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测绘学   1篇
地质学   26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本文详细描述了赣北乐平地区中元古代变质地层中海相火山岩的岩石学、岩石化学、副矿物等方面的特征及其空间分布规律,对该区中元古代海底火山活动特点进行了初步探讨,认为整个火山活动过程反映了一个由弱→强→弱的发展过程,火山活动呈现出火山喷溢--喷发交替进行的特点。  相似文献   
22.
南海扩张的动力学因素及其数值模拟讨论   总被引:22,自引:6,他引:16  
由于南海处于欧亚板块、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澳大利亚板块的交汇区,演化历史十分复杂,历来存在多种成因观点的争论。本文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在XiaBinetal.(2005)、夏斌等(2004)、崔学军等(2005)、谢建华等(2005)相关工作基础上,对南海扩张机制进行了进一步探讨,并针对南海地区“近南北向水平拉张”南海扩张的贡献大小,以及“近南北向水平拉张”与“地幔上涌”在南海扩张中作用的相互关系进行了数值模拟实验。结果表明由印度-欧亚板块碰撞和太平洋板块向欧亚板块俯冲的共同作用,所导致的“南北向构造拉张”和“地幔上涌”的共同作用能有效引起岩石圈和地壳两者很大程度的减薄。因此认为这种“南北向构造拉张”和“地幔上涌”的共同作用方式最有利于南海的扩张。  相似文献   
23.
隐伏矿铅同位素预测信息系统软件是根据最新的铅同位素地球化学对矿体的深度和资源量定量预测理论,利用MapGIS的二次开发功能,通过矿区二维信息数据处理和三维建模,实现对隐伏矿体的埋藏深度、几何形态和资源量的快速定量预测。本软件在甘肃鹰咀山金矿的预测研究工作中进行了成功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4.
本文根据铅同位素示踪的有关理论和隐伏矿预测的方法,对北祁连地区寒山金矿作了详细的地表野外地质工作和系统剖面采样。通过对相关样品的铅同位素分析和数据处理,对该矿的隐伏矿深度和隐伏资源量进行了预测。结果显示:(1)寒山金矿自西北向东南矿体的V1与V2值存在着从低到高的规律变化,标志着矿体的暴露深度从西向东存在着由深至浅的规律变化,最深隐伏达1047m,矿体整体西高东低,向东侧伏(隐伏);(2)寒山矿区总平均隐伏系数Rs为6.1,预测资源量为106.9t,因此推测寒山金矿床为特大型金矿床。与其西南部的鹰咀山金矿进行横向对比表明,寒山金矿体与鹰咀山金矿一样也是西高东低,向东侧伏(隐伏),在两金矿区之间V2变化在40至60之间还缺少应有的数据,因此可以推断在鹰咀山与寒山矿之间可以找到V2变化在40至60之间范围的矿体,这在今后的地质勘查工作中应引起高度的重视。  相似文献   
25.
井冈山逆冲推覆构造基本特征及找矿意义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井冈山逆冲推覆构造位于华南板块北缘,由一系列规模不等,方向基本一致,倾向南东的叠瓦逆冲推覆断层组成。卷入地层有寒武—震旦系、泥盆系—三叠系及侏罗系和白垩系,空间上具双冲型推覆特征,推覆方向早期由南东向北西,晚期由东向西。据各推覆体的叠置关系及40Ar/39Ar同位素测年结果(184.16Ma),认为该推覆构造主要活动于燕山期。该推覆构造的发现,可能反映出该区中生代存在一定规模的陆内造山,是本区中生代陆内变形的主要方式;同时也为本区寻找隐伏煤矿提供了有力的地质依据,为寻找与构造蚀变岩(推覆面附近)有关的贵多金属矿产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26.
崔学军 《江西地质》1998,12(3):213-217
本文从岩石学、几何学、运动学、矿物学等不同方面描述了赣东北地区“网结状”韧性变形带阵列构造的基本特征,并对其形成时代和构造意义进行了探讨,认为它是印支初期怀玉地体与九岭—鄣公地体碰撞拼贴造山运动的产物。  相似文献   
27.
关于南海构造演化动力学机制研究的一点思考   总被引:29,自引:7,他引:22  
南海处于欧亚板块、太平洋板块和印度 -澳大利亚板块的交汇处 ,演化历史复杂。由于研究思路、方法、手段和研究程度的局限 ,在南海扩张期次、扩张脊结构、动力来源等方面仍存在争议。争议的焦点主要集中在其形成演化动力学机制上 ,主要有三种观点 :(1)印度与欧亚板块碰撞挤出成因说 ;(2 )地幔上涌成因说 ;(3)太平洋板块俯冲成因说。本文对前人有关南海动力学演化的主要模式进行了分析 ,并指出其存在的不足 ,在此基础上结合作者近年来在南海地区工作的认识和体会 ,建议对南海地区海 -陆岩石圈相互作用、深源岩浆活动和构造动力学演化的数值模拟等方面进行综合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