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103篇
测绘学   7篇
大气科学   6篇
地球物理   15篇
地质学   188篇
海洋学   13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5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31.
新疆西准噶尔塔北地区晚古生代中酸性侵入岩的成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塔尔巴哈台-萨吾尔地区位于西准噶尔北部,中酸性岩浆侵入作用十分强烈。本文对塔尔巴哈台-萨吾尔地区西段的塔北地区出露的克孜贝提、哲北、巴斯、卡姆斯台、阿西和科鲁克6个代表性中酸性岩体的地质、成岩年代和地球化学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塔北地区中酸性岩浆作用可分为早石炭世早期(343~338Ma)、早石炭世晚期(328~324Ma)和晚石炭世(315Ma)三个阶段:早石炭世早期中酸性岩体包括克孜贝提、哲北岩体;岩性主要为闪长岩,具有碱性、过铝质岩石的特点;早石炭世晚期中酸性岩体包括巴斯、卡姆斯台和阿西岩体,岩性主要为花岗闪长岩,具有钙碱性-碱性和准铝质-过铝质岩石的特点;晚古生代中酸性侵入岩体为科鲁克岩体,岩性为钾长花岗岩,具有碱性和过铝质岩石的特点。从早石炭世至晚石炭世,塔北地区中酸性岩具有向富K、Si和贫Ca演化的趋势,研究源区以壳源为主、有幔源物质混入的特征;岩浆演化具有分离结晶增强、围岩混染减弱的特点。塔北地区早石炭世早期中酸性岩体形成于俯冲岛弧环境,早石炭世晚期-晚石炭世岩浆侵位于后碰撞环境。  相似文献   
132.
西准噶尔塔尔巴哈台-谢米斯台地区研究和找矿勘探工作十分薄弱,近年来随着谢米斯台铜矿的发现,本项目组陆续发现了喀因德、乌兰浩特、阿依德、巴汗等铜矿点,指示该区具有与火山热液活动有关的铜成矿作用有的潜力。本文对这些矿床(点)开展了地质特征、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显示,区内发育的阿尔木强、谢米斯台铜矿床以及喀因德、乌兰浩特、阿依德、巴汗等铜矿点与火山岩地层密切相关,矿化主要表现为黄铁矿化、孔雀石化,发育绿帘石化、绿泥石化、硅化、碳酸岩化等蚀变,具有火山热液型铜矿特点。锆石LA-ICP-MS U-Pb测年获得喀因德铜矿点火山岩年龄为455.1±5.4Ma,乌兰浩特铜矿点火山岩年龄为428.6±4.6Ma,阿依德铜矿点火山岩年龄为428.8±7.2Ma,谢米斯台铜矿床火山岩年龄为424.3±4.3Ma,阿尔木强铜矿床火山岩年龄为426.7Ma,巴汗铜矿点火山岩年龄为411.7±4.7Ma,可分为晚奥陶世、中志留世、早泥盆世三个阶段,以中志留世为主。地球化学特征显示晚奥陶世、中志留世、早泥盆世三个阶段的火山岩均形成于岛弧环境;且具有类似的岩浆源区和演化过程;岩浆在上升侵位过程中没有明显的受到外来物质混染。综合地质、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塔尔巴哈台-谢米斯台地区与火山热液有关的铜矿床(点)主要受控于构造背景、地层组合、岩石类型、蚀变、控矿构造等因素,其中中志留世中基性火山岩、与火山机构相关的深部可能存在的次火山岩或浅成侵入岩分布区具有较好的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133.
