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27篇
测绘学   13篇
大气科学   31篇
地球物理   6篇
地质学   46篇
海洋学   14篇
综合类   5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旋挖桩斗式集渣两翼钻头扩底成孔施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旋挖桩以其施工安全、快速、利于环保、机械化程度高、施工方便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建筑物基础工程。国内目前旋挖桩多采用机械旋挖成孔且成孔直径上下一致。为获得较大的桩基承载力,本文介绍了在常规旋挖钻机成孔工艺的基础上,当旋挖钻机钻孔至设计底标高后,将传统的一径到底旋挖钻头更换为自行研制的斗式集渣两翼扩底钻头进行扩底成孔施工,以达到机械旋挖扩底的目的,从而有效增加了桩端承载面积,单桩承载力或抗拔力显著增加,大大降低了桩基费用。  相似文献   
72.
关于岩溶塌陷区综合治理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程区内存在的主要地质环境问题有:岩溶塌陷、高边坡、冲沟、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问题,本文针对本区内的岩溶塌陷地质灾害问题进行分析,结合现场实际情况,设计了治理工程总体方案,可为同类工程项目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3.
74.
为了提高GRAPES_3 km(Global/Regional Assimilation and Prediction System)模式在2018年平昌冬奥会气象服务中的预报能力,采用一阶自适应的卡尔曼滤波方法对GRAPES_3 km模式的2 m气温、2 m相对湿度和10 m风开展偏差订正。结果表明:偏差订正方法明显提高了地面要素的预报效果,其中2 m气温的均方根误差整体减小到2℃左右,站点订正改善率为10%~60%;10 m风速的均方根误差减小到2 m·s-1左右,站点订正改善率为10%~45%;2 m相对湿度减小到20%以下,站点订正改善率为0~20%。与韩国气象厅LDAPS(Local Data Assimilation and Prediction System)及美国宇航局NU-WRF(NASA-Unified WRF)模式相比,GRAPES_3 km模式的风速预报表现更为优异,各站点整体预报效果明显优于LDAPS和NU-WRF模式。偏差订正方法可有效改善模式在复杂地形条件下的预报能力,是提高精细化预报准确率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75.
The removal of noise and velocity ambiguity and retrieval and verification of horizontal wind field is a prerequisite to make the best and fullest use of Doppler radar measurements. This approach was applied to the Doppler radar data collected during August 2005 for a landing typhoon Matsa (0509) in Yantai, Shangdong Province, and the verified result shows that the quality control for this dataset was successful. The horizontal wind field was retrieved and then verified by study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radar radial velocity and large-scale wind field and the vertical cross section of the radial velocity determined with the typhoon center as the circle center and comparing it with satellite imagery.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eso- and small-scale systems in Matsa and its horizontal and vertical structure could be clearly retrieved using the dataset collected by single Doppler radar, and a shear or a convergence was corresponding with a band of severe storm around Matsa. At the same time, the retrieved wind field from single Doppler radar is proved to be a reliable and high-resolution dataset in analyzing the inner meso-scale structure of Matsa. It is also proved that the method for removing the velocity ambiguity could be an effective approach for preliminary quality control of the Doppler radar data, and the VAP method could also be a reasonable solution for the analysis of mesoscale wind field.  相似文献   
76.
亚马托侵入岩位于柴达木盆地东北缘,为塔塔楞河大岩基的东段部分。岩性为似斑状正长花岗岩+斑状二长花岗岩组合,岩石中斑晶含量6%~25%,颗粒达1~5 cm,构成环斑结构。该侵入岩地球化学特征显示,Eu具明显的亏损特征,反映岩石经历了强烈的分离结晶作用,与壳源花岗岩(S型)很相似,表明这些花岗岩为地壳部分熔融的产物,属后碰撞环境的壳源岩浆岩组合。LA-ICP-MS锆石U-Pb测年结果表明岩体形成于429.9±1.4 Ma,时代为早志留世,佐证了其是早古生代造山过程结束或近于结束的标志,这一成果为进一步研究柴北缘造山带的构造演化提供了重要的年代学约束。  相似文献   
77.
深水区逐步成为海洋油气资源勘探靶区,该区域地质情况复杂,中深层地震成像存在信噪比低、分辨率低的问题,势必影响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为提高深水区中深层地震数据的品质,从地震数据采集的源头出发,采用立体震源和平面震源在同一采集参数下,对坡折带区同一位置重复进行地震数据采集,经过相同的处理流程后,将二者在子波、炮集频谱、近道频谱、叠加剖面频谱、最终成像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立体震源子波在能量强度与受鬼波干扰方面都优于平面震源,且在深水区中深层具有频带更宽的特征,尤其是30~80 Hz频率更丰富,从而可以提高地震剖面的分辨率,改善地震数据的成像。由此可知,与平面震源相比,立体震源在改善深水区中深层地层成像方面具有较好的优势。因而在深水区中深层地质条件复杂的情况下,可采用立体震源采集地震数据,以提高地震数据成像品质。  相似文献   
78.
加强公共气象服务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气象服务是气象事业的立业之本,是气象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新时期面向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多样化和无限性,面对市场经济体制下更加开放的服务市场和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加快发展气象服务,需要着力解决气象灾害防御能力不强、专业气象服务不专、气象服务现代化水平不高以及气象服务体制机制不适应等突出问题,同时要加快完善气象服务组织体系、业务体系、人才体系和科技支撑体系,加强对气象服务的社会管理。  相似文献   
79.
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既是气象科技创新的关键环节,也是进一步提高气象服务水平,增强金社会防御和减轻气象灾害能力的需要。文章对影响气象科技成果转化的主要因素、主导因素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并给出提高气象科技成果转化的初步解决方案和实施措施。  相似文献   
80.
上海2004年7月12日飑线系统中尺度分析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上海地基单多普勒雷达观测资料反演2004年7月12日17—19时(北京时,下同)上海市一次飑线过程的水平风场结构,并用自动站观测的风场资料、卫星云图以及根据雷达回波和时间的连续性和径向速度的特征是否吻合等方面进行综合检验,结果表明反演风场可对飑线进行详尽分析提供可靠的高分辨率资料。在综合多种观测资料的基础上,对这次飑线过程的中尺度系统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这次过程是前倾冷锋前暖区3个主要的β中尺度对流单体和新生的小单体共同作用所致,这3个主要的β中尺度对流单体不是通常个例表现的线状排列,而是冷锋前的两个单体与相对方向的一个单体共同作用,在气团的边缘形成强烈风切变;(2)200多公里长的飑线是由具有独立结构的较小的对流系统串成。在飑线前部存在中尺度的气旋流场,飑线北部末端存在一个气旋流场,南部末端存在一个反气旋流场。而每个单独的弓状回波有自己独立的结构,包括弓状回波后部很强的辐散气流和飑前低压。文中给出了水平风场和回波的结构示意图;(3)在飑线出现以前,低空存在有利于不稳定天气产生的顺时针垂直风切变,而高层则是逆时针垂直风切变。此外,低层入侵的浅薄冷空气为飑线过程提供形成低层不稳定的又一有利因素;(4)飑线中对流单体的移动方向与低层风场方向存在夹角,与锋面云带整体向东移动的趋势也不同,但与1.5 km以上到4.5 km左右的西南气流方向相同,即整体向东北方向移动。这种特征可以对系统短时间移动方向的预报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