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0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52篇
测绘学   47篇
大气科学   56篇
地球物理   21篇
地质学   116篇
海洋学   24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9篇
自然地理   7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8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1977年   2篇
  1964年   5篇
  1963年   1篇
  1959年   4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2篇
  1955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在川东北地区三叠系雷口坡组与须家河组地层界线处首次发现微球粒。这些微球粒呈单球体,形状为实心圆球状,直径3~4μm。微球粒成分为硅质球,可见溶蚀结构,推测研究区在中、晚三叠世之交可能发生过陨击事件,为研究四川盆地三叠纪海陆演变、生物更替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12.
利用12CO(1-0)、13CO(1-0)与C18O(1-0)分子谱线成图观测数据,并结合ATLASGAL (The APEX(Atacama Pathfinder Experiment) Telescope Large Area Survey of the Galaxy)尘埃连续谱巡天观测结果详细地研究了9个红外暗云(Infrared Dark Clouds, IRDCs)中团块的物理性质与运动学特征.给出了红外暗云的速度区间,以及在红外暗云所对应的Spitzer (Spitzer Space Telescope) 8μm辐射背景上叠加了与红外暗云轮廓基本吻合的13CO和C18O积分强度分布图. 9个红外暗云中有8个呈纤维状结构.在这些红外暗云中共找出51个致密团块,质量偏大的团块大部分聚集在红外暗云的枢纽位置.质量统计直方图中表现出明显的双峰结构,进一步证实纤维状分子云物质输送的图景.12CO(1-0)计算所得的典型激发温度Tex...  相似文献   
113.
柴达木盆地东部微体化石丰度与天然气源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柴达木盆地东部三湖坳陷上新统第四系自生自储的天然气藏,已成为我国四大天然气产区之一。与柴达木盆地侏罗系、古近系一新近系原油伴生气与凝析气不一样,三湖坳陷生物成因气的气源岩母质主要是浅水湖泊动植物的有机质。在该区诸多门类的生物群落中,具有双壳易于保存为化石的微体动物介形类的丰度,与生物成因气源岩的分布密切相关,介形类化石丰度高低变化基本上反映了气源岩的好坏或有无。本文以三湖坳陷介形类化石丰度纵横向变化,提出了三湖坳陷进一步勘探天然气的方向:向坳陷北、东和南部比向西部红三旱四号方向较有利,因为该坳陷西部湖水含盐量太高,介形类等水生生物能生存者不多,生烃母质量少。  相似文献   
114.
前言若想理解灾害时的医疗活动,必须首先了解日本和欧美的急救医疗体制。日本的急救医疗体制是于1960年确立的,目的是减少每年涉及14000名交通事故的死亡人数。在欧美的许多国家中,大规模的地方骨干医院的急救部门处理从轻症到重症的所有急诊病患者。急诊医生...  相似文献   
115.
关于沙漠化的概念及其发展程度的判断   总被引:43,自引:10,他引:33  
当前,沙漠化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问题。本文简略介绍了联合国机构、美国、苏联有关科学家对"沙漠化"概念的定义和内容解释,重点从我国的科学实践出发,从时间、空间、分布、成因、景观及发展趋势上探讨了"沙漠化"的内容,提出了"沙漠化"程度的判断指标、指征和辅助指征。对"沙漠化"概念的讨论,可使开发活动更加符合客观规律,以使沙漠化土地整治与恢复的实践能获取更为明显的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6.
黔西北五指山地区位于上扬子板块中南部.在早古生代期间,受加里东构造运动(都匀运动)的控制与影响,在五指山地区发育了近东西向褶皱(五指山背斜)与东西向断层.钻孔与物探资料显示,在五指山北部矿区发育一条大型隐伏(盲)断层,断层面北倾,断层破碎带发育脆性破碎角砾岩,垂向厚度达28m,断层上下盘以发育震旦系-寒武系白云岩为特点.通过断层上下盘地层、岩性对比,尤其是通过上下盘岩石地球化学成分分析,并将其与已知地层化学成分对比,确认了上盘白云岩为震旦系,下盘为寒武系,由此厘定了该隐伏断层为一条断面北
倾向南逆冲的断层,逆冲断距达300m.断层的发育与黔中隆起关系密切,在都匀运动期间南北向持续挤压背景下,在震旦系下部软弱层最先发生顺层滑动,然后为切层滑动,最后发展为大规模逆冲.现已查明,出露地表的近东西向断层在燕山期再次活动,对铅锌矿成矿有明显的控制作用.这条大型盲冲断层的厘定,将会给黔西北五指山地区找矿带来新的启示与突破.   相似文献   
117.
