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42篇
测绘学   14篇
大气科学   29篇
地球物理   8篇
地质学   99篇
海洋学   16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8篇
自然地理   1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红梅 《中国勘察设计》2007,(2):I0001-I0002
本刊讯:北京市勘察设计协会第五届四次理事会暨春节联谊会于2007年2月1日在友谊宾馆召开。理事会议上,与会领导在曹跃进、丁秀云、曲际水、沈安东、刘际兆、周荫如、李国忠、于春普、殷寒雪等,北京市勘察设计协会的广大理事、监事也出席会议,大家欢聚一堂,审议协会2006年工作总结,2006年财务工作报告与2007年工作安排。  相似文献   
142.
西藏林芝机场飞行气象条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范菠  旺杰  旦增  红梅  陈宫燕  谭波 《气象》2007,33(9):59-63
2006年3月西藏林芝建成第三个支线民用旅游机场,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恶劣天气,使机场校验飞行和试验通航一度顺延。在青藏高原复杂的气候背景下,使用机场建设前和校验期间的气象观测资料,分析影响林芝机场飞行的气象因素,讨论林芝机场适航的气象条件,对做好高原航空飞行气象服务保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3.
144.
145.
146.
西藏纳木错沉积物单水方解石出现前后的环境变化   总被引:13,自引:1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05年在西藏纳木错水下60m处钻取一支332cm的湖芯,沉积物皆为灰黑-黑色碳酸盐粘土。对湖芯1cm间隔取样并进行X射线、扫描电镜、Sr/Ca和碳酸盐含量的分析。研究发现,纳木错湖底0~258cm沉积物中出现了单水方解石,扫描电镜下该矿物晶形完好,这是个亚稳定矿物,具有重要环境意义。利用碳酸盐含量(24.12%~54.52%)、Sr/Ca比值(<0.006)、方解石中Mg含量(MgCO3mol%<3.325%)、石膏、粘土矿物(伊利石和镁绿泥石)、单水方解石成因和沉积速率讨论了单水方解石形成前后湖泊环境的变化。2.1cal.kaB.P.单水方解石开始出现,此时纳木错湖水性质推断为pH>8.6,mol Mg/Ca>6.5,Ca2+和SO2-4离子浓度足以沉淀少量石膏,演化至现代,表层湖水性质为pH=9.4,mol Mg/Ca=10.03~15.03,SO2-4浓度较高,Ca2+含量低,不足以沉淀石膏。单水方解石出现之前的3.0~2.1cal.kaB.P.时期,沉积速率低(0.134mm/a),蒸发作用强度不稳定,湖水温度低,矿化度呈上升趋势。该矿物出现后的2.1~1.7cal.kaB.P.时期,沉积速率快(1.639mm/a),矿化度稳定,气温低,1.8cal.kaB.P.温度达到最低值,为气候冷事件的表现。较快的沉积速率(>1.168mm/a)是纳木错单水方解石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碳酸盐沉积加快和入湖碎屑物质增加是沉积速率加快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7.
9810号台风影响期间厦门湾海水化学要素变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热带风暴是影响我国沿海地区的主要自然灾害之一.由于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海洋环境保护等工作的需要,加之海洋科学观测技术手段的进步,近年来,国内外不少学者致力于热带风暴对近海水文气象、海岸港湾工程建设、水体热交换、海洋生态等方面的影响.台风风场导致海水水体强烈运动,加之其所伴随的暴雨、风暴潮将会极大地加速近岸浅水海域陆-海,河-海,海-空,海水-海底沉积物等界面之间的物质和能量交换,引起海水水化学要素在短期内急剧变化,进而影响海水水质状况以及海洋生物过程,海水养殖和其他海洋资源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48.
中国西部大型盆地(鄂尔多斯、四川、塔里木盆地)的古老海相地层受多期构造改造而变得复杂不一,造成难以准确识别和解析沉积建造并找准油气勘探目标。综合分析了三大盆地的海相碳酸盐岩的沉积大地构造背景和充填序列,建立了典型沉积建造的地质结构模型。结果表明:三大盆地海相碳酸盐岩主要沉积于前中生代中国陆块群的构造离散阶段,准稳定的鄂尔多斯盆地在古老碳酸盐岩建造沉积之前几乎没有碎屑岩垫底,次稳定的四川盆地和活动的塔里木盆地都具有碎屑岩垫底;基底和周缘发育古老的下伏裂谷是它们共有的特色,并形成了隐伏于盆地内部的牛头型建造;前印支期,都普遍发育若干不同规模的古隆起,围绕古隆起披覆沉积的似背斜建造是这些盆地又一显著特点;在构造相对稳定的间隙期,三大克拉通内部往往为广阔的浅水陆表海沉积,席状的台地潮坪白云岩建造是以往关注度最小的一类建造。上述古老克拉通盆地的牛头型建造、似背斜建造、席状白云岩建造埋藏深、隐伏性强,是重要的油气勘探指向。如何在被多旋回构造改造的叠合盆地中准确解析地层和岩相,并识别出这些建造的精细结构,是未来古老深层海相油气勘探极具挑战性和非常必要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49.
长江口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河口地区是陆海相互作用最具特色的典型区域,这里陆地与海洋之间的物质和能量交换迅速,物理、化学和生物学过程之间的相互作用极其复杂,对河流迁移的化学信号起着过滤器的作用[1].利用稀土元素(REEs)化学性质相似而又有系统差别的特点可以进行河口区河海相互作用过程的地球化学研究[2].准确测定河口区溶解态、胶体态、悬浮颗粒态、沉积物态以及生物体中REEs是研究河海相互作用的关键.随着现代仪器分析技术的发展,准确测定河海相互作用过程中不同相态尤其是水体溶解态超痕量稀土元素含量成为可能[3~7],从而使稀土元素地球化学,尤其是河口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的研究得以深入[8~16].  相似文献   
15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