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7篇
  免费   187篇
  国内免费   166篇
测绘学   188篇
大气科学   111篇
地球物理   154篇
地质学   423篇
海洋学   99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160篇
自然地理   81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44篇
  2022年   64篇
  2021年   56篇
  2020年   54篇
  2019年   67篇
  2018年   61篇
  2017年   38篇
  2016年   45篇
  2015年   48篇
  2014年   75篇
  2013年   53篇
  2012年   78篇
  2011年   65篇
  2010年   58篇
  2009年   66篇
  2008年   47篇
  2007年   46篇
  2006年   45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本文尝试运用北京昌平十三陵钻孔98 m深度原地应力测量和实时监测数据,依据弹性力学应力张量叠加原理,计算得到不同时段地应力结果;根据断层滑动摩擦准则,探讨南口山前断裂活动性,对了解该区地震危险性有重要的意义。原地应力测量与实时监测计算结果表明:在2010年1月初和2013年3月31日,最大水平主应力平均值分别为5.30 MPa和7.56 MPa,呈增加趋势;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也由NNW逐渐过渡到NE至近EW向。断层面上剪应力与正应力的比值结果显示:在2010年1月初和2013年3月底,平均比值分别为0.12和0.22,虽均没有达到断层面临界滑动摩擦系数0.6,但其显示出的增加趋势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该地区构造活动有增强的迹象,该现象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82.
金州断裂带北段深孔地应力测量及其活动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鹏  丰成君  孙炜峰  杨海雨  谭成轩 《地球科学》2014,39(10):1295-1306
为查明辽东半岛金州地震活动断裂带现今地应力状态和活动状况,在该断裂带北段熊岳城东侧开展了随深度系统地取心钻探和水压致裂地应力测量工作,完成了600 m钻探深度范围内地应力测量试验27段和水平最大主应力方向测试5段.钻探岩心初步揭示了地壳浅表层的岩体结构特征;随深度系统的地应力测量结果表明,3个主应力关系为SV>SH>Sh,垂直应力起主导作用,易于正断作用发生;现今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为56°~81°NE,反映NNE走向的金州断裂带北段现今活动具有右行走滑特征.地应力测量结果揭示的金州断裂带正断兼右行走滑特征与已有的该区域研究成果相吻合,为其现今活动性研究补充了新的动力学数据.   相似文献   
83.
本文探讨了音频大地电磁法(AMT)在南岭于都-赣县矿集区银坑示范区中深部金属矿探测中的应用效果。在该区开展AMT工作目的是了解3km以浅地层分布、岩体展布及构造特征,为深部找矿提供基础地质信息。采用AMT张量观测方案采集了5条AMT剖面的数据,经数据预处理、反演得到了电阻率随深度变化的断面图。对标本电阻率测试结果分析表明:沉积岩、变质岩及岩体存在电阻率差异,并建立了示范区的电性与地层对应关系。通过对比、分析AMT地电断面图,揭示了江背岩体、长潭岩体的空间展布及深部"无根"特征;发现了一个隐伏岩体-柳木坑岩体;推断了3km以浅变质岩系、沉积岩系地层的分布情况。研究结果表明:AMT可为"第二找矿空间"提供有益的地质信息。  相似文献   
84.
井震标定是连接地震与地质的桥梁,标定结果的准确程度直接影响构造解释和油藏描述的准确性。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工程原因等导致某些井获取的有效声波数据较短且未进行VSP测井,井震标定难以进行。这里系统分析了在这种特殊情况下,用两种常规时深关系进行井震标定存在的问题,并就这一特殊情况下如何高精度完成标定工作和验证标定结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85.
赵斌 《中国测绘》2014,(4):14-17
地理国情普查是测绘地理信息事业转型升级的重大机遇,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第一地形测量队勇敢地肩负起历史重任,在祖国广袤的西部,弹奏起新的乐章。  相似文献   
86.
提出一种解决卫星监测调度的优化算法,将卫星监测调度问题描述为一个混合逻辑动态优化问题。将所研究的监测调度问题分为单卫星监测及多卫星协同监测的情形。在单卫星监测情形中,将卫星监测多个区域的过程描述为一个事件触发的过程,提出区域不确定度的概念来描述地面区域未被监测的时间。通过混合逻辑动态优化方法,求得使所有区域不确定度最小的多区域监测序列。在多卫星协同监测情形中,将多卫星在任务区域内的协同监测过程描述为多个不同步的事件触发过程,引入协同机制,避免了星间的决策冲突,通过混合逻辑动态优化方法,实现任务区域的高效率监测。仿真结果说明了通过本文提出的卫星监测调度方法可以保证任务区域内每个子区域被监测的时间间隔尽可能小,同时保证事故多发区域被监测的频率更高。  相似文献   
87.
多传感器集成的体视化形变监测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地面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GB-SAR)、三维激光扫描、数码相机、GNSS和无线传感器网络等多种传感器集成技术,设计集成角反射器、紧凑有源转发器、GNSS接收机天线和物理传感器的专用目标特征点装置,将其布设在监测对象表面,自动获取监测对象的空间信息和内部物理状态信息,对GB-SAR雷达干涉测量数据算法进行探讨,在此基础上研究地基雷达干涉影像,将监测对象表面三维模型和内部物理状态模型进行融合,建立体视化形变监测模型的算法,从而实现在模型上对任意兴趣点形变信息进行自动提取和分析。  相似文献   
88.
针对无线接入点的位置估计问题,利用基于接收信号强度的测距技术,提出一种无需已知测距模型参数的无线接入点位置估计算法。该算法首先通过距离间的比例关系消去和无线接入点发射功率相关的测距模型参数;然后根据最小二乘原理来搜索最佳路径损耗指数,再确定无线接入点的位置。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改善现有无线接入点位置估计算法存在的不足,提升位置估计的精度。  相似文献   
89.
在相对实时动态定位软件TrackRT的基础上进行二次开发,完善了数据流实时传输与解码,并设计了两组模拟地面运动的观测实验,分别对TrackRT水平向和垂直向上的内外符合精度进行了评定。结果表明,在观测数据质量较好的情况下,实时定位水平分量精度优于2cm,垂向分量精度优于4cm。  相似文献   
90.
利用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的GPS观测数据,获取2000~2019年中国大陆63次强震(MS≥6.0)前的电离层垂直总电子含量VTEC的时空分布。通过分析震前20 d内的电离层日-日变化,发现有58次地震在震前10 d内于震中附近出现明显的电离层异常。通过分析这些电离层异常期间的日-地空间环境,并结合电离层异常的时空分布特征,认为其中的44次地震前的电离层异常可能是由地震孕育活动引起的,这些异常可视为地震的短临前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