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0篇
  免费   108篇
  国内免费   180篇
测绘学   89篇
大气科学   80篇
地球物理   108篇
地质学   351篇
海洋学   183篇
天文学   13篇
综合类   34篇
自然地理   60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39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48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55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5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3篇
  1977年   2篇
  1974年   1篇
  1963年   2篇
  1962年   1篇
  195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31.
32.
33.
李兴岐  郎元亮 《地下水》1994,16(1):40-42
80年代以来,随着地下水开发利用的强化,地下水位持续下降,井灌区土壤次生盐碱化逐步蔓延。为使这一问题免遭忽视,笔者对馆陶县的次生盐碱问题进行了调查研究,渴望引起有关方面的重视。1 土壤盐碱化的概念 常识告诉我们,土壤中含可溶性盐碱超过一定限度,就会影响植物和农作物的正常生长,而盐碱化严重的土壤则寸草不生,形成荒漠。土壤盐碱化根据  相似文献   
34.
周忠生  郎元亮 《地下水》1994,16(4):162-164
馆陶县地处河北省南端,东临卫运河,过境河道长达44.3km,卫西干渠作为卫运河的支流,从县中部北上,长达37.5km。可见有良好的地上水灌溉条件。然而,八十年代以来,这一得天独厚的优势逐步丧失殆尽。全县迅速形成纯井溉区。年复一年地过量开发利用地下水.水位大幅度下降,已出现了地下漏斗。不仅如此,由于机井深度的不断增加,逐渐抽汲中层微咸水和咸水,水质急剧恶化,土壤积盐,水盐运动失调,大面积耕地出现次生盐碱灾害,灌溉效益退化。这一趋势已经引起有关方面的重视,并采取治理措施。 1 馆陶县灌溉结构变化的回顾 馆陶县六十年代开始发展地上水灌溉,七十年代进行大规模的机井建设,迅速开创了井渠双灌的有利局面,不仅充分利用了地上水,而且有效地降低了地下水位,土壤盐碱化基本得到控制,农业生产水平开始步出低谷。然而,七十年代末开始,地上水灌溉面积逐步减少,井灌溉面积迅速上升,农业生产在保持高产中潜伏着危机。其发展进程是:  相似文献   
35.
长江中游地区具有优良的区位条件和资源开发条件。矿产资源丰富,地域组合良好,特别是黑色金属、有色金属、化工和建材资源,在全国均占有重要地位。区内已逐步形成了一批我国及长江流域钢铁、有色、化工和建材等工业的重要原料基地。本文主要分析了区内矿产资源的组合特征及其开发利用现状与问题,并提出了“找矿、节流、扩展、投资、贸易与保矿”等一系列开发对策。  相似文献   
36.
37.
以1982—1985年实施的中层大气研究计划(MAP)为契机,一改过去的情况,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中层大气的存在对于了解上下大气圈是不可缺少的。大型雷达(指中层、平流层、对流层探测雷达)在前些时候已成为中层大气运动观测的主要手段。近几年,用大型雷达进行的高层大气观测,在科研和实际应用两方面得到了很大发展。不过,它的能力和界限还未必被人充分了解。  相似文献   
38.
39.
4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