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篇
  免费   0篇
测绘学   21篇
综合类   30篇
自然地理   3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融合小波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对研究区内不同尺度上决定区域生态信息分异的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起伏度在研究区中起总体控制作用,坡度的作用有一定范围,人类作用有明显表现.该方法可有效地分解出不同尺度上各作用因子的作用强度,有可能进一步拓展应用于生态信息研究.  相似文献   
52.
我国国家自然地图集的创新与发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廖克 《测绘科学》2000,25(3):7-12
论述了第一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地图集》(196 5年 )的历史贡献与成功经验。分析了新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自然地图集》(1999年 )的基础与条件 ;阐述了新编国家自然地图集的设计原则与编制方法。重点论述了新编国家自然地图集的特点与创新 :1、更全面地显示了 2 0世纪我国地学与生物学的科学积累 ;2、集中反映了我国的自然资源、自然灾害与自然利用保护 ,突出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3、较多的动植物地图很好地显示了我国生物多样性及其研究的深入 ;4、突出地反映了我国地球科学研究的新进展与新贡献 ;5、地图集的编制实现了由传统工艺向全数字化计算机设计、编辑与自动制版工艺的根本转变。最后论述了国家自然地图集的意义、作用与影响  相似文献   
53.
融合小波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对研究区内不同尺度上决定区域生态信息分异的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起伏度在研究区中起总体控制作用,坡度的作用有一定范围,人类作用有明显表现.该方法可有效地分解出不同尺度上各作用因子的作用强度,有可能进一步拓展应用于生态信息研究.  相似文献   
54.
积极争取课题立项,认真组织咨询活动 根据国际欧亚科学院及其中国科学中心的宗旨与任务,应该在基础研究与应用基础研究的前沿以及高新技术领域,组织一些关键性问题的深入研究。同时组织针对经济与社会发展方面问题的咨询。从今年开始,拟以国际欧亚科学院中国科学中心的名义申请研究项目。同时,中国科学中心在筹集到较多经费之后,也将自行组织专题研究。如果学校和科研单位有的研究项目需借助外部力量,中国科学中心可以组织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承担,或以合作形式共同完成。中国科学中心拟于3月中旬召开学部负责人与部分院士座谈会,就申请立项问题提出具体方案和计划。  相似文献   
55.
欧洲国家环保部长会议1999年12月8-9日国际欧亚科学院与俄罗斯联邦国家环境保护委员会在莫斯科联合召开了“欧洲区域生态监测系统的发展”的欧共体政府间会议(欧洲国家环保部长会议)。出席会议的有俄罗斯、英国、法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瑞典、丹麦、芬兰、西班牙、波兰、保加利亚等30个欧洲国家的环保部长或高级官员,美国、日本、蒙古等国的观察员,以及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欧共体委员会、国际欧亚科学院、欧共体空间局、欧共体环保局、世界银行等13个国际组织的代表共150多人。会议由俄罗斯联邦国家环境保护委员会主席主持并作“可持续发展中的生态监测”的主题报告。  相似文献   
56.
中国国家自然地图集——电子地图集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包括三部分:(1)中国自然资源与环境空间信息的系统集成与形象显示。"中国国家自然地图集-中国自然资源与环境的形象显示与虚拟》(电子图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自然地图集"的基础上,再度创作,信息重组,并有所创新;(2)体系结构和关键技术:体系结构和技术系统,关键技术问题的解决(开发平台的选择、地理信息的三维数据模型与三维可视化、地理信息的动态数据模型与时态可视化、虚拟地图可视化、多源多类数据的集成);(3)主要创新与特色:独特的交互界面结构,别致的动态交互工具,各种形式的动态地图,丰富的三维地图浏览,生动形象的三维地形虚拟飞行浏览,新颖的多种表达方式的联合,查询检索与地图分析功能。  相似文献   
57.
廖克 《地图》2005,(2):36-37
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地图学经历了从未有过的大好时期,获得了全面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地图学由传统地图学向现代地图学转变。  相似文献   
58.
生态环境动态监测与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建设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廖克  陈文惠 《测绘科学》2004,29(6):11-14
本文系统论述了生态环境动态监测与管理信息系统的重要性,系统建设的目标、原则与具体内容,技术路线与实施方案,以及系统建成后的意义与作用。"生态环境动态监测与管理信息系统"由生态环境动态监测、生态环境数据库和生态环境决策支持与管理信息系统3部分组成,包括生态环境遥感动态监测系统、地面动态监测系统、应急响应监测系统,生态环境综合系列地图、多媒体动态演示系统与电子地图集、综合信息图谱,生态环境数据库、决策支持管理信息系统8个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59.
我国是世界上地图出现最早的国家之一.历代有过一些著名的地图学家和不少重要的地图作品,在世界地图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只是到了近代才比西方国家落后.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地图学有了很大的发展.首先建立了国家基本地形图系统,并完成全国1:5万和1:10万航测地形图,编制出版了一批全国和省、县普通地图.在地质、地貌、气候、水文、土壤、植被、农业,环境、海洋等专题制图方面取得很大的成绩,编制了相当数量中小比例尺专题地图和全国与省区地图集.在地图投影、制图综合、专题制图、综合制图等理论研究方面已取得一批成果.近十年开展的计算机辅助制图与遥感制图迅速发展,已局部应用于专题地图编制.  相似文献   
60.
中国国家自然地图集电子版的设计和研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阐述中国国家自然地图集电子版的设计与研制过程中的若干理论、方法、技术问题及实例。文章首先分析了研制中国国家自然地图集电子版的背景和科研、政府部门、大众等用户对它的需求,以及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对它的项目和经费支持。其次,文章阐述了该电子版的设计原则和若干理论、方法问题,包括在内容上的再创作,在技术上的创新,在功能上的突破,以及在屏幕界面感知效果上的要求和原则。再次,本文介绍了本电子版的体系结构和关键技术。其中体系结构和技术系统包括数据、软件、辅助资料、模型与方法,以及它的四方面的功能,即图集阅览功能、表达—模拟功能、查询—检索功能、量测分析功能。关键技术则涉及到开发平台的选择、三维和动态数据模型的建立、多源多类数据的集成3个方面。第四,文章分析了中国国家自然地图集电子版的主要特色,包括独特的交互界面结构、别致的动态交互工具、各种形式的动态地图、丰富的三维地图浏览、生动形象的三维地形虚拟飞行、新颖的多种表达方法的联合、适当的分析和查询功能。最后,文章阐明了该电子版的未来发展方向和版本更新计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