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9篇
  免费   67篇
  国内免费   93篇
测绘学   29篇
大气科学   63篇
地球物理   72篇
地质学   189篇
海洋学   35篇
天文学   6篇
综合类   21篇
自然地理   5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4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3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15 毫秒
441.
断裂带同震温度响应,可在震后钻孔测温中获得并识别,为发震断层摩擦特性与发震机制等基础研究提供了非常独特的思路和有效手段.集集、汶川及日本东北大地震后,实施了台湾车笼埔断层钻探项目(TCDP)、汶川地震断裂带科学钻探工程(WFSD)和日本海沟快速钻探计划(JFAST).钻孔测温结果表明:滑移面上下5~20m范围内存在温度正异常,这是同震摩擦生热所致,该机制已被广泛认识和接受;同时,距滑移面20~60m范围内也存在明显的温度负异常,但其成因机制几乎还未被真正关注和认识.虽然温度负异常峰值只有正异常峰值的1/4~1/3,但温度负异常分布范围却是正异常分布范围的3~4倍,即正、负温度异常区对应的总能量基本相当.因此,断裂带震后钻孔测温中的负异常及其成因不容忽视.在详细分析几种可能的同震温度负异常机制后(如岩层热物性分布差异、流体运移、表面自由能增大及同震应力释放),发现能在理论、实验及野外观测上都得到支撑的普适性机制只有同震应力释放.这可能是断裂带震后温度负异常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42.
讨论了利用微机进行二维电法有限元正演模拟中节省微机内存和有效利用微机内存及减少计算量的几项措施。   相似文献   
443.
河南省南召县乔端钨金多金属矿位于瓦穴子—乔端贵金属、多金属成矿带南侧,太平镇—乔端钨多金属矿集区内.区内已发现有乔端金矿、水牛冲金矿等矿床.在勘查金矿的过程中,新发现了石英脉型钨矿.经过地表、坑道和深部钻探勘查,揭示了钨矿的富集规律:近南北走向矿体主要含钨;浅部矿体钨品位较低,厚度较小;深部矿体,钨品位较高,厚度较大....  相似文献   
444.
华南休闲海滩沙坝触发的裂流风险及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应对频发的致命性海滩溺水事故,自然资源部开展了我国首次滨海旅游区裂流灾害技术调查,在华南地区发现大量滨海休闲海滩存在浅滩沙坝和裂流现象。作为全国调查的部分成果,本文应用多种方法研究了广东省3个热门海滩沙坝触发的裂流机理、特征和演变规律。地形动力计算和卫星影像显示了沙坝形态、岸线形状以及裂流的高度动态性,尤其在青澳湾裂流呈现非常规的反季节变化,冬季风险较高而夏季风险较低。在相位解析水动力数值模拟中,裂流表现出对沙坝形态、浪高、浪向的高度敏感性。沙坝间较宽间隙会产生尺寸较大的裂流区,但比起窄沟槽不一定伴随更强的流速。当大部分水流集中从邻近的较宽通道回流入海时,部分窄沟槽几乎没有裂流产生。裂流流速与浪高成正比与入射角成反比。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当入射角达到10°~30°时,沿岸流会取代离岸流占主导地位。现场调查也验证了在低潮时,较浅的水深会放大水流和波浪的地形效应,导致裂流风险加剧。本文研究结果可为滨海旅游区裂流灾害的工程减缓措施和公共警示提供有益参考。未来将会持续开展针对特定岸线的长期观测,以为裂流预警报和风险管控积累足够的统计数据。  相似文献   
445.
日月食追逐者的梦想之一就是看到——或者成功拍摄——一年中所有的日食和月食。到目前为止,考虑到旅行的可能性,以及天气条件,这并非易事。于我来说,这个梦想终于照进了现实。题图是我在2017年拍摄的全部4次的日(月)食照片,包括2月份的月偏食和日环食,然后是8月份的月偏食与日全食。  相似文献   
446.
