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0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31篇
测绘学   8篇
地球物理   17篇
地质学   152篇
综合类   2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31.
本文运用分形几何理论,对渭河盆地两条边界活动断层即秦岭北缘活断层和北山南缘活断层进行了分维度量,发现活断层的维数大小反映了断裂活动性的强弱程度,高维数对应着构造活动性强和地震活动丛集的断层段,而低维数则刚好相反。  相似文献   
132.
黑河水库大坝坝址区由于受多次构造运动影响,岩体破碎,且风化程度差异较大.对于强风化岩层以及含有泥质充填物的破碎岩体,研究其流变属性对于保证大坝建成后的长期安全运营是非常必要的.但是水库坝址区地应力水平较低,在这种低地应力条件下,由于软弱断层带等破碎岩体与完整性好的岩体相比又具有明显的力学性质差异,所表现出的弹性、粘弹性和粘塑性特点也就各有不同,因此在建立坝址区岩体流变模型时,把软弱破碎带岩体和整体性好的岩体作为两种不同性态的物质来分别考虑.最终,经过分析研究建立了在不同地应力水平条件下的黑河水库坝址区岩体流变模型.  相似文献   
133.
区域稳定动力学研究(一)理论与方法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区域稳定工程地质学推进到区域稳定动力学的研究层次上, 系统地构建了区域表层稳定动力学、区域浅层稳定动力学、区域深层稳定动力学、区域活动构造动力学、区域地震动力学、区域非稳定动力学过程及机制模式, 以及区域非稳定动力学环境下的地震工程效应、岩体失稳效应、场地失稳效应及建筑物抗断效应的综合研究及分析评价的区域稳定动力学研究的理论体系与方法体系。  相似文献   
134.
地裂灾害的区域稳定动力学探讨——以西安地裂为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工程场地破裂灾害是区域稳定动力学环境下的灾害效应之一,而地裂缝又是工程场地破裂灾害的重要类型,但目前尚无针对性的系统的理论研究。本文以西安地裂为例,尝试对地裂灾害开燕尾服区域稳定动力学探讨,并就西安地裂灾害提出了几点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5.
黑山峡大柳树坝址区断裂构造格局与工程抗断问题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青藏高原是全球陆内地震活动最为集中而强烈的分布区带之一,位于高原块体东北缘的祁连山逆冲推覆型活动山链又是其中最强烈的现代活动构造带之一。大柳树坝址区即位于该活动山链的北祁连山前主边界逆冲断裂活动带向东延伸的分支断裂,即古浪-中卫-同心弧形逆冲走滑活动断裂带内的东段,中卫-同心弧形逆冲走滑活动断裂带的香山-天景山逆冲推覆构造带内。逆冲带内的主干活动断裂F201的规模及活动强度是影响坝址稳定的主要因素。本文通过分析大柳树坝址区基本断裂构造格局,阐述了F201断层活动对坝区内另一条主干断层F7(8)以及位于坝址上分支断层F39、F40的控制牵动效应。通过室内有限元数值模拟,定量分析了断层F201的活动对分支断层F39、F40的牵动程度。  相似文献   
136.
渭河盆地边界活动断裂的分形几何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137.
骊山北缘山前断层的活动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38.
用改进后的BP神经网络评价黄土质边坡稳定性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首先介绍了改进BP神经网络性能的几种方法;在此基础上,考虑影响黄土质边坡稳定性分析的各种自然因素,包括坡高,坡比,强度指数,土何内摩擦角,土体容重,空隙水压力系数以及地震烈度统方法的计算结果进行逐一对比,对比结果证明了该方法能够满足一般黄土质边坡稳定性评价的精度要求;另一方面,由于方法的改进大大减少了网络的计算时间,使得黄土质边坡稳定性的评价更为便捷迅速,从而证明该方法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9.
根据2002年中国西北部重大工程地质问题论坛论文集和主题发言的资料,概述了西北地区的重大工程地质问题,包括区域稳定问题、活动断裂问题、特殊岩土体问题、高边坡问题、深埋长大隧道问题等。  相似文献   
140.
层状结构岩质边坡动力稳定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介绍了所进行的层状结构岩质边坡动力稳定性试验。结果表明,在水平地震动加速度达到0.4g时,层状结构岩质边坡就会出现局部的层间错动现象,当水平地震加速度达到0.8g时,层间结合力较弱的边坡将发生大面积的表面滑动和崩塌。而在铅直地震力作用下,当地震加速度达到1.0g时,才会出现破坏现象。因而对层状结构岩质边坡来说,其水平地震力造成的危害是主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