄂博组年龄为154±2 Ma和154±3 Ma,白音高老组年龄为132±2 Ma.样品富碱质,贫镁和钙,为弱过铝质.富K、Rb、Zr、Hf,贫Eu、Ba、Sr、P、Ti等元素,具有中等到较强的Eu负异常.锆石饱和温度平均值分别为915℃和841℃,表现出A型流纹岩的特点.样品εHf(t)值分别介于+6.9~+8.4和+6.7~+7.9,tDM2分别介于624~670 Ma和611~682 Ma,指示岩浆来源于新元古代亏损地幔增生年轻地壳物质.本地区满克头鄂博组形成于蒙古-鄂霍茨克洋闭合后伸展早期阶段,白音高老组则形成于蒙古-鄂霍茨克洋闭合后岩石圈伸展及拆沉作用,同时受到太平洋板块俯冲引发的弧后伸展作用叠加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