西准噶尔地区广泛发育古生代中酸性侵入岩,部分岩体中含有暗色微粒包体,这些岩浆岩的年代学、地球化学研究对于西准噶尔地区的岩浆混合作用机制及其区域构造演化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乌散岩体位于西准噶尔中部,岩体包含寄主岩石石英二长岩及暗色包体石英角闪二长岩。石英二长岩中锆石LA-ICP-MS U-Pb谐和年龄为280.0±3.8Ma,表明其成岩时代应为早二叠世。里特曼指数δ为3.27~3.36,寄主岩石属于高钾钙碱性岩石系列。岩石中Rb、Th、K、La、Ce、P、Zr、Hf相对富集,Ta、Nb、Sr、Ti相对亏损,轻重稀土元素分馏明显。在Y+Nb-Rb、Y-Nb构造环境判别图解中,乌散岩体石英二长岩落入板内花岗岩投点范围内,显示具有后碰撞花岗岩的特征。由于该岩体成岩年龄明显晚于该地区蛇绿岩、岛弧火山岩以及含矿斑岩体年龄,而与后碰撞伸展环境中形成的A型花岗岩和双峰式火山岩的形成年龄相近,证明此时该地区大洋可能已经闭合,因此地球化学和区域构造特征指示乌散岩体可能形成于后碰撞构造环境。乌散岩体中暗色微粒包体广泛发育,寄主岩石与包体相互包裹,多为截然接触关系。钾长石斑晶横跨寄主岩石及包体,包体中发育的针状磷灰石,表现出岩浆混合的岩相学特征,寄主岩石与包体中不同矿物的SiO_2含量与其他主量元素含量呈良好的线性关系,表现出较好的亲缘关系,说明两者的矿物成分变化与岩浆混合有关。  相似文献   
134.
为了揭示矾山地区中生代花岗岩的成因、侵位时间及其与成矿的关系,在岩石地球化学研究基础上,进行锆石U-Pb-Hf同位素测试,并与紫金山矿田进行对比,为本区找矿预测提供依据.矾山地区花岗岩具有高钾、高碱、富硅、低钛等特征,富集轻稀土元素,具弱-中等负铕异常.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K、Rb、Th等),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Ti等),具有板块俯冲后伸展环境特征.对花岗岩岩体进行锆石U-Pb测年,获得了110 Ma的年龄.花岗岩与花岗闪长岩Hf同位素特征相似,εHf(t)为-3.1~1.6,TDM2为1 066~1 366 Ma,说明花岗岩主要来源于中元古代地壳物质的重融,同时显示出壳幔混合作用的特征.矾山地区与紫金山矿区构造、成岩、成矿特征相似,具有“紫金山式”铜金矿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135.
皖南地区青阳-九华山复式岩体的成因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范羽  周涛发  张达玉  袁峰  范裕  任志 《岩石学报》2016,32(2):419-438
复式岩体是指不同时代花岗岩类侵入体在空间上的共生。对复式岩体的研究,有助于了解不同时代花岗岩类的形成和分布与构造演化的关系,从而阐明花岗岩浆侵入、定位的机制。皖南地区广泛发育燕山期复式岩体,本文对该区最大和最具代表性的青阳-九华山复式岩体的地质概况、成岩年代和地球化学特征进行研究,探讨复式岩体的成因和侵位机制。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该复式岩体从早到晚四个阶段岩浆岩年龄分别为第一阶段花岗闪长岩143.3±1.0Ma,第二阶段二长花岗岩137.6±1.5Ma,第三阶段钾长花岗岩131.3±1.2Ma,第四阶段花岗斑岩132.0±2.0Ma。所有岩石均属于高钾钙碱性、准铝质-弱过铝质系列,从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钾长花岗岩-花岗斑岩显示出由钙碱性向碱性过渡的特征,并具有向富K、Si和贫Ca、Mg、Fe演化的趋势。该复式岩体源自同一个初始岩浆房,不同阶段岩浆沿相同的通道先后上升侵位至相邻空间叠加形成复式岩体的格局,这也是本区此类复式岩体的形成机制。早期形成的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主要源自下地壳岩石的部分熔融,而晚期岩浆房中加入了较早期更多的底侵幔源岩浆,并与之完全混合,在上升侵位过程中经历了更强的分离结晶和地壳同化混染作用,形成钾长花岗岩-花岗斑岩。早期的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形成与晚侏罗世古太平洋板块的俯冲作用密切相关,晚期钾长花岗岩-花岗斑岩形成于陆内拉张环境,反映出研究区从与太平洋板块俯冲有关的挤压环境向陆内岩石圈伸展环境的转变。  相似文献   
136.
