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33篇
测绘学   3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10篇
地质学   89篇
海洋学   13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5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加权距离判别法在泥石流危险度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加权距离判别法引用到泥石流危险度分类中,建立了泥石流危险度分类模型。该模型选用了流域面积、主沟长度、流域最大相对高差、流域切割密度、主沟床弯曲系数、人口密度、泥沙补给长度比、植被覆盖率、一次泥石流(可能)最大冲出量和泥石流发生频率10项指标为建模参数,运用熵值法对这10个指标进行赋权,用已经分类的泥石流沟作为训练样本进行学习,建立了相应的判别准则。将待判泥石流沟样本代入判别准则进行判别分类,分类结果与传统分类结果100%吻合,验证了该模型的分类性能良好。该方法可以在实际工程中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12.
岑况  於崇文 《中国科学D辑》2000,30(5):449-455
提出了金属矿物和成岩矿物共存时溶解度的概念及其计算的理论和方法.以铜陵天马山铜金硫化物矿床为例,分别计算了黄铁矿或黄铜矿和石英(砂岩环境)或方解石(灰岩环境)的共存矿物溶解度.计算结果表明,成矿流体流经砂岩并溶解砂岩中的原生黄铁矿最终流到砂岩和碳酸岩界面沉淀的溶解、流动输运和沉淀的成矿机制.  相似文献   
113.
热液流体泵吸上侵管流动力学模拟及其预测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球流体相在各种地质过程中的行为和作用 ,是地球物质科学的核心课题。通过对山西义兴寨脉状金矿热液流体上侵动力学的模拟计算证明 ,构造泵吸驱动的矿液流动具有有压管流的性质 ,并探索引入柏努利方程对其流动状态进行描述。论证了地质流体因其性质和所处地质环境的不同 ,可划分为多孔介质中的渗流和较宽阔裂隙中的管流 (流动 )两种。赋存于地壳中深部或由岩浆冷却分异形成的成矿流体 ,在张剪性断裂活动中 ,主要由构造泵吸机制驱使其上侵成矿。热液在相对封闭 (未喷出地表 )的较宽阔的断裂系统中受应力驱动上侵流动 ,其性质接近于流体力学中的有压管流 ,可以用柏努利方程进行描述。推导出了描述热液管流上侵动力学特征的柏努利方程关系式 ,表明热液的流速与所处构造压力差、流体的性质 (温度和密度等 ) ,以及流动通道的结构特征有关。对义兴寨脉状金矿进行的计算结果证明 ,热液上侵流速场的空间变化与金矿化分布格局相吻合 ,流体的高流速地段指示含矿石英脉密集区 ,因此具有成矿预测意义。针对热液管流上侵过程建立的动力学总方程中 ,每一个变量都有明确的地质意义 ,并可以在矿区实际测量 ;绘制的几组理论关系曲线有助于具体分析各种地质和地球化学条件对成矿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14.
岑况  田兆雪 《现代地质》2012,26(5):1051-1057
系统总结和分析了当前大量热液金属矿床与岩浆岩体的空间和成因关系,参考首先由俄罗斯地球化学家提出的以矿床为中心的元素地球化学理想分带模式,提出了以岩浆岩为中心的矿床理想分布模式--“岩浆中心成矿系”。该模式以侵入近地表含水围岩的岩浆岩体顶部为中心,一个完整的高温矿床→中温矿床→低温矿床从内带-过渡带-中带-外带有规律分布。内带主要为Nb、Ta、Hf、Li等经常在岩浆岩体内生成的矿床,形态受岩浆岩体控制,多为等轴状;过渡带为W、Sn、Mo、Bi等高温热液矿床,形态以三维等轴状为主;中带为Cu、Pb、Zn等中温矿床,以透镜状、脉状为主;外带为Au、Hg、Sb等低温矿床,矿体呈脉状、串珠状,受构造线控制,顺从构造线分布。矿床系列围绕岩浆中心成矿有独特的形成过程:岩浆岩侵入含水围岩后,形成局部高温度场并导致热液和矿床物质循环和温度场内的时空温度差是岩浆中心成矿系形成的关键。在理想模式下产生的个体(岩体矿床组合体)同时受到形成条件的影响:岩浆体侵入的深度、围岩的岩性或含水性,岩浆的物理化学性质、侵入温度、岩浆规模都会导致岩浆中心成矿系的完整性和形态等变异。  相似文献   
115.
总结了内蒙古大石寨地区1∶25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获得的1点/4km2的水系沉积物组合样品中的La、Ce、Pr、Nd、Sm、Eu、Gd、Tb、Dy、Ho、Er、Tm、Yb、Lu、Y等15种稀土元素的区域地球化学分布特征。稀土元素分布与研究区中部的黑云母花岗岩密切相关,轻稀土主要分布在该岩体外围的二叠系地层中,重稀土主要分布在该岩体上方。该岩体上方和外围地层的稀土元素分布、稀土元素总量、轻重稀土比及δCe、δEu、(La/Sm)N、(La/Tb)N、(La/Lu)N、(Ce/Yb)N、(Gd/Lu)N等稀土元素分馏特征的差异明显。利用区域地球化学调查水系沉积物样品中的稀土元素含量,可获得研究区可靠的稀土元素区域地球化学分布特征,也可反映研究区地质特点,并为区域地球化学异常解译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16.
