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0篇
  免费   73篇
  国内免费   48篇
测绘学   23篇
大气科学   8篇
地球物理   38篇
地质学   119篇
海洋学   31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8篇
自然地理   2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0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01.
本文基于在跨越鄂尔多斯盆地、中秦岭造山带与渭河盆地、四川盆地东部长达1010km的综合地球物理探测剖面,实地采集的最新高精度重力位场数据,分析了不同构造单元的重力位场特征,构建了该剖面区域的地壳密度结构模型.进而通过分析地壳内部不同密度界面的横向差异特征及分区,确定了该剖面区域内的断裂分布,提出了鄂尔多斯盆地—中秦岭造山带—四川盆地的"盆-山-盆"型构造体系的新认识.  相似文献   
102.
莱州湾东岸发育有分形特征典型的小尺度河流,受区域内陆海相互作用影响显著。基于前人对莱州湾东岸的研究以定性描述为主,而缺乏定量分析这一现状,以莱州湾东岸3条典型河流为例,采用分形分析和GIS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对区域内流域地貌特征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分形分析同样适用于研究小尺度河流,可很好地揭示区域内陆海相互作用特征及流域地貌所处的发育阶段。基于分形方法所反映的流域地貌特征与数字高程模型所提取的流域地貌信息较吻合,最终结果能较客观地反映出流域地貌的发育特征。  相似文献   
103.
基于在鄂尔多斯盆地与其北部造山带地域,即沿延川—包头—满都拉地带进行的地震宽角反射和折射波场探测,取得了高分辨率的Pg波震相.通过走时差分层析成像方法进行Pg波波场走时反演,给出了沿剖面辖区的上地壳速度分布,求得了沉积建造和结晶基底折射界面的起伏变化,并给予了解释.研究结果表明,鄂尔多斯盆地上地壳为双层结构,上下层之间存在明显的折射界面,上层速度低,纵向变化梯度大;下层速度高,变化较为均匀.基于沿剖面辖区上地壳的速度分布特征提出自南向北应分为:榆林南凹陷、榆林—刀兔隆起、刀兔北至鄂尔多斯北缘断裂为箕形凹陷及其内部的次级构造、呼包凹陷以及伴随的断裂等沉积建造和结晶基底的起伏变化.阴山造山带上地壳速度明显比两侧地区高,速度呈纵向条带状展布,故呈现出结晶基底结构的分布特征和乌拉山、色尔腾山、和教岩体及白云鄂博群陆壳拼合及增生现象.内蒙造山带上地壳亦为双层结构,但基底折射界面不如鄂尔多斯块体明显.本文基于对该区沉积建造和结晶基底的起伏,讨论了沿剖面各有关凹陷的沉积特征与油气前景.  相似文献   
104.
通过对跨越内蒙构造带、阴山造山带、华北克拉通、秦岭造山带、扬子克拉通和华南陆内造山区等几大地质构造单元即北起内蒙满都拉、向南经陕西、越秦岭、过重庆、穿贵州、直抵南端广西凭祥全长2280km超长重力探测剖面的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和解释,构建了沿剖面的二维地壳密度结构模型,并详细分析了沿剖面壳内各界面与Moho界面展布的深部结构和构造特征,构划出了沿剖面主要深部断裂分布,研究分析了剖面辖区跨越的克拉通、造山带、盆山耦合带等各个不同构造单元的重力异常场、地壳密度结构、界面起伏及断裂构造分布的特征与差异.着重探讨了各构造单元之间的相互关系、相互作用等整体的系统关连性.以期能对深化认识该剖面跨越地区的特异地壳结构、各构造单元的界域与关连、以及全剖面的大陆动力学研究等,提供相关重力场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5.
综合考虑时间和埋深对孔隙演化的影响,采用孔隙度双元函数模型对柴达木盆地西部地区(以下简称柴西地区)的地层古埋深、古压力进行了恢复,并结合其它研究成果再现了该区两个主要成藏期的地温—地压系统,分析了地温、地压及温压系统的演化特征。将流体势分析与地温—地压研究相结合,分别从定性、半定量到定量,从剖面到平面并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了地下流体动力场及其对油气运聚成藏的控制作用,探讨了柴西地区油气成藏的特点和规律。发现柴西地区在主要成藏期(中新世中期和上新世末期)都发育高压型复式温压系统,其中,上新世末期的温压系统油气垂向运聚能力较强。在温压系统平面分区内,油气藏基本位于能量相对较低的分区内,高能区也有油气藏分布,但都是封闭及保存条件好的岩性或古构造等原生油气藏。同时论证并提出柴西地区未探明储量主要位于深部高压型温压系统内,深层油气藏勘探应是该区今后重要的勘探领域。  相似文献   
106.
1986年3月16日至4月19日,中国南极考察队二次越冬队在南极洲乔治王岛中国南极长城站执行了哈雷彗星观测任务。在为期34天的时间里共进行了8次观测,拍摄到大尺度照片9张,并详细地记录了观测过程。  相似文献   
107.
在CARIS HIPS中实现多潮位站水位改正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雷  张永合 《海洋测绘》2010,30(2):61-63
多波束测深系统以其高精度、宽覆盖的作业特点在海道测量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多年来,多验潮站的潮位改正问题成为制约其在大区域应用的瓶颈。主要阐述了在最为常用的多波束数据后处理软件CARIS HIPS中如何实现多验潮站潮位改正,并以条带测量区域为例验证了其精度。  相似文献   
108.
在极大熵准则的基础上,以苏州虎丘塔的历史形变观测数据为例,进行时序数据的预测分析。研究不同的样本数据选择原则对预测效果的影响。然后在一致的样本基础上,得到基于不同的模型参数估计方法的时序数据预测曲线,并通过小波的去噪分析进行不同曲线之间优劣的比较。结果表明,在1985年到2000年期间,塔体的变形周期在不断的延长,但总体而言,塔体的变形是在不断的加剧。而基于极大熵参数估计法的AR(p)模型能对实际的观测曲线有很好模拟和预测效果,选择均匀步长的样本数据对提高模型预测精度是很重要的。  相似文献   
109.
吴琪  屈迅  常国虎  张永  董连慧  徐兴旺 《岩石学报》2012,28(8):2331-2339
东准噶尔卡拉麦里蛇绿岩带是新疆一条重要的蛇绿岩带,地质学家对其所代表的准噶尔洋的闭合时限一直存在不同看法.我们在开展东准噶尔区域构造研究的过程中,发现红柳峡地区近东西向的片理带为韧性剪切带、且截切卡拉麦里蛇绿岩带.宏微观构造特征显示其为右旋韧性剪切带,形成于野马泉弧与准噶尔地块的碰撞过程.对韧性剪切带中的博尔羌吉糜棱岩化花岗岩和花岗质超糜棱岩开展了锆石SIMS U-Pb定年研究,结果显示糜棱岩化花岗岩锆石的谐和年龄为348.1±2.8Ma、206Pb/238U年龄的权平均年龄为348.2±2.7Ma,花岗质超糜棱岩锆石谐和年龄为343.2±2.6Ma、206Pb/238U年龄的加权平均年龄为为343.5±2.6Ma.超糜棱岩中的锆石多为新生锆石,其年龄可代表韧性剪切带的形成时间,即该韧性剪切带形成于343.2Ma.这意味着以卡拉麦里蛇绿岩带为代表的准噶尔洋在343Ma前已关闭、东准噶尔地区在早石炭世末期已进入碰撞造山阶段.  相似文献   
1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