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2篇
测绘学   2篇
地质学   48篇
海洋学   1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6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41.
Panda山碳酸岩杂岩体含大量烧绿石,构成了一个重要的碳酸岩型铌矿床,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就引起了极大的关注,但其成矿母岩(碳酸岩)的岩石成因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本文系统总结和分析了前人关于Panda山碳酸岩的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及同位素地球化学数据,结果显示Panda山碳酸岩在化学组成上以钙质碳酸岩为主,稀土元素呈现为轻稀土富集的右倾分布型式且无Ce、Eu异常;相对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Ba、Sr,相对亏损高场强元素Zr-Hf、Ti,而Rb、Th、U元素的含量则变化较大,这些特征与世界上典型的碳酸岩类似。此外,Sr-Nd-Pb同位素结果显示碳酸岩源区应为高U/Pb地幔(HIMU)与富集地幔(EM)之间的混合,这与东非裂谷系其他碳酸岩源区特征一致。综合现有认识,推测Panda山碳酸岩由地幔橄榄岩低程度部分熔融而来,其形成过程很可能与冈瓦纳大陆裂解引发一系列古断裂重新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42.
呼伦贝尔沙质草原风蚀坑研究(Ⅳ):人类活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呼伦贝尔沙质草原187个现代风蚀坑野外调查获得的形态指标、发展阶段、诱发原因、现代放牧压力进行了对比分析。发现87%的风蚀坑由人类活动引起。其中翻耕、道路、人类定居活动诱发的风蚀坑分别占35.8%、34.8%和16%。人类定居活动诱发的风蚀坑分布范围最广。翻耕诱发的风蚀坑有97%处于活动状态。翻耕造成的土壤损失对生态地质环境破坏严重且影响深远。放牧既能促使固定风蚀坑活化并助长风沙活动,也能促进风蚀坑加速消亡。合理确定放牧压力很重要。翻耕造成的面状土层破坏诱发大量风蚀裸地和规模巨大的短轴型风蚀坑。道路切割土层诱发受道路延伸方向控制串状分布的长轴型风蚀坑。呼伦贝尔沙质草原正面临新一轮沙漠化的严重威胁。保护沙质草原区植被和地表土层不受破坏是防止风蚀坑发生发展的关键。促进土层以及草原植被的形成与恢复是风蚀坑控制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43.
中非加丹加-赞比亚成矿带是世界闻名的铜钴铀铅锌多金属成矿带,其 成 矿 具 有“多 期 次、时 空 分 布 集中、规模巨大”的显著特征。通过对该地区各类型矿床成因、成矿时代及物质来源研究沿革以及进展的系统述评,获得了以下认识:泛非运动导致了区域性多金属成矿事件,铜钴矿化主要集中在850~640,590~530,525~500Ma3个时期,铀矿化主要集中在650,540~530 Ma2个时期,铅锌矿化主要集中在680~600,500~450 Ma2个时期;该地区成矿金属元素以壳源为主,主要受造山活动影响形成的高盐度热卤水分别从不同类型的基岩中萃取金属元素并在特定区域富集成矿,其中长英质基岩主要提供了铜、铀 矿 源,而铁镁质类岩浆岩则主要提供了钴、铅、锌矿源。此外,还对该地区各类型金属找矿方向提出了一定建议。   相似文献   
44.
通过LA-MC-ICP-MS碎屑锆石微区U-Pb定年和Hf同位素分析,对班韦乌卢地块中部地区基底变质表壳岩进行了同位素定年及物源示踪研究.结果显示,两件样品的碎屑锆石峰值年龄分布表现出较好的一致性,总体呈现出2490~2059 Ma、2044~1954 Ma、1942~1887 Ma、1865~1817 Ma以及164...  相似文献   
45.
北京平原区新近沉积土基本工程地质特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章通过各种实验,分析了北京市新近沉积土的物质组成、化学成分、矿物成分及其基本的岩土工程特 性。结果表明,新近沉积土在总体上是工程地质性质较差的地层,一般来讲呈欠压密状态,具有较高的压缩性,强 度相对较低。但是对于新近沉积的砂质粉土而言,即当塑性指数Ip<7时,通过比较发现新近沉积土的实验数据则 接近于一般第四纪沉积土,并出现了交错,反映出新近沉积的砂质粉土与一般第四纪沉积的砂质粉土的力学性质 指标接近而不容易被区分。  相似文献   
46.
