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6篇
测绘学   9篇
大气科学   7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49篇
海洋学   13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52.
基于2019年7月(夏)、2019年10月(秋)、2020年1月(冬)、2020年5月(春)的季节性鱼类采样数据,运用相对重要性指数(IRI)、Shannon指数和Pianka指数对南流江河口红树林潮沟主要鱼类的时空生态位宽度和重叠进行分析,结合冗余分析探讨主要鱼类间的生态位分化。结果表明:共采集到鱼类17 680尾,隶属12目23科37属45种,其中主要鱼类(IRI>100) 10种。在主要鱼类中,时间生态位宽度值变化范围为0.46~1.78,其中嵴塘鳢最大,爪哇拟虾虎鱼最小;空间生态位宽度值变化范围为0.81~2.05,其中斑尾刺虾虎鱼最大,爪哇拟虾虎鱼最小。时空生态位宽度值达到2以上(广生态位种)的种类有6种,分别是鲻、齐氏罗非鱼、中华乌塘鳢、斑尾刺虾虎鱼、嵴塘鳢和杂食豆齿鳗。鲻与爪哇拟虾虎鱼的时间生态位重叠值最高(0.928),尾纹双边鱼与食蚊鱼的空间生态位重叠值最高(0.979),齐氏罗非鱼与斑尾刺虾虎鱼的时空生态位重叠值最高(0.822)。南流江河口红树林潮沟主要鱼类时空二维生态位有6.7%的种对显著重叠(Qik>0.6),表明物种时空分布...  相似文献   
53.
"全国铀矿资源潜力评价"采用矿床模型综合地质信息法在全国各铀矿预测工作区开展潜力评价工作,汇总形成全国铀矿资源潜力定量评价成果。该方法是在典型矿床建模和成矿规律研究总结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地质、矿产和物化遥资料信息进行综合预测评价的技术方法体系。文章主要介绍了潜力评价工作在成矿预测阶段所涉及的预测区圈定和资源量估算方法。  相似文献   
54.
全国花岗岩型铀矿资源潜力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章在对花岗岩型铀矿成矿特征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归纳、总结了花岗岩型铀矿成矿规律和主控因素。通过典型铀矿床建模、预测类型划分、地物化遥要素提取、GIS综合集成等,实现了预测范围内1∶25万至1∶5万比例尺铀矿资源定位、定量预测,并提出重点勘查桃山诸广预测工作区、新建近10个花岗岩型铀矿基地、探索藏东铀矿远景区的工作部署建议。  相似文献   
55.
鄂尔多斯盆地基底演化及其对盖层控制作用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基底演化过程与其上覆沉积盖层的发展密切相关,因而可以通过盖层与基底的构造格局对比分析来推断基底演化的主要阶段,并进一步讨论盆地基底演化与盖层变形之间的相互作用。研究发现,鄂尔多斯盆地基底演化与自身结构和受力方式均有密切关系,同时对盖层变形有重要控制作用。早古生代在南北向洋-陆碰撞背景下,基底受自身组成结构制约在盆地内部发育了北东向隆坳相间的构造格局,晚古生代受南北向陆-陆碰撞的影响而在早期北东向展布的隆坳构造基础上叠加了南北向的中央古隆起,由于此时厚度较小,盖层的整体格局与局部形态都受控于基底的构造格局。至中生代燕山期,盆地受到了东西向挤压作用,基底内部形态基本保持不变,盆地基底边缘有明显的垂向活动,具体表现为东升西降;此时盖层发育已较为完整,因此更多地体现了相对孤立演化的特征,但其“跷跷板”式的运动总体上仍受到基底边缘升降活动的控制。  相似文献   
56.