117.
岑敏锐  陆烨  赵刚 《天文学报》2001,42(2):155-160
第一代恒星是形成于宇宙大爆炸后的原始气体中的、不含重于碳元素的、寿命大于14Gyr的、迄今尚未演化的最古老的恒星.长期的观测结果表明银河系中尚未发现金属丰度([Fe/H])为零、甚至金属丰度[Fe/H]≤-6的恒星.为解释这一观察现象,将以Tsuiimoto等人提出的银晕的化学演化模型为基础,假设形成第一代恒星的初始质量函数具有Miller-Scalo的形式,从理论上预言和讨论探测第一代恒星的可能性.利用已有的晕星的观测资料限定模型的参数.如果形成恒星的云的质量为106M-107M,模型结果预言探测到第一代恒星的几率为6.14×10-4-6.14×10-5.  相似文献   
118.
司瑞  刘冰  赵文智  朱钊岑  赵颖 《中国沙漠》2021,41(3):174-184
黑河下游尾闾区作为西北干旱区典型的脆弱生态系统,其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与稳定性对维持该地区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黑河下游尾闾区荒漠植被为研究对象,采用K-Means聚类,基于距河道距离及其对应的土壤含水量数据,将黑河下游尾闾区垂直于河道0—4 km区域可分为距河0—0.3 km(T0-0.3)、0.3—1.7 km(T0.3-1.7)和1.7—4.0 km(T1.7-4.0)3个距离梯度,研究不同距离梯度下植物群落物种组成、多样性和稳定性特征,并进一步探讨了黑河下游尾闾区主要植物最适宜土壤水分需求。结果表明:(1)近河0—0.3 km区域以耐湿耐盐碱的草本为主,优势种为芦苇(Phragmites communis)、盐爪爪(Kalidium foliatum)、苦豆子(Sophora alopecuroides)和冰草(Agropyron cristatum);距河道0.3—1.7 km区域出现的植物种类数目最多,以乔木为主,兼有灌木和草本,优势种为柽柳和胡杨;距河道1.7—4.0 km区域出现的植物种类数目最少,以极耐旱的灌木和亚灌木等荒漠植被为主,优势种为红砂(Reaumuria songarica)和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2)3个距离梯度下Simpson指数、Pielou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和丰富度指数R均表现为距河0.3—1.7 km>0—0.3 km>1.7—4.0 km,而植物群落稳定性与物种多样性间呈现出相反的变化趋势,即群落稳定性表现为距河1.7—4.0 km>0—0.3 km>0.3—1.7 km。(3)当黑河下游尾闾区距河0—0.3、0.3—1.7 km和1.7—4.0 km区域植被最适宜土壤含水量分别为27%—31%、15%—22%和4%—7%,有利于维持该区域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与稳定性。  相似文献   
119.
经济地理学中的“本地蜂鸣-全球管道”模型解释了本地企业如何通过长期互动学习,逐步形成有利于企业全球化的重要知识俘获渠道。中小企业因自身能力和国际化经验的缺乏,往往会规避时间成本和风险,另辟蹊径地实施国际化战略。本文以浙江省和德国石荷州国际友好关系为例,通过田野调查和对利益相关人的深度访谈,对该关系框架下浙江中小企业“走出去”过程中的知识俘获机制进行分析。结果显示:①国际区域友好相关机构扮演着“知识守门员”角色,为双边中小型企业的全球化提供准确的、高效的和定制化的信息。②国际区域友好关系推动基于政府担保的、多方参与的“全球蜂鸣”空间形成,使得企业以较低成本获得社会、认知和组织临近,以此俘获“走出去”的关键知识;③国际区域友好关系为两地搭建一种新型的“全球管道”,有利于形成面向“精准全球化”的动态蜂鸣社群。本研究强调:地方政府主导的国际区域友好关系是中小企业“全球管道”构建的重要制度平台,这种“全球蜂鸣-全球管道”知识动态模式是对传统“本地蜂鸣-全球管道”概念的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120.
消除不平等、实现均衡发展是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之一。客观准确地衡量区域发展均衡性是实现共同富裕亟待解决的首要科学问题。夜间灯光遥感数据已被证实是社会经济发展的良好代理变量,且因其方便获取、空间覆盖率广等优势被广泛应用。本文利用夜间灯光数据和空间化人口数据构造的灯光基尼系数作为发展均衡性的评估指标,测算并分析了2002—2020年中国2900个区县的发展均衡性及其与以平均灯光强度表征的区域发展活力间的关系,探讨了夜间灯光基尼系数的内涵及其在发展均衡性上的应用价值。结果表明,2002—2020年间中国96%的区县灯光基尼系数不断减小,即灯光—人口的分布趋于均衡,且在空间上总体呈现东部较西部更均衡的特点。同时,经济相对发达县域的均衡性差异较大,但多呈现经济与均衡性协同增长的发展路径;而超过60%的经济欠发达县域的均衡性有较大提升空间。研究结果可为实现区域均衡发展、推动共同富裕提供新的研究视角与科学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