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7篇
  免费   261篇
  国内免费   215篇
测绘学   137篇
大气科学   190篇
地球物理   165篇
地质学   506篇
海洋学   96篇
天文学   32篇
综合类   53篇
自然地理   84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49篇
  2022年   41篇
  2021年   49篇
  2020年   54篇
  2019年   50篇
  2018年   69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43篇
  2015年   46篇
  2014年   64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62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57篇
  2007年   48篇
  2006年   47篇
  2005年   46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4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4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01.
西准包古图呼的合铜矿地质特征、成因及成矿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疆西准包古图矿区呼的合铜矿位于巴尔喀什华力西期斑岩成矿带.大地构造位置属哈萨克斯坦-准噶尔板块,唐巴勒-卡拉麦里古生代复合沟孤带,包古图岛弧区.矿床处于达尔布特和克乌深大断裂间,次级NS向与NE向断裂交汇处.Ⅴ号岩体属深源、浅成中酸性复合相岩体.含矿岩石以中粗粒、斑状、似斑状结构的石英闪长岩、花岗闪长斑岩为主,次有花岗闪长岩、花岗斑岩、黑云母花岗闪长岩等,形成时间为320~300 Ma,岩石蚀变强烈,蚀变分带自岩体中心向外构成钾长石和粒状石英核-钾化带-绢英化带-青盤岩化带.金属矿物组合自岩体中心向外变化规律为:(黄铁矿-辉钼矿-黄铜矿)→(黄铁矿-黄铜矿-闪锌矿-辉钼矿)→(黄铁矿-黄铜矿-毒砂-Te-Bi-Ag-Au的矿物).有益元素主要为铜、钼、金、银等元素,矿石类型自岩体中心向外的变化规律为:Mo(Cu)→Cu(Mo)→Cu(Au)→Au.矿石构造为细粒浸染状和细脉浸染状.矿石品位低、矿化均匀,成矿物质主要来自与其共生的岩浆岩,属典型斑岩型铜矿.构造、岩石、蚀变、矿物、及成矿元素在空间、时间上变化规律较强,与矿化富集有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02.
介绍了铀矿找矿中物化探方法的应用效果,分析不同物化探方法的找矿历程,评述了物化探测量方法在中新生代沉积盆地中寻找砂岩型铀矿的有效性和适宜性,认为物化探测量方法不但是寻找砂岩型铀矿投资少、见效快,需要加强的工作,而且其在解决基础地质问题和研究铀成矿环境方面也能发挥作用,并对今后开展砂岩型铀矿找矿工作的方法选择及工作部署提出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3.
酸性高锰酸盐指数的准确测定及影响因素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云 《地下水》2010,32(1):111-112
采用酸性法对水质中高锰酸盐指数进行了测定,分析了影响其准确测定的因素,探讨了反应体系酸碱度、高锰酸钾标准溶液浓度、加热反应时间、滴定温度及滴定时间对酸性高锰酸盐指数准确测定的影响。实验表明:当反应体系的pH值小于2.0、高锰酸钾标准溶液浓度在0.0100mol/L左右、加热反应时间为30min、滴定温度保持在70℃~80℃、滴定操作时间控制在2min内时,酸性高锰酸盐指数测定的准确性较高。  相似文献   
104.
松潘—甘孜褶皱带较场弧形构造特征及其大地构造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详细野外露头特征及显微构造特征将较场弧形带由南向北分为三个变形带:弧顶部、弧核部和弧翼部,不同分带具有明显不同的变形特征。由南向北变形特征由以塑性变形为主过渡为脆性变形为主,变质流体活动喜马拉雅构造期活动强烈,且向北逐渐增强;弧核部以叠瓦状逆冲构造特征分隔弧顶和弧翼部;弧翼部东西两翼变形及变质流体活动特征具有一定差异性。较场弧形带总体体现出多期次南北向挤压—张性应力变形构造特征,叠加北西—北北西向同构造期挤压变质运动,其宏观和微观变形特征与典型"走滑成因"模式弧形构造特征相异,为其大地构造成因机制的解释提出了新的限制条件。  相似文献   
105.
