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1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23篇
测绘学   36篇
大气科学   35篇
地球物理   21篇
地质学   71篇
海洋学   12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4篇
自然地理   4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3篇
  1964年   1篇
  1960年   3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苏联现时最轻的凿岩机是列宁格勒风动工具厂出产的РПМ-17型,重量17公斤。为了满足矿工们与矿井建设者们的愿望,克里沃罗格共产党人工厂的工作人员设计并制造了一种重量轻而高速冲击的手提式ПР-10型凿岩机,重量为10公斤(图1),其生产能力与重量为23公斤的ПА-23型凿岩机相同。  相似文献   
22.
23.
<正> 云南东部震旦纪及寒武纪地层非常发育,1941年王鸿祯描述了晋宁昆阳下寒武统磷矿层中的软舌螺化石。1958年,廖士范报道在震旦系灯影组灰岩中,发现软舌螺化石。1964年,江能人等在晋宁梅树村,将下寒武统含软舌螺化石的磷矿层,称为梅树村组。  相似文献   
24.
高温高压实验岩石学可有效地验证埃达克质岩浆的成因,是研究埃达克质岩成因的一项重要手段。实验研究表明,在水不饱和条件下,微量元素含量合适的中基性岩石在高温高压下的脱水部分熔融都有可能得到类似于埃达克质成分的熔体,其残留相为含有石榴子石、缺失斜长石的岩石组合。侧重于实验产物微量元素的研究将是今后实验岩石学的一个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5.
根据粘土矿物含量的图版计算方法,计算了实际井段的粘土矿物含量,分析了高岭石、伊利石和蒙脱石与U、Th、K含量的相关关系,由此分析得到粘土矿物含量与放射性元素含量的多元线性关系,建立了粘土矿物含量计算的回归方程。通过对不同井段以及同一井段不同地层数据建立的回归方程分析,给出了具有代表性的线性回归方程模型。根据一个实际井段粘土矿物的计算,获得粘土矿物含量随深度的变化,其粘土矿物含量计算结果与原测井解释相吻合,同时与岩心分析误差在10%左右。  相似文献   
26.
戈大专 《地理学报》2023,(8):1849-1868
解构新时代乡村空间特征是构建乡村空间治理体系的前提条件,多尺度乡村空间特征及其治理路径将有效支撑国家治理体系的现代化。基于地理学综合性、区域性和流动性思维范式,解构多尺度乡村空间特征,总结其治理困境,建构基于地理学分析范式的多尺度乡村空间治理框架,探索可行的治理路径,进而构建了“特征识别—困境解析—治理框架—治理路径”的多尺度乡村空间治理系统研究方案。研究发现:(1)基于地理学综合性、区域性和流动性分析范式解析多尺度乡村空间运转逻辑,需要破解尺度综合、尺度分异和尺度流动对多尺度乡村空间特征的作用机制,突出乡村空间综合性特征、强化乡村空间异质性特征、融合乡村空间流动性特征;(2)城乡空间综合统筹不足和空间流动网络不畅通,叠加乡村空间异质性价值不显化是乡村空间治理亟待破解的困境;(3)“空间综合治理—空间分区治理—空间流动治理”多尺度乡村空间治理框架,有效破解城乡空间难综合、区域空间难协调、空间网络不畅通等问题;(4)统筹城乡空间的综合性治理、创新用途管制的区域性治理、均衡发展权配置的流动性治理是多尺度乡村空间治理的可行路径。厘清新时代多尺度乡村空间特征并建构科学的治理体系为推进城乡融合发...  相似文献   
27.
平原农区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核心区,土地综合整治与乡村转型发展协同有利于缓解平原农区经济发展、耕地保护、生态保育等多重压力,保障乡村振兴政策落实。本文以“问题研判—策略梳理—机制构建—实证检验”为研究主线,探讨两者协同机制。研究表明:① 平原农区“三生”空间利用冲突显著,生产空间低值低效、生活空间无序空废、生态空间污损衰退共同制约乡村转型发展;② 面向土地价值提升、人居环境改善、产业融合发展的土地综合整治优化策略,有利于推动乡村转型发展;③ 新时期,土地综合整治由“以地为本”单要素调控转向“人、地、业、权”多要素协同综合整治,权利重组、空间重构、产业重塑是推动土地综合整治与乡村转型发展协同的核心机制;④ 平原农区典型地区禹城市,聚焦土地权属调整、空心村整治和现代产业培育,实现土地综合整治与乡村转型发展的协同推进。本文有利于深化平原农区人地系统科学新认知,为构建现代化国土空间治理体系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28.
SST variations of the Kuroshio from AVHRR observation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INTRODUCTION The Kuroshio Current (KC), being the western boundary current in the North Pacific subtropical gyre, is the second strongest current in the world af- ter the Gulf Stream and is famous as a strong and fast flow. KC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相似文献   
29.
霾的判别方法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总结了目前全国判别霾的方法和标准,描述了霾的本质,利用水汽凝结理论分析了相对湿度、能见度、霾和轻雾(或雾)之间的相互关系,提出了采用湿度-能见度指数区分霾与轻雾(或雾)的方法,并通过光的削弱理论和能见度的定义,归纳出湿度-能见度指数的数学模型.在严格执行<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的基础上,结合观测记录的实际情况,同时考虑全国大部分地区历史资料的延续性,建立了判别霾的数学公式.  相似文献   
30.
通过对岩浆冷却过程的数字模拟研究,揭示出岩浆在冷却成矿过程中的温度分布和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应用高精度的温龄计组合来限定岩浆成矿体系的热演化和剥露历史,精确地计算出岩浆的初始侵位时间和深度、矿物结晶时间、冷却速率、冷却和暴露地表时间,以及剥露和剥蚀速率等重要参数,并将模拟结果应用于斑岩铜矿床的成矿研究中.研究表明,将精确的年龄测试手段与计算机模拟技术相结合,可为定量研究岩浆矿床的热演化和剥露史、深入了解矿床的成因机制提供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