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7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质学   63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9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小秦岭金矿带农田土壤重金属的时空变异趋势及其意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柯海玲  李贤  徐友宁  张江华 《地质通报》2014,33(8):1196-1204
研究农田土壤重金属累积的时空变异特征及定量化预测变异趋势,是探讨土壤重金属地球化学累积效应及预警方法的关键。收集整理小秦岭金矿区以往调研资料和陆续的动态监测数据,对比分析了近28年来研究区农田土壤重金属特征污染物Hg、Pb、Cd、Cu的时空变异特征和扩散速率,并利用年均增长量和总变化率2个参数,定量计算了研究区土壤Hg、Pb、Cd、Cu的累积速率,探讨其环境意义。分析表明,1985年至今研究区农田土壤重金属Hg、Pb、Cd含量平均值持续增长,Cu有所波动,但总体也呈增长趋势。在区域分布上,Hg、Pb、Cd基本以双桥河流域为浓集中心,随着时间的推移,污染范围均逐渐扩大,且向下游有加重的趋势,Cu和Pb的污染范围虽然也在扩大,但极重污染区正在减小甚至消失。  相似文献   
42.
金矿区河水和底泥中重金属含量分布与耦合关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河流中河水与底泥中重金属含量之间的关系对于河流污染防治意义重大。对某金矿区3种典型河流的河水与底泥中的重金属含量进行分析,发现4条河流均有超过国家标准限值的情况,河水中7种重金属元素均出现超标,Cr、As元素超标不严重;底泥中Hg、Pb、Cr、Cu、Zn超标,其中Hg超标最严重,河水和底泥中Hg最大超标倍数分别达到3099倍和244倍。河流中重金属主要赋存形态为沉积态,底泥的吸附解吸作用是河流底泥和河水中重金属沿程变化的主控因素;金矿区区域上河水和底泥中重金属很好地服从Langmuir等温吸附模式。矿业活动、地层岩性均会影响底泥对重金属的平均最大吸附容量,流径黄土区的双桥河平均最大吸附容量最大。研究结果为矿山河流污染防治与预警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3.
土壤中重金属形态与其赋存条件之间的关系是评估土壤重金属风险的关键问题。以受金矿开发影响的土壤中Pb、Cd为研究对象,采用动力学方程分析了土壤有机质、粘粒、pH、Eh等对Pb、Cd生物有效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影响Pb、Cd生物有效性的主要因素有土壤有机质、pH及Eh;有机质与土壤中的Pb、Cd总量呈现正相关性;但当有机质含量增加时,Pb、Cd的水溶态和离子交换态含量反而降低;土壤粘粒对Pb、Cd生物有效性的影响不甚明显;虽然较低的土壤pH值会加剧重金属离子的活性,增强其生物有效性,但过高的pH值又会提高Cd碳酸盐态、铁锰氧化态的含量;Pb、Cd生物有效性随着土壤氧化—还原电位的降低而减弱。研究发现,对于Pb、Cd污染的土壤,通过增施有机肥可提高农产品的安全性;保持土壤处于弱酸—弱碱有利于降低农产品风险;在农作物成熟期实施淹水灌溉,降低土壤氧化—还原电位,可抑制Pb、Cd在籽粒中的累积。  相似文献   
44.
某金矿区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人体健康风险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环境重金属污染的人体健康效应是当今社会最为关注的重大环境问题。某金矿区矿业活动导致土壤、地下水、农作物中重金属元素存在不同程度的累积或超标。通过土壤、地下水、蔬菜及粮食作物的样品采集,人群暴露问卷调查,获得了暴露人群的膳食结构参数。以农田土壤中7种重金属元素的综合污染分区内的土壤、地下水、蔬菜、小麦玉米等样品中的重金属元素的平均含量为依据,采用USEPA推荐的人体健康风险评价模型,计算了经口食入、皮肤接触等暴露途径对成年人的健康风险概率。研究表明,研究区存在因重金属导致的不可接受的人体健康高非致癌风险和致癌风险。总体而言,土壤重金属污染愈重地区,区内人体健康风险愈高。地下水中的Cr元素、土壤综合污染区内的Hg元素、污染区内的蔬菜及粮食是危害人体健康的重要因素。因此,禁饮Cr含量高的地下水、禁食污染区内的农作物、修复土壤重金属污染、调整农作物种植结构是保护研究区人群健康的重要环境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45.