诸广岩体中段位于南岭大火成岩省中部,为我国重要的花岗岩型铀矿矿集区。本次研究聚焦于含砷黄铁矿的特征及其与铀成矿关系,利用显微镜下光薄片鉴定、背散射电子成像、X射线光电子能谱、阴极发光、电子探针、He—Ar同位素及电子结构分析等技术方法研究了铀矿石中黄铁矿的微结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还原铀的机理。分析表明,与沥青铀矿空间上存在伴生关系的黄铁矿为粒状含砷黄铁矿,其形成于铀成矿作用之前,在铀成矿期间释出S~-、Fe~(2+),且在主要铀成矿之后被硅质、次生铀矿物等交代。电子探针主微量元素及He—Ar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与铀矿物有关的黄铁矿亏S富As,微量元素含量具有较大变化区间,富集Mo、Cu、Zn、Pb、Sb等,含砷黄铁矿具有相对较高的~3He值及n(~40Ar)/n(~36Ar)比值,形成于地壳流体占主导地位的壳幔混合流体。Rietveld结构精修及密度泛函理论计算获得的含砷黄铁矿电子结构特征表明,由于As元素的加入,S原子对费米能级附近的价带和导带均产生了贡献,活性非常大,是导致其还原铀的本质。基于上述认识及软硬酸碱原理,探讨了与碱、酸流体作用相关的"三阶段"铀成矿过程,认为早期铀成矿与含砷黄铁矿还原有关,晚期的富硅质流体对早期铀矿石起着交代和品位贫化的作用,最终导致了分形尺度上的铀成矿特征的不均一性。  相似文献   
57.
辽河盆地东部中生界小岭组火山岩储层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薄片鉴定、铸体分析、物性以及压汞资料等为基础,研究了辽河东部地区中生界小岭组火山岩储层的岩石学特征、储集空间类型、储层的物性特征和孔隙结构特征,并进一步分析了储层的控制影响因素。构造作用、溶蚀作用是改善本区储层最主要的因素;火山沉积作用对储集性能的改善具两面性;充填作用是破坏储层的最主要因素。研究表明,三界泡潜山和燕南潜山带中生界小岭组的储集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58.
江少卿  周应华  郭春影  徐浩 《矿床地质》2006,25(Z3):349-352
以二元混合流体中碳同位素平衡计算模式为基础,推导出二元混合流体中δ13C含量计算公式,利用此公式对四川雪宝顶钨铍矿大气水和深部热卤水形成的混合成矿流体的分配模式进行探讨,表明成矿流体形成的过程中有碳酸盐加入。  相似文献   
59.
成矿作用是构造变形-热量传递-流体流动-质量转移等四种性质完全不同过程的耦合。数值模拟是通过建立多过程耦合模型来刻画其物理和化学规律。由于这些耦合模型过于复杂而难以得到其解析解,因而数值模拟被用来讨论这些复杂动力学过程。针对成矿预测领域主要的耦合模型:形变-流动模型、形变-热-流动模型、热-流动,质模型、变形-热-流动-质模型,通过这些耦合模型应用实例分析得出,印证了高差和温度变化是流体对流、矿物沉淀发生的重要机制;详释了构造控制流体输运的方式及过程,高渗透率断裂是流体汇聚的有利场所,从而渗透率等控制成矿的关键参数成为成矿预测的主要指标。  相似文献   
60.
煤中稀土元素是煤地质领域研究源岩和沉积环境的良好地球化学指示剂,也是一种重要的矿产资源。运用ELEMENT XR等离子体质谱分析仪对鄂尔多斯盆地西缘石炭-二叠系和侏罗系延安组煤样中稀土元素进行测试,计算了多种化学参数并绘制了稀土元素分布类型曲线。在对稀土元素(REY)的地球化学特征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其物质来源。结果表明,石炭-二叠系煤中REY含量明显高于中国和世界煤中的均值,也高于上地壳值,呈铕(Eu)负异常,铈(Ce)负异常,这可能因为石炭-二叠系处于海陆交互相,与其处于强的还原环境有关;而侏罗系煤中REY含量却低于中国和世界煤中的均值,也低于上地壳值,呈轻微Eu负异常,轻微Ce正异常,侏罗系延安组主要为氧化的陆相环境,所以δCe在煤中的不亏损才会普遍存在。通过煤中稀土元素的分配模式、平面展布与其构造环境的综合分析,推测石炭-二叠系的物源为研究区西北部的阿拉善地块和北部的阴山古陆,南部的秦-祁造山带为侏罗系煤中稀土元素提供了主要的物质来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