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测绘学   9篇
地质学   3篇
自然地理   9篇
  2022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本文应用土地生态设计的基本方法,对晋西北风沙区内的沙漠化土地进行了生态功能的分类,提出了该区的土地生态设计分室模型;从该区土地沙漠化综合防治的角度出发,划分出四个土地利用方向和生态建设重点有所不同的生态经济区,并对各区的土地利用主要矛盾和发展方向,土地生态建设的重点,沙漠化现状及其防治对策等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相似文献   
12.
黄土高原是中国最重要的生态区之一,黄土高原区的生态移民问题在全国具有重要地位.山西吉县是黄土高原生态区的缩影,吉县的生态移民在迁移成因类型、安置模式等方面具有典型性.因此以吉县为研究对象进行生态移民县域区划研究,以土壤侵蚀敏感性、生境敏感性的结果为基础;通过叠加县域社会经济数据,以地域分异原则、综合性原则、主导因素原则为区划原则;采用遥感解译、野外调研、因子分析等方法进行生态移民区划.将区划体系分为移民迁入区、移民过渡区、潜在迁出区、重点迁出区4类.研究结论可为山西省乃至全国的生态移民宏观决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课程体系是决定高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因素。文中论述了以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为宗旨,以学生能力培养为目标,进行教学内容整合与优化,强化实践教学,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多角度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努力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级测绘人才。  相似文献   
14.
基于PostgreSQL数据库的GML数据存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GML(GeographyMarkuPLanguage)是由OGC所制定的基于XML的地理信息编码标准。论文提出了一种基于PostgreSQL数据库的GML数据存储策略。该策略把所有GML文件依几何和特征属性规律设计了半结构化的GML数据到对象关系数据库的映射,提出了用元数据、层信息、要素及索引四个数据表存储GML数据的思路,然后采用XMLSpy与MapForce联合的方式有效地存储GML数据。  相似文献   
15.
"空间信息与数字技术"专业是近年来新增的测绘类目录外专业,属于新兴交叉学科。以厦门理工学院空间信息与数字技术专业的复合型应用型空间信息与数字工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验区为例,构建了三个层次的课堂育人体系,制定了空间信息与数字技术专业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了"三种经历"的本科教育改革模式,形成了空间信息与数字工程的复合型、强实践、善应用特有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具有较大的示范意义和较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中国水蚀区土壤可蚀性指数诺模图的制作与查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使我国水蚀区土壤可蚀性指数回归方程的应用更为方便,设计制作了土壤指数诺模图。先分析了土壤指数诺模图制作的数理基础,再通过对比土壤指数诺模图和K因子诺模图的制作技术特点,分析了“序解轴转换法”绘制土壤指数诺模图的技术创新之处;然后对土壤指数诺模图的绘制过程和查用步骤进行了说明,最后对土壤指数诺模图在制作和查用中尚存在的问题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7.
山西是一个缺水的省份,缺水已制约了山西省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从水资源的重要作用、存在问题、可持续发展战略等方面进行了阐述,为实现山西省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一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8.
GML(Geography Markup Language,地理标记语言)用文本的形式来表示地理信息,提供了一种可扩展的、标准化的空间信息编码方式.目前GML空间数据的管理以文档存储管理方式为主,数据的查询更新效率低下,特别在文档较大时,对内存的要求也比较高.为此,这里设计和实现了一个基于PostgreSQL的GML数据管理系统,其中包括元数据查询、属性到图形的查询、空间信息到属性的查询和基于点位的查询,同时设计和实现了将查询到的WKT(the Well-Known Text)格式空间数据的可视化.  相似文献   
19.
土地生态设计方法及其在晋西北土地荒漠化防治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应用土地生态设计的基本方法,对晋西北土地进行了生态功能分类,提出了该区的土地生态设计分室模型;从该区土地荒漠化综合防治的角度出发,划分出4个土地利用方向和生态建设重点有所不同的生态经济区,并对各区的土地利用主要矛盾和发展方向、土地生态建设的重点、荒漠化现状及其防治对策等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相似文献   
20.
通过建立城市经济综合质量指标体系、OD成本距离矩阵并考虑产业结构差异修正传统引力模型,结合社会网络分析法,以2010年、2015年、2020年为时间节点,研究成渝双城经济圈内36个行政单元的经济联系网络格局演变特征及趋势。结果表明:(1)2010—2020年成渝双城经济圈城市经济联系强度和网络密度水平均较低,但有缓慢上升趋势,城市经济联系网络总体呈两极化、密集化、复杂化趋势。(2)网络中心势水平总体较高,但有缓慢下降趋势,成都和重庆中心城区中心性水平高,点入度高于点出度,城市间相互作用较明显,对核心城市的依赖程度略微下降。(3)凝聚子群构成城市较稳定且地域邻近性强,成都、重庆中心城区为核心的第一子群聚集性显著,是资源互通和产业交流中心。(4)成都和重庆中心城区为两大核心区,过渡区城市核心程度波动上升,大部分边缘区城市边缘化程度小幅降低,核心-边缘结构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