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测绘学   9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7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7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针对全球海量地理信息数据成果数据量大、数据类型丰富、质量检查内容多的特点,本文将分布式并行计算技术、多线程技术应用到地理信息数据质量控制体系中,基于MapReduce框架实现了多源多时相海量数据并行质量控制,把算法结构由一个周期执行一个操作改造为一个周期执行多个操作的并行处理,从根本上解决重复操作多、计算慢的质量检查难题。选取核心矢量要素、DOM成果、DEM成果作为典型数据案例开展效率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该技术方案的处理效率比传统技术方案提高2~3倍,有效地压缩了任务执行时间,节约了任务执行成本,实现了对海量地理信息数据的快速质量控制,保障了全球地理信息数据的成果质量。  相似文献   
22.
湖滨岩心沉积相及磁学特性能够记录水动力、沉积环境和古气候等信息。选取博斯腾湖湖滨岩心沉积物为研究对象,应用环境磁学方法,并结合X衍射、粒度及有机质含量分析沉积环境变化过程。结果显示,湖滨沉积物以低矫顽力的亚铁磁性矿物为主导,颗粒较粗,磁铁矿是主要载磁矿物。在不同沉积相中,磁化率表现出不同,上部磁化率值较高,中部深色粉砂质泥层呈高值,富含有机质的泥炭土层磁性较弱,下部磁化率值降低,最下部沉积物颜色加深,磁化率值有所增加。X衍射显示沉积物以石英、长石等外源碎屑矿物为主,粒度以粉砂、砂为主,上部粗而下部细,中间波动变化。有机质含量在中部呈高值且波动明显,表明沉积环境的交替变化。通过不同深度岩性样品的磁性差异,以及粒度、有机质、岩心颜色对沉积动力的响应,指示湖滨岩心经历了滨浅湖相—湖沼浅水相—浅湖相的水文交替过程。  相似文献   
23.
利用环境磁学的方法可以有效地示踪河流沉积物的物源,对渭河宝鸡市区段干流及其支流河床沉积物全面系统的磁学特征分析表明:渭河干流和支流沉积物的磁性矿物含量总体相对较高,磁性矿物类型主要以亚铁磁性矿物磁铁矿和磁赤铁矿为主,同时存在不完全反铁磁性矿物赤铁矿,磁晶粒以PSD(假单畴)和MD(多畴)颗粒为主。渭河干流沉积物的磁性特征在空间上表现出了一定的差异,根据χ_(ARM)/χ(非磁滞剩磁磁化率/磁化率)值的变化规律将渭河宝鸡市区段沉积物的来源分成了两段,第一段从宝鸡峡到神龙大桥,沉积物χ_(ARM)/χ值逐渐减小,磁性颗粒逐渐变粗;第二段从神龙大桥到千河入渭口,沉积物χ_(ARM)/χ值逐渐增大,沉积物的颗粒呈现出由粗变细的特征,指示了渭河宝鸡市区段河流沉积物存在一定的物源差异,渭河宝鸡市区段干流沉积物的物质来源主要以上游携带为主导,从神龙大桥向下游,支流对河床沉积物具有一定的贡献,北岸比南岸流域贡献的物质相对较多。  相似文献   
24.
1933~2012年无定河径流突变与周期特征诊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选取黄河中游区实施水土保持最早的一级支流无定河流域,利用滑动-T、曼-肯德尔和山本等3种突变检测方法相互验证,确定了在受人类活动显著影响下,径流的突变年份为1972年,自此径流平均减少3.55×108m3;基于径流突变前降水与径流的显著相关性,并借助地统计克里格空间插值法,重建1933~2012年无定河流域出口控制水位站天然径流变化序列。采用小波分析法诊断天然径流序列的周期变化,结果显示:天然年径流存在6个不同时间尺度的“丰-枯”演变特征,其平均周期分别对应着35.5、22.2、16.8、12.2、9.3和3.3 a。  相似文献   
25.
北京市万米网格划分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参考北京市东城区网格划分工作的经验,以朝阳区及海淀区为例,介绍所采用的网格划分及属性录入新方法,本方法旨在针对各区的不同情况,对城市万米网格划分进行补充性的讨论。  相似文献   
26.
以全球1:25万分幅地表覆盖类别格网单元数据为基础,本文采用因素组合法对卫星影像获取难度、地形类别、云覆盖、景观破碎度等限制因素进行了分析,采用AHP法确定各限制因子权重、多因素综合指数法计算得分、自然间断点法进行优先区划分,最终将5类测绘地理信息数据(DOM、DSM、DEM、DLG、LC)建设优先区按照由易到难的次序划分为优先建设、适宜建设、困难建设区3类。研究分析能够为国家级测绘地理信息相关项目的任务划分、经费定额、工程实施等提供借鉴和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7.
阿勒泰地区表土磁学特性及变化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表土的磁学性质反映了物源、成土过程与气候环境之间的重要信息,对认识磁学参数在气候环境研究中的应用有重要意义.干旱区表土的磁学特性表现出极大的复杂性和差异性,为了理解不同气候和环境条件下表土磁学参数的特性、变化机制及控制因素,选择位于新疆北部阿勒泰地区不同景观带的表土样品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详细系统的环境磁学分析,并结合X衍射和粒度等方法,结果表明磁性矿物来源相对稳定,磁学性质主要由来自源区的粗颗粒软磁性矿物所主导,xif(低频磁化率)和SIRM(饱和等温剩磁)与磁性颗粒表现出正相关的关系,磁性矿物浓度越大,磁畴颗粒越粗;反之,浓度越低,颗粒越细.磁性矿物的浓度和颗粒大小在不同景观带表现出一.定的差异,荒漠带表土中磁性矿物的浓度较高,磁畴主要为粗颗粒的PSD(准单畴)+MD(多畴),而其他景观带(森林、灌丛、草原和湿地)矿物浓度明显较低,磁畴也相对较细.相比较,其他景观带表土受后期改造作用比荒漠区强,主要是由于在海拔升高到1300m之后,区域气候环境因素(如气温、降水以及蒸发)发生明显变化,导致强磁性矿物的破坏,土壤矿物浓度和粒径发生变化,磁性降低.成壤作用形成的SP(超顺磁畴)颗粒相对较少.  相似文献   
28.
“天地图”是国家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天地图”旅游是基于“天地图”的旅游地理信息服务平台。“天地图”旅游频道以“天地图”2.0的地理信息数据为基础,聚合国家旅游局的权威旅游信息资源,拥有丰富、全面、权威、可靠、精准的综合旅游信息,并将旅游资源与在线地图服务紧密结合,实现了各类旅游信息的空间定位、分类表达和查询检索,向公众提供专业、特色的基于空间位置的旅游地理信息服务。本文介绍以天地图为基础平台的旅游地理信息服务系统设计,实现国家级、省级、市级旅游信息资源的服务聚合与协同,向用户提供旅游地理信息“一站式”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