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3篇
测绘学   1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41篇
  2008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中亚大陆古生代构造形成及演化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西伯利亚、塔里木及哈萨克斯坦诸古板块中的微陆和地体构造了中亚十分复杂的拼贴构造图案。古生代时,南天巴准洋-阿萨伊锡弧沟弧系和额尔齐斯洋-成田弧沟弧系构成了哈萨克斯坦板块的原型,塔里木板块陆壳块体在泥盆纪相对于阿萨伊锡岛弧的左行低角度斜俯冲和碰撞,造成此弧的解体、走滑堆叠和山弯构造。与此同时,成田岛弧南北两侧分别受到南天巴准洋和额尔齐斯洋的俯冲。在晚古生代晚期这两个沟弧系演变为哈萨克斯坦板块的基本构  相似文献   
32.
长江中下游多金属成矿带逆冲推覆构造的控矿作用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开均  施央申 《江苏地质》1996,20(3):172-176
长江中下游多金属成矿带中逆冲推覆构造的控矿作用表现在两个方面:1.深部的韧性推覆拆离剪切,控制作为主导成矿要素的中生代花岗岩的形成;2.浅表的台阶式推覆构造是重要的成矿构造,其控矿具有系统性和层控性等特征。  相似文献   
33.
板块碰撞构造运动学是80年代以来国际上兴起,至今仍方兴未艾的研究领域。本文运用构造运动学的基本原理,结合近年来在江南和东天山造山带的工作实践,对板块碰撞的地质标志、运动学研究的多项重要内容、韧剪带的成因类型等作了总结.最后对江南和东天山造山带的碰撞运动学特征和新认识作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34.
盐源—丽江构造带是新生代陆内造山带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盐源-丽江构造带处于扬子大陆与青藏特提斯的结合部,其造山时代的确定,不仅对正确认识该区的构造性质与发展历史及指导矿产勘查有重要意义,而且有助于判定印度-欧亚板块碰撞事件对欧亚板块内部影响的广度和深度。通过系列构造-成矿测年,结合地层、构造、岩浆活动、成矿作用的综合研究,证实盐源-丽江构造带是新生代陆内造山带,而不是印支造山带。其造山作用主要发生于中-晚始新世之交的喜马拉雅期,与欧亚-印度板块碰撞触发的扬子大陆岩石圈向青藏特提斯岩石圈俯冲有关,表现为地壳多层次拆离、剪切和沉积盖层的滑脱、褶皱和推覆,属陆内造山,系印度-欧亚板块碰撞事件的一种远程效应。  相似文献   
35.
板块碰撞构造运动学是80年代以来国际上兴起,至今仍方兴未艾的研究领域,本文运用构造运动学的基本原理,结合近年来在江南和东天山造山带的工作实践,对板块碰撞的地质标志、运动学研究的多项重要内容、韧剪带的成因类型等作了总结,最后对江南和东天山造山带的碰撞运动学特征和新认识作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36.
论地体构造——板块构造理论研究的最新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正> 一、地体概念形成的历史回顾 德人Gerth五十年代在南美洲南端首先发现(竹蜓)科化石。Ross,Douglass,Danner等人六十年代又先后在北美西部发现特提斯型(竹蜓)科生物群,并进行了古生物地理的研究工作,为后来出现的地体概念准备了生物地层学材料。七十年代初期Monger和Ross研究了加拿大科迪勒拉地区(竹蜓)科化石的分布,发现特提斯型与非特提斯型(竹蜓)科化石群空间上紧邻并列。1972年Irwin研究北加利福尼亚克拉马茨山的古生代和三叠纪地层,提出了地体概念。  相似文献   
37.
江南中、新元古代岛弧的运动学和动力学   总被引:43,自引:1,他引:43  
自经70年代作者等发表江南中-新元古代岛弧构造观点以来,这一地区已经在80年代后期和90年代成为我国大地构造研究热点之一。大量新资料支持以下的古板块构造演化模式,即古华南洋壳中元古代13(17)~9.8亿年时向北(西北)俯冲于扬子板块东南边缘之下,形成江南火山岛弧和弧后盆地,在东北段是皖-浙-赣火山岛弧和樟树墩-伏川弧后盆地;新元古代9.8~7.7亿年时发生了陈蔡弧(浙东地体)与皖-浙-赣弧的弧-弧碰撞造山作用,并导致樟树墩-伏川边缘海的崩塌和陆-弧弧后碰撞造山过程。江南古岛弧带经历了多次的后期构造变形。  相似文献   
38.
最近拜读汤耀庆、高俊、赵民等所著《西南天山蛇绿岩和蓝片岩》一书,深感地学研究新思维的重要。作者遵循多学科综合解析的原则,系统研究了西南天山蛇绿岩和蓝片岩的矿物学、岩石学、地球化学、构造变形等方面的特征,并结合区域构造史、古地理、同位素地质学等方面的分析,取得了丰硕成果。 专著首次提出哈尔克山北坡有争议的含蓝片岩穹库什太组为一套变质俯冲杂岩组合,库勒湖一带原  相似文献   
39.
在新疆中天山北缘发现有一条巨大的韧性剪切带,延伸500km以上,宽3km。剪切带内发育着各种变形构造和显微构造。磁组构研究表明剪切带变形强烈,属韧性剪切变形,磁面理和磁线理同等发育。有限应变测量结果表明剪切带为不均匀简单剪切加围岩的均匀应变。应变强度1.09,压缩量达59%,富林参数为0.9。变形路径斜率接近45°。剪切带的总位移量平均值为4482m,水平位移量为2849m,垂直俯冲位移量为3455m。该韧性剪切带形成于晚志留世—泥盆纪末,前后共延续了大约60Ma。变形时的温压为312℃和433巴。应力场为σ1=351°∠11°,σ3=93°∠29°。应变速率为2.4×10-15/秒,平均剪应变为4.5。韧性剪切带的成因与古准噶尔大洋与中天山地块的俯冲碰撞有关  相似文献   
40.
运用现代构造几何最新理论,指出安徽沿江煤田的基本构造型式为台阶式逆冲覆构造,并对其构造类型进行详细的分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