稀土是现代高科技产业发展的关键金属,被世界主要经济体列为关键矿产资源。虽然中国稀土资源丰富,但2017年以来中国稀土资源进口量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总结中国稀土资源的进口数据,以及非洲稀土项目分布、储量及资源量、矿床类型、成矿时代、典型矿床特征及勘查投资等情况,以提升对非洲稀土资源的认识。研究表明,非洲稀土资源丰富,稀土氧化物的高级资源量超过1000×104 t,近年来勘探及开发进度提升迅速。稀土储量及资源量主要集中于坦桑尼亚等12个国家,成矿类型可划分为火成碳酸岩型及离子吸附型等8种(成矿时代跨度大),其中火成碳酸岩型和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是目前勘探及开发的重点。非洲稀土矿床勘查投资规模2012年达到顶峰,之后持续下降,2017年降至低谷,2018年开始迅速反弹。未来,随着国际上稀土矿项目逐步投产,由中国主导全球稀土市场价格的局面将面临挑战。非洲稀土矿成矿条件优越,中资企业可利用地-采-选-冶的技术优势,积极引导并推动非洲稀土生产进入中国产业链。  相似文献   
47.
坦桑尼亚位于非洲东南部,是“一带一路”倡议落地非洲的桥头堡,同时也是中国对非工业合作、产能合作的先行先试国家。在研究坦桑尼亚矿产资源概况、矿业开发现状的基础上,从政局稳定性、金融环境等方面对中资企业赴坦开展矿业投资的前景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坦桑尼亚矿产资源丰富、矿业开发潜力巨大,而且政局稳定,金融环境良好,特别是新总统哈桑执政以来,传递诸多有利的投资环境信息。虽然存在基础设施落后、基础地质资料缺乏及政府腐败等不利因素,但投资者可先从资源丰富、开发基础较好的金矿入手,瞅准机会投资开发潜力较大的石墨、稀土等矿种;同时,注重矿业探、采、选、冶上下游一体化的产业链运营模式,统筹布局,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48.
乌本迪带位于坦桑尼亚西南部,由8个地质单元构成,早期被认为是一条古元古代活动带,而后期研究发现该带经历了多阶段的构造岩浆活动,为一条复杂的活动带。本次通过对地质调查期间在乌本迪带采集的花岗岩类进行LA-MC-ICP-MS锆石U-Pb同位素测年,得到不同地质体内花岗岩类的年龄分别为2 549±20 Ma、2 662±33 Ma及2 744±11 Ma,为新太古宙时期的岩浆作用。所有岩体年龄都位于太古宙坦桑尼亚克拉通地壳生长的主要阶段范围内,暗示乌本迪带早期可能为坦桑尼亚克拉通的一部分。根据上述研究成果,综合区域地质背景,认为乌本迪带自古元古代以来的构造演化是在太古宙地壳基础上进行的,为坦桑尼亚克拉通大陆边缘遭受不同阶段的俯冲作用和伸展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49.
通过对莫桑比克社会、自然地理及地质矿产概况的梳理,基本掌握了中资及其他企业对钛锆砂矿资源掌控及开发现状.同时,从中莫经贸互动、中莫地调机构的合作基础、外商投资概况和投资条件等方面对莫桑比克矿业投资环境进行分析.研究认为莫桑比克钛锆砂矿资源丰富,投资环境较好,中资企业介入良好.应继续加强中莫交流与合作,服务于"一带一路"...  相似文献   
50.
赞比西造山带位于非洲中南缘,是新元古代-早古生代泛非造山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形成于冈瓦纳古陆中心陆块缝合期间。赞比西带大地构造位置位于刚果克拉通和卡拉哈里克拉通之间,东连莫桑比克带,北接卢弗里安弧,西部和纳米比亚的达马拉构造带相呼应。带内主要地层单元为基底杂岩和一套沉积在硅铝质基底上的浅变质沉积序列。岩石学及构造学证据证明沉积作用发生在陆内裂谷盆地中,大量同位素年龄限制了盆地演化时代大致为880~820Ma;赞比西带在600~450Ma的泛非造山事件中再次活化,韧性剪切和大范围糜棱岩化导致了角闪岩相变质作用和同构造期花岗质岩体侵入事件同时发生。赞比西带目前已发现的矿产包括岩浆通道型镍硫化物矿床和浅成低温热液型硅锌矿等。笔者通过对赞比西带的地质演化和矿床成矿作用进行系统总结,并将赞比西带内的主要矿床和国内类似矿床进行对比分析,以期为赞比西带找矿实践提供依据或线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