为实现三角高程测量内外业智能化,本文基于徕卡TM50测量机器人的三维变形监测软件和所开发的数据预处理软件,对实现智能化系统的软硬件结构组成进行了探讨和研究。探讨了基于测量机器人的三角高程外业数据采集自动化的实现方式,然后利用采集所得数据结构特点针对性地研发了三角高程数据预处理软件,预处理成果结合科傻平差软件得到控制网高程成果。最后结合工程实例,与传统测量技术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该智能化系统能够实现外业的自动采集和内业的自动处理,对于三角高程测量技术的提高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18.
对喇家遗址进行了全面的野外考察,在其北部发现完整连续的全新世黄土-古土壤地层剖面。通过系统采样、粒度和磁化率等多种指标测试,结合OSL技术测年断代,建立了完整的土壤地层序列。深入分析土壤沉积物性质与地表过程,揭示了覆盖齐家文化废墟的沉积物的成因。研究结果表明:喇家遗址土壤沉积物地层层序自地表向下依次为:现代土壤(MS,0~1.50 ka B.P.)→全新世晚期风成黄土(L0,1.50~3.10 ka B.P.)→全新世中期古土壤(S0,3.10~8.50 ka B.P.)→全新世早期过渡性风成黄土(Lt,8.50~11.50 ka B.P.)→晚更新世晚期马兰黄土(L1,>11.50 ka B.P.)。其中全新世中期黑垆土古土壤(S0)被3组红色粘土质泥流(RC3、RC2和RC1)和山洪沙土(FFD)沉积层穿插分隔为4个亚层(S0上、S0中上、S0中下和S0下)。这证明黑垆土发育过程中,在OSL年龄3.96~3.65 ka,对应于14C年龄3.85~3.60 ka B.P.出现一个山洪泥流盛行期,来自于盆地北侧沟谷的大规模暴雨山洪泥流,在大红山前古洪积扇前沿溢出沟槽、扩散覆盖了黄河第二级阶地面的土地。其中与大地震相伴随的第一期暴雨山洪泥流过程,摧毁了喇家遗址齐家文化聚落,造成居室内人群的死亡。  相似文献   
119.
浙江南部外海鱼类种类组成和数量分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根据2006年5月、9月、11月和2007年2月浙江南部外海渔业资源调查结果,用渔获率作为鱼类资源分布的数量指标,对浙江南部外海的鱼类种类组成、数量分布、季节变化趋势作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浙江南部外海调查海域鱼类种类约有205种,其中海南鲽鲆、长臂沙鲽是2个东海区新记录种。刺鲳、竹笑鱼、发光鲷、条尾鲱鲤、尖牙鲷、短鳍红娘鱼、短鳄齿鱼、带鱼、多棘腔吻鳕、花斑蛇鲻等22种鱼类是调查海域底拖网的主要捕捞鱼类,约占鱼类总渔获量的64.58%,而其它种类的渔获量较少。不同季节的经济鱼类渔获物组成相差较大,渔获量高峰期主要出现在夏、秋季,主要捕捞刺鲳、竹笑鱼、条尾鲱鲤、短鳍红娘鱼、黄鳍马面钝等,而带鱼主要出现在春、夏季和冬季。资源数量分布较高的海区是27°30′-28°30′N海域以及26°00′-27°00′N、121°30′-123°00′E海域,而春季、秋季和冬季虽然资源密度没有夏季高,秋季和冬季调查海域的鱼类资源数量明显下降,但其数量的地理分布趋势与夏季基本相同。主要种类的空间分布特点如下:刺鲳、带鱼、海鳗、日本红娘鱼、日本方头鱼等的主要渔场分布在80-100m水深海域;黑鲮蟓、真鲷、鲐鱼、高体若鳕等的主要渔场分布在100-200m水深海域;而竹笑鱼、条尾鲱鲤、短鳍红娘鱼等则在整个调查海域都有分布,属于分布范围广的种类。  相似文献   
120.
从原理分析,采用疏干排水、真空排水、电渗排水都能排除土料中的水分。为了确定能否在工程中使用,对三种方法进行试验。三种方法开始时排水速率较快,都能降低土体的含水量,提高土体密度。得出电渗方法排水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