为研究区域旱涝特征以及对作物产量影响,在对比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和降水温度均一化指标的基础上,利用信息扩散和混沌时间序列分析技术,探讨作物各生育阶段的旱涝演化规律,以及不同生育阶段发生旱涝对产量的影响。以西安市为典型区域,将玉米作为研究对象,根据1951—2015年气象资料和玉米单产等数据,利用该文提出的方法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 西安市玉米各生育阶段的旱涝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呈现波峰、波谷交替起伏形式,表现出一定的周期性。2008年后各生育阶段均表现出向相对丰水方向发展的趋势。② 西安市玉米各生育阶段大多数处于正常状态,频率大约为45%。出苗—拔节阶段发生重旱的比例最大,达4.62%。拔节—抽雄阶段发生中涝(含)以上程度的频率最大,达15.39%。③ 玉米各生育阶段的旱涝时间序列的最大李雅普诺夫指数均大于0,各时间序列呈现一定程度的混沌特性。④ 拔节—抽雄阶段相对于其他生育阶段,产量和旱涝相关关系较明显,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该阶段对水分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447.
生态效率是区域资源能源利用效率及环境污染效益的综合表征指标,它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状态的合适测度。基于生态效率理论,对江苏省2007—2016年生态效率及其变化轨迹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1)江苏省各指标的资源效率多呈现下降态势;江苏省实现了粉尘、COD和SO_2 3种污染物的减排,但大气和水的环境压力仍持续上升;2)江苏省综合资源效率与环境效率处于较为剧烈的波动中,生态效率演变呈现W型趋势;3)江苏省生态效率处于不断波动的状态,先走A→B→D发展模式,后走A→C→D发展模式;4)江苏省经济发展与环境压力的脱钩状态不稳定,主要表现为强脱钩、弱脱钩和扩张性复钩3种状态;5)粉尘排放量、SO_2排放量和COD为关键因子,三者对江苏省可持续发展的制约最大。  相似文献   
448.
高水平的研究都需要基于精准的原始数据,如何克服极地恶劣环境的影响提升原始数据采集的鲁棒性,是南极科学考察中一项极富挑战的工作,这些原始数据将会直接影响后续一系列重要科研成果。由于意识到原始数据质量监测过程的重要性,冰桥计划和雪鹰601中都采用了相应的数据质量监测方案,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机载冰雷达数据采集和运输过程中原始数据的完整性和安全性。然而,脱离数据本质的质量监测成效甚微,若要有效提升机载冰雷达数据质量,一方面需要从机载冰雷达数据特征入手进行监测;另一方面需要结合同时采集的多源数据,通过构建时空维度的全方位监管,展开对关联原始数据质量控制的研究,才能在全生命周期有效保障原始数据的安全。  相似文献   
449.
为减少2017年江苏省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工作量,提高生产效率,本文研究了一种基于同一性叠置分析的地理国情数据融合技术。首先是在识别数据类型后,进行投影、格式转换和省级数据去细化等预处理;在数据质量检查合格后,对两套数据进行同一性叠置分析;根据叠置分析成果进行变化信息的判断和变化要素的提取;在此基础上将从省级国情数据中提取的变化要素融合到国家国情数据中,同时,完成省级国情数据细化的还原以及TAG、FEATID等字段的国家国情数据的继承;最后,对融合的地理国情数据进行拓扑等质量检查。生产实践表明,该技术能较好地利用江苏省2016年度数据更新成果,促进2017年江苏省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项目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450.
尺度依赖性存在于各种复杂而漫长的地质现象或过程中,作为地学研究对象的环形构造必然存在尺度效应,其空间特性在不同尺度下差异显著.环形构造的定量分析需要在特定的空间尺度下才能开展,合理尺度的选取则是对其进行定量分析的基础.以云南会泽东部地区为研究区,利用表征线性构造对称信息的中心对称度对环形构造展开研究.首先,在 GIS的支持下对在 OLI影像上提取的遥感线性构造进行5次采样,采样网格的尺度分别为5.0,3.6,2.5,1.8,0.7km;其次,运用多元回归方程+残差和趋势面拟合的方法分析中心对称度的尺度特征,并且结合遥感图像上的可识别信息判定3.6km 为该区域环形构造研究的最优尺度;最后将最优网格尺度下的中心对称度与密度、强度和信息熵进行因子分析,提取的Z1代表高破碎中心对称度,可用于寻找与岩浆入侵有
关的放射状、环状隐伏断裂系统;而Z3代表低破碎中心对称度,其空间特征与牛栏江演化过程中形成的环形地貌相吻合.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对中心对称度的尺度效应分析选取最优尺度并解译出具有实际地质意义的环形构造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