硫同位素技术在北方岩溶水资源调查中的应用实例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从地球化学背景方面看,在以奥陶系碳酸盐岩为含水介质的中国北方多数岩溶地下水浅循环系统中,岩溶水的硫酸根有三个主要来源,分别是水对中奥陶统中石膏的溶解、岩溶含水层上覆煤系地层中黄铁矿氧化溶解并补给岩溶水以及与土层密切相关的地表水中硫酸根的加入。上述三类水的δ34S同位素值的差别很大,中奥陶统中石膏硫同位素最重,δ34S值一般在20‰~32‰;煤系地层中黄铁矿的硫同位素最轻,一般在-10‰~10‰,多数低于4‰;而地表水的硫同位素介于上述二者之间,δ34S值较稳定分布在7‰~12‰之间。利用这一具有示踪意义的特点,我们对一些泉域系统的岩溶地下水补、排关系以及一些水化学成分的来源进行了成功的解释,为进一步认识岩溶水文地质条件提供了有力的佐证。   相似文献   
46.
小秦岭某金矿区水土环境重金属污染及其效应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小秦岭金矿带某矿区矿业开采加工过程中,"三废"无序排放导致地表水、地下水、土壤、农作物中Hg、Pb、Cd、Cu、Zn的污染严重。7条山区河流受到了重金属及氰化物的污染,丧失了作为水源地的功能。山外2大河流河水丧失了农田灌溉的功能。5眼村民井水受到了Cr、Hg、Pb不同程度的污染。受Hg污染的农田面积已达145.37km2。小麦、蔬菜和水果中Hg、Pb、Cd元素超标最为严重。环境重污染区内人群头发中Hg、Pb、Cd含量明显高于对照区,职业暴露或低水平长期接触是污染区人群头发中重金属含量显著增高的主要原因,污染区人群癌症呈现高发态势。建议通过制定小秦岭金矿带环境保护规划、严格执法、从源头治污、清污河道、修复受污农田、调整农作物种植结构等,改善严重的环境污染局面。  相似文献   
47.
一种重要的非金属资源--萤石矿的开发及利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萤石叉名氟石.为卤族矿物。矿石类型以矿物成分的不同,可分为石英-萤石型、方解石-萤石型、碳酸盐-萤石型、硫化物-萤石型、重晶石-萤石型、硅质岩萤石型。萤石中含有卤族元索氟,是制取含氟化合物的主要原料,又由于熔点低而广泛用于炼钢、有色金属冶炼、水泥、玻璃、陶瓷。我国萤石矿产资源具有以下明显的特点:①储量居世界第一,资源潜力巨大;②萤石储量相对集中;③单一型萤石矿床(点)多,储量少;伴(共)生型矿床(点)数少。储量大;④贫矿多,富矿少;⑤难选矿多,易选矿少。  相似文献   
48.
通过分析娘子关泉域岩溶水的水文地质条件、岩溶发育规律以及水文地球化学特征,发现在该泉域内不应出现方解石、白云石、石膏等矿物溶解饱和状态。运用地球化学模拟软件PHREEQC模拟该区可能的化学条件(地下水中二氧化碳分压)及相应条件下的矿物溶解状态,同时结合野外溶解实验推断所处条件范围。这一研究推测出地下水与其溶解矿物所处极限状态应为饱和状态,而实际常常应处于非饱和状态,若计算为过饱和状态,则应可能是分析数据错误所致。  相似文献   
49.
分频解释技术在岩性储层描述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短时窗离散傅立叶变换或最大熵方法的分频解释技术,实现了在频率域内对扫描频率所对应的调谐振幅进行分析,排除了时间域内不同频率成份的相互干扰,从而可得到高于传统分辨率的解释结果。分频解释技术在岩性储层描述中对河道﹑断层和岩性边界的识别以及对沉积相及沉积旋回的分析等方面取得良好的地质效果,在岩性储层油气勘探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0.
矿山地质环境调查研究工作刚刚起步,本文以西北地区矿山地质环境数据库及其管理系统为例,介绍了今后区域矿山地质环境数据信息化的可行途径,提出了今后开展此类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