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4篇
  免费   54篇
  国内免费   60篇
测绘学   52篇
大气科学   46篇
地球物理   22篇
地质学   179篇
海洋学   46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26篇
自然地理   2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8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18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16篇
  1979年   3篇
  1966年   2篇
  1960年   4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5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331.
332.
333.
碧口群内前人曾怀疑为冰碛岩的一套岩石,已取得了大量冰川证据,肯定了冰川作用的存在。其时代属早震旦世。据沉积特征、层位及上下接触关系等,将其划为长安、南沱两个冰期,南沱冰期又进一步划分为两个亚冰期,并分别与国内外有关地区作了对比。  相似文献   
334.
在进行金顶铅锌矿床方铅矿溶解实验的基础上,测定并讨论溶解液的紫外吸收光谱特征,确定溶解液中铅的存在形式,进而初步探讨铅在含矿流体中的迁移形式。  相似文献   
335.
336.
秦巴地区碧口群时代层序、火山作用及含矿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碧口群分布于扬子板块西北缘陕、甘、川三省毗邻地区,地质构造复杂。长期以来,由于其时代和层序问题得不到解决,直接影响了对该区的进一步找矿和构造性质的认识,并成为秦巴地区引人瞩目的重大基础地质问题之一。通过近几年的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建立了碧口群的层序和统一地层系统。主要根据接触关系、火山活动演化规律、物质成分来源、变形变质特点及时代依据等建立了碧口群的基本层序。并根据岩石建造特征、沉积旋回、生物群、冰川作用、地球化学、同位素年龄及含矿层位等综合分析,自下而上将其划分为前震旦系、震旦系和寒武系。寒武系和震旦系时代依据比较充分,已从碧口群内解体出来,前震旦系由于下限尚不明确,仍保留碧口群(狭义)名称。火山岩为解体后“碧口群”的重要组成部分,进行了较系统地研究和总结。从分布情况和发育程度来看,火山作用横向东强西弱;纵向上,自下而上是弱—强—弱的演化规律。大体可分为3个大的喷发旋回。该火山岩为一套以细碧岩、角斑岩、石英角斑岩及次火山岩相的辉绿岩为主的建造。主要岩石类型有辉绿岩、辉绿玢岩、细碧岩、细碧玢岩、玄武岩、玄武玢岩、安山玢岩、角斑岩、石英角斑岩、流纹岩、流纹斑岩及同质火山碎屑岩等。根据大量岩石化学分析结果及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判断,大部分属大洋拉斑玄武岩系列,部分为钙碱玄武岩系列。主要形成于大洋板块洋中脊构造环境,部分为岛弧—洋岛环境下的产物。碧口群具有多期变质和变形作用。根据大量同位素资料分析,碧口群大体经历了晋宁、澄江、加里东、华力西、印支—燕山五期热事件及构造运动。变质作用主要表现为区域动力变质作用所形成的绿片岩相。部分地区受区域动力热流和区域高温变质作用影响达高绿片岩相和角闪岩相。空间上具有由北往南、由上部层位向下部层位变质程度逐渐加深的特点。沿青川—勉县大断裂带的北侧尚伴有高压低温蓝闪片岩带。变形作用在不同层位表现强弱不同,根据变形特点,可将碧口群划分为前震旦系和震旦—寒武系两个大的构造层和四个变形期次。而后一构造层又可分为下震旦统秧田坝组和下震旦统南沱组—下寒武统两个次一级构造层。上述构造层都具有独特的构造变形序列和构造样式。早期构造变形以线状褶皱为主。后期构造产生倒转以及次一级褶皱的叠加、韧性剪切、片理、劈理,以至脆性断裂的产生。反映出各构造层处于不同的构造环境,经历了不同的演化历史。对碧口群的有关矿产进行了较系统地总结。碧口群分布区内目前已知矿产地共193处,其中以铁、锰、金、镍、重晶石、磷、石棉等矿产为主。成因类型包括火山沉积(变质)型、沉积(变质)型、热液型、岩浆型和风化淋滤型。并从层位、岩石、沉积坏境、构造及火山机构等方面,分析探讨了不同矿种和成因类型的成矿规律,提出了进一步找矿的意见。  相似文献   
337.
周玲棣  孔you华 《矿物学报》1990,10(4):313-322
我国东部六个碱性岩体的长石以碱性长石为主,包括了正长石、微斜长石和钠长石;斜长石有中长石和奥长石。它们具有三种组合,即正长石-斜长石;正长石-微斜长石;钠长石-微斜长石组成的条纹长石。各组合长石在组分或结构态方面都有某些共同之处,某些岩体还体现了长石成分演化的一致趋势。本文根据长石结构态,以及二长石和长石-霞石地质温度计的应用,对岩体形成温度作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338.
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地区公路边坡植被生长的观测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地区, 具有海拔高、气温低等特点. 2000年和2001年分别在青藏公路两道河和头二九附近的公路边坡, 开展了植被恢复试验. 采用垂穗披碱草、老芒麦等植物种类混播的方式, 喷播法种植, 播种当年就可以建立良好的植被. 8 a的跟踪观测结果表明, 植被一旦建立, 能够正常越冬、返青. 在牛羊啃食、践踏的情况下, 植被能保持良好的生长状态, 地下生物量积累不断增多. 假设植被能一直保持良好生长状态, 人工植被生物量要恢复到自然群落水平, 在两道河至少需要几十年, 在头二九约需十几年. 但由于野生植物种类入侵速度较慢, 人工植被要真正恢复到自然植被状态则需要更加漫长的时间.  相似文献   
339.
GF-1卫星影像具有空间和时间分辨率高、纹理信息丰富等优势,而Landsat-8卫星影像具有多波段、光谱信息充足等优势。针对两种影像的特点,本文分别用面向对象分类方法进行苹果园地信息提取研究,结果表明:两种影像的分类精度都比较高,但由于研究区域属于山区,地块分布不均匀,GF-1影像发挥其空间分辨率较高的优势,苹果园地面积提取精度比Landsat-8高1.19%。  相似文献   
340.
将潜力—约束与SLEUTH模型进行松散耦合,在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的基础上,将不同生态安全格局情景融入SLEUTH模型的排除图层,对研究区2013-2040年的城市用地空间扩展进行多情景模拟。研究表明:(1)两个模型的松散耦合能够有效提高像元尺度上模型校正的精度。(2)用地扩展在以"边缘增长"和"填充增长"为主的同时,在城市外围形成了较为明显的"跳跃式"发展,表明模型的松散耦合能够更好地捕捉城市发展政策所导致的新城市增长中心。(3)三种生态安全格局情景方案的城市用地模拟结果均呈增长趋势,但高生态安全格局情景的新增城市用地面积和增长率均最小,表明将生态敏感性作为城市发展的约束图层,能够有效保护研究区的自然生态空间,大幅降低生态安全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