2000~2008年巢湖流域主要局部暴雨特点及分析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0年以来,由于全球气候变化异常的影响,巢湖流域局部暴雨灾害频繁,给巢湖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严重损失.本文根据2000~2008年巢湖流域的局部暴雨的实测资料,对几场暴雨特点进行了分析、比较.对认识现阶段巢湖流域的局部暴雨特点,为防汛抗洪提供科学依据,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6.
河南省陕县支建矿区铝土矿沉积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支建铝土矿位于三门峡—新安铝土矿成矿带。通过对支建铝土矿的结构要素及成因、构造特征、沉积层序、主要组分变化与埋深、沉积环境、迁移和沉积方式的研究,初步建立了该区铝土矿的沉积模式,指出进一步的找矿方向,即在古陆周围深部煤系地层之下,仍能形成具工业意义的铝土矿体,这对河南省铝土矿找矿工作和煤矿的资源转型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7.
汝阳竹园沟钼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汝阳竹园沟钼矿床位于河南省汝阳县南部的太山庙复式花岗岩体北东侧第二次侵入的细粒花岗岩(γ53-2)岩体内接触带。在讨论成矿地质背景基础上,对矿区构造、岩体、围岩蚀变及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研究。矿体呈似层状分布,其形态、产状受第二次侵入的细粒花岗岩(γ53-2)岩体形态、产状影响较大,说明竹园沟钼矿床无论在空间上、时间上、成因上均与深部同熔型花岗岩浆有关,矿床成因为斑岩型钼矿。找矿标志和找矿方向的提出,对以后区域上花岗岩基分布区的找钼工作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8.
开展区域水土资源耦合协调研究,旨在促进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与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选取汾河流域为研究区,基于2006、2013、2018年多源遥感监测数据、社会经济统计数据及再分析产品数据,构建了水土资源耦合协调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空间自相关模型及地理探测器对研究区2006—2018年水土资源耦合协调度进行测度,并识别其主导影响因子。结果表明:(1)2006、2013、2018年流域水土资源耦合协调度以低度协调与中度协调为主,整体为[0.10,0.50]。空间上,高值区主要位于流域中上游区域,低值区集中于中下游区域,且具有明显的时间异质性。多年演变趋势为向上开口的抛物线。(2)研究期流域水土资源耦合协调Moran’s I值分别为0.274、0.266、0.195,总体经历高—高—低的下降过程,全局相关性水平下降,空间集聚效应降低,区域差异减小。局部自相关主要显示为高-高(H-H)和低-低(L-L)两类。(3)影响汾河流域水土资源耦合协调度空间分异的主导因子依次为年降水量、生活用水量占比、产水模数、人均建设用地面积等,其中,年降水量与产水模数影响因子间的交互作用最强。未来应该...  相似文献   
109.
利用定性、半定量相结合的层次分析法(AHP),建立地埋管换热系统适宜性递阶层次结构模型,在野外试验、室内测试等基础数据的基础上,选取地下水埋藏深度、砂层厚度、成孔难易程度、地面沉降、热扩散率、比热容、综合热导率等7个评价指标,将东营市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划分为适宜区、较适宜区。这是东营地区第一次利用实测数据开展浅层地热能适宜性评价,为今后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0.
米槠次生林内4种植物叶片DOM的数量和质量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福建省三明市米槠次生林内的4种植物,即米槠(CAC),木荷(SCS),山杜英(ELS),芒萁(DID)为研究对象,对其叶片进行了室内淋溶处理,并分析了淋溶液中的可溶性有机碳(DOC)和可溶性有机氮(DON)含量及pH值,芳香性指标(AI)和荧光效率指数(Feff)等,以揭示其淋溶液中可溶性有机质(DOM)的数量和质量特征。结果表明:4种植物叶片DOM含量总体随淋溶次数的增加逐渐减小,其中首次淋溶后淋溶液中的DOC和DON含量最大,分别占总淋溶量的平均值为67.90%和44.51%;淋溶液中前3次DOC和DON淋溶量总和分别占10次淋溶总量的87.40%~94.77%和68.46%~72.49%;且前3次淋溶次数间呈极显著差异(P0.01),其后差异性不显著。DOM的pH值和光谱指标随着淋溶次数的增加逐渐上升.总体上乔木树种DOM的数量和质量比林下植被要高,这是由于乔木树种的DOM含有更多的养分和芳香类和腐殖化的高分子量化合物,而林下植被的DOM含有较多低分子量化合物和易分解组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