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3篇
测绘学   19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质学   2篇
海洋学   22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5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2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阿尔山位于大兴安岭腹地,地表植被较好,森林覆盖率高达62%以上,在有气象记录以来也没有出现过强沙尘天气;但扬沙、浮尘会影响本地区,尤其与降水天气同时产生时会严重污染市政设施破坏生态环境.本文主要以2006年4月10日、5月16-17日出现的浮尘天气为例,做了初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42.
从卫星遥感影像区域网平差模型出发,利用卫星影像附带的RPC模型以及像面的3种变换模型建立了卫星遥感影像区域网平差的数学模型。按照所构建的数学模型,对某地区4景IKONOS影像进行直接空间前方交会处理,获得满足1∶10万成图精度要求的加密点;利用该4景影像进行无地面控制点的区域网平差处理,获得满足1∶2.5万成图精度要求的加密点;利用4角点位置的控制点进行区域网平差,获得满足1∶1万的成图精度要求的加密点。试验证实,卫星影像的区域网平差技术在卫星遥感对地目标定位中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3.
单水滴击水致水下噪声平均能量密度谱是Medwin雨致噪声理论中的基本参量。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算法,建立了利用一定粒度分布的水滴群及其击水后的噪声谱反演单水滴致水下噪声能量密度谱的模型。通过分析三种训练模式,得到反演值与真实值的对比及误差指标MSE的起伏性和收敛速度,验证了利用人工神经网络算法研究雨致噪声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4.
武汉市地表亮温与植被覆盖关系定量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春玲  余华  宫鹏  居为民 《地理科学》2009,29(5):740-744
利用2002年7月9日的ETM影像,提取武汉市的下垫面类型、地表亮温和植被覆盖度,探讨不同下垫面类型对地表亮温的影响;并采用分形维度计算方法, 研究代表样带的地表亮温和植被覆盖的分维值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植被覆盖度越高,地表亮温越低。除水域外的下垫面类型中植被覆盖度与地表亮温存在显著的负相关,这种相关性高于地表亮温与NDVI之间的相关关系。对于样带的地表亮温和植被的分维值研究表明,亮温和植被覆盖度的分维值之间的相关系数高于亮温和NDVI的分维值之间的相关系数。  相似文献   
45.
在南大洋印度洋扇区中部海域,除了地形控制(凯尔盖朗高台),南极绕极流和厄加勒斯回流的汇合流进一步加强了下游的斜压剪切强度,导致涡旋能量显著增强,因此,对该海域涡旋的研究有助于了解该海域的涡旋特征以及地形与涡旋的分布关系。基于2005~2019年卫星遥感数据,对该海域涡旋特征进行统计,并对涡旋产生地分布、跨锋面涡旋的移动状况进行分析,同时结合Argo剖面数据,进一步剖析涡旋内部水文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该海域涡旋生命周期多在20 d以内(64.25%),平均半径多在30~100 km(96.13%);平均半径与平均振幅呈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R=0.55);生命周期越大的涡旋平均传播距离也越大。2014年开始涡旋数量明显增加,主要由短寿命涡旋(<30 d)数量增加所贡献。反之, 21世纪10年代后期年平均涡动能异常呈减小趋势。涡旋产生地随着寿命增长,逐渐从亚南极锋与南极绕极流南部边界之间的锋面区域向亚南极锋以北移动。跨锋面涡旋中,暖涡向高纬,冷涡向低纬移动,大部分具有携带水团移动的能力。由涡旋内部水文特征分析结果可知,不同极性的涡旋能够实现完全不同来源水团的远距离输送,对同一来源水团,气旋涡具有抬升作用,而反气旋涡具有压沉作用。该研究工作有助于提升对南大洋涡旋特征及变动的认识,为进一步的涡旋动力研究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46.