内蒙古四子王旗大井坡一带发育的中新元古代白云鄂博群是白云鄂博矿区的东延部分。野外调查过程中在该地区新发现了两个侵入白云鄂博群的辉长岩体,其同位素年龄可很好地约束存在争议的白云鄂博群时代。将侵入都拉哈拉组的辉长岩体称为吉生太辉长岩,将侵入比鲁特组的辉长岩体称为大井坡辉长岩。采用LA-ICPMS法进行锆石U-Pb同位素定年,获得了吉生太辉长岩的侵位年龄为1670±14Ma(MSWD=1.6),大井坡辉长岩的侵位年龄为1342±9Ma(MSWD=0.94)。依据辉长岩的同位素年龄,通过与燕辽裂陷槽元古代地层与岩浆事件对比,厘定了白云鄂博群的形成时代,建议将都拉哈拉组与尖山组划归古元古界长城系,即国际地层表的固结系;将哈拉霍圪特组划归中元古界蓟县系,即国际地层表的盖层系;将比鲁特组划归中国地层表的待建系下部,即国陆地层表的中元代延展系;将白音宝拉格组的时代划归青白口纪。通过对比发现白云鄂博裂陷槽经历的岩浆事件与华北板块及燕辽裂陷槽基本一致,其形成可能与哥伦比亚超大陆裂解有关。  相似文献   
137.
中生代鲁西地区发育了一系列的NW-NWW向的盆地,盆地的北部边界为S—SW倾的正断层。盆地的中生代沉积仅发育于断层上盘,且具有显著的北厚南薄、北断南超,及向上年轻层序倾角变缓的特征;同时,侏罗系沉积角度不整合于发生了褶皱-逆冲变形的前期地层系统之上,表明它们为受边界正断层控制的同伸展沉积。中生代鲁西伸展构造环境开始于侏罗纪,约200Ma左右,伸展方向为N—S向。  相似文献   
138.
马达加斯加Antanisoa石墨矿床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达加斯加是世界优质大鳞片石墨矿重要产地之一,随着大鳞片石墨在诸多新兴领域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对马达加斯加石墨矿床的研究显得越来越重要。矿床成因研究对石墨矿床的找矿勘查具有指导作用,然而目前关于马达加斯加石墨矿床的研究程度较低,人们普遍认为马达加斯加的石墨矿床是沉积变质成因。文章将Antanisoa石墨矿床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矿区内石墨片岩的岩相学研究以及矿物化学特征研究,发现沉积变质成因的说法并不妥当。野外地质调查和岩相学研究显示出较多与流体充填有关的现象,矿物化学特征表明石墨片岩中与石墨共生的云母为金云母,浅色电气石为镁电气石。结合前人对马达加斯加岛地质背景研究结果与认识,认为马达加斯加Antanisoa石墨矿床更有可能与幔源流体充填有关,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9.
铜陵凤凰山岩体侵位构造变形特征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张达  李东旭 《地球学报》1999,20(3):239-245
通过对凤凰山岩体的野外研究,显微构造,包体测量及磁组构分析,详尽解析凤凰山岩体的侵位构造变形特征,并厘定了岩体变形过程中的应变状。结果表明表明凤凰山岩体NNE向水平左旋剪切应力及重力的联合用用下呈气囊膨胀式同构造侵位的机制。  相似文献   
140.
低角度断层成矿控矿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低角度断层包括挤压体制下逆冲推覆构造中的低角度逆断层和伸展体制的低角度正断层或剥离断层,低角度断层既具有普遍性,不同体制成因的又有其特殊性。低角度断层对于一些内生金属矿床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本文以肖板金矿、新洲金矿、龙风场多金属矿的研究为基础,并综合对比国内外有关的低角度断层控矿实例,提出:①大型深层次低角度断层中由于温度高、压力大,岩石塑性大、特别是发生强烈的韧性变形,促使金等成矿元素的化学位和内能升高而变得不稳定,导致成矿元素活化,并脱离原来的矿物和岩石中的赋存部位分异,与Si、K、Na、H_2O及挥发组分一起形成含矿热液,引发成矿作用;②当含矿热液从深部上升后沿着低角度断层运移时,将与断裂带内的构造岩发生交代蚀变,由于断层面上下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