基于Nencioli等的涡旋判定方法,借助于高分辨率卫星高度计反演的地转流异常数据和海平面异常数据,对北欧海域2012年的中尺度涡旋进行了识别和对比验证,并系统分析了该海域中尺度涡旋的空间分布、生命周期、半径范围和运移路径及速度等基本特征。结果显示,在北欧海域,选取网格间距a=3,b=2进行涡旋识别所得到的位置与海表高度的正负异常几乎一一对应,表明结果是可信、可靠的。北欧海域存在生命周期2周以上的气旋涡280个,反气旋涡316个,其中生命周期大于4周的涡旋数量约有20%。该海域中尺度涡旋主要集中分布在寒暖流交汇区和挪威沿岸海域,受大尺度环流影响,0°经线以东海域的涡旋呈向南移动的趋势,约有40%的涡旋移动速度为10cm·s-1,最大可达20cm·s-1,而沿岸海域的涡旋受地形影响,呈原地旋转的运动状态。  相似文献   
47.
介绍了CBERS-02B星全色影像的成像特点,提出了该影像成像模型的简化替代方法。针对由于CCD器件安装方法引起的影像内部几何错位,提出附加内方位参数解算定位定向元素的方法。对不同外方位元素变化率阶数得到的定位精度进行对比实验,用一定数目和分布的控制点作平差实验,消除了大部分系统误差,得到了较高的点位精度。  相似文献   
48.
根据2003—2008年东海及黄海南部海域多个航次现场观测获得的海表温度、盐度及海水表层pCO_2观测数据,分析该海域海水表层pCO_2及海-气CO_2通量的季节变化特征,探讨了海-气界面CO_2转移与海表温度、盐度分布之间的联系。结果表明:该海域海水表层pCO_2及海-气CO_2通量具有显著的季节性差异。近海区域,春季受海表温度上升、生物作用加强的影响黄海南部、东海近岸区及陆架中部、东海南部表现为大气CO_2汇,其海-气界面季平均通量分别为(-7.77±6.59),(-11.08±8.99),(-2.94±6.78)mmol·m~(-2)·d~(-1)。夏季黄海南部区域表现为大气CO_2源(2.99±6.09)mmol·m~(-2)·d~(-1),与该海域的下层海水涌升有关,东海中部陆架区及东海南部近岸区由于淡水输入,形成跃层阻碍水体混合,再加上光合作用增强等的综合作用为大气CO_2汇,通量为(-4.81±8.92),(-0.75±12.14)mmol·m~(-2)·d~(-1)。秋季北风逐渐增强水体混合加剧,向冬季格局转变,底层富含CO_2的海水上涌,致使海表pCO_2升高,整个海区表现为大气CO_2源。在年际变化上,春季碳汇呈减弱趋势,而秋季碳源则逐渐增强。  相似文献   
49.
利用基于客观分析方法重构的Argo网格资料(未同化其他观测资料),分析探讨了2004年1月-2011年12月期间太平洋海域(60°S-60°N、120°E-80°W)盐度气候态分布特征与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分别位于南、北亚热带海域的两个高盐(北部约为35.2,南部为36.4左右)中心,呈马鞍形的双峰分布,对称中心不在赤道,而是偏北12个纬度;在南、北纬40°附近海域,盐度等值线十分密集,形成“极锋”;在新西兰东南海域存在低盐水由南向北的入侵现象,且由表层至1000 m深层终年存在。盐度在亚极地海域每年大致呈一高一低的周期性变化,亚北极海域更明显,最高盐度值出现在每年的4月份,最低盐度值则出现在每年的9月份,高低盐度差在0.30~0.45之间。表层以下,盐度的周期性变化远不如表层明显,至500 m中层,整个太平洋海域的盐度最大变幅不超过0.10。赤道海域的表层盐度在2007年和2010年分别有明显的异常减小,最大振幅约为0.8,年际变化周期约为3年;北副热带和亚北极海域的表层,盐度表现出3-6个月的年际振荡,振幅约为0.2;中层盐度几乎没有明显的异常变化。  相似文献   
50.
综合利用Argo温、盐度观测剖面资料,以及中国南极科学考察时沿途获取的XBT温度剖面,分析探讨了苏拉威西海域(117°E-127°E,0°-8°N)上表层温度和盐度的气候态分布和变化特征.结果 表明,苏拉威西海域的温度范围约为2.5℃~30℃,盐度约为33.2‰ ~ 35.1‰.与垂向变化相比,温、盐度水平梯度均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