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1篇
  免费   71篇
  国内免费   66篇
测绘学   50篇
大气科学   106篇
地球物理   46篇
地质学   151篇
海洋学   76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34篇
自然地理   5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91.
南海U形海疆国界线(简称南海U形线)是我国的南海国界线。该研究分析多源卫星遥感和GIS数据,系统研究南海U形海疆线水域的水深地形和环境生态要素,并重点分析2014年生态要素的季节变化,首次整体展现了南海U形线立体水深分布特征。根据海底地形的平缓、波峰、波谷和递增四大特征,将南海U形线分为东北、西北、东、西和南区5个区间。南海U形线总长大于4 000 km。西北区和南区的水深浅且变化平缓(<1 000 m),西区水深呈波峰分布(平均2 303 m),东区水深由南向北递增(>2 000 m);东北区水深最深且呈波谷分布(平均3 535 m)。南海U形线的5个区间,西北区与北部湾盆地、西区与越东断裂、南区与曾母盆地、东区与南海海槽、东北区与马尼拉海沟地形构造相吻合。研究发现季风对南海U形线5个区间海洋环境季节性变化有明显影响:西北区和东北区海表温度温差大,呈冬季最低夏季最高,混合层深度冬季最深春季最浅,海表流场和海表盐度季节变化小,但西北区海表叶绿素a浓度冬季爆发,其余季节呈对数分布,而东北区冬季区内中部略有增长;西区、南区和东区海表温度盐度季节变化小,海表风场和混合层深度冬季最强春季最弱,但海表叶绿素a浓度西区季节变化小,南区区内中部冬季增长明显,东区区内南部冬季小幅增长。西北区和南区(浅地形区)呈相似的季节分布。研究阐明了5个区间具有各自明显的区域性海洋环境特征:西北区海表温度和海表叶绿素a浓度的季节变化最大、西区混合层深度季节变化最大、南区海表流场季节变化最大、东区海表盐度季节变化最大、东北区风场变化大但海表叶绿素a浓度季节变化小。研究显示,南海U形线上的台风路径时空分布南北差异大,东西不均。1945—2016年共604个台风跨过南海U形线,年均8个,路径集中在东北、西北、东3个区,112.3°E以东台风537个,112.3°E以西415个。南海U形线东北区的生态环境受台风"风泵效应"影响最大。1991—2000年为台风多发期,跨线台风年均达11个。研究提出的南海U形海疆线5区间分法,具有科学意义和实践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2.
四溴双酚A(TBBPA)作为一种被广泛使用的溴代阻燃剂,是海洋环境中主要的有机污染物之一。在海洋污染检测和风险评估中,桡足类作为海洋生态系统中的关键环节被认为是理想的受试生物。实验以拟长腹剑水蚤(Oithonasimilis)作为受试生物,探讨了温度和盐度影响下TBBPA对拟长腹剑水蚤的毒性效应。实验测得TBBPA对拟长腹剑水蚤48h-LC50=3.106mg·L~(-1)。设定温度梯度10、20、30℃和盐度梯度10、20、30,拟长腹剑水蚤暴露在2.485、3.106、3.883mg·L~(-1) TBBPA中48h,死亡率均会随着温度升高和盐度降低而上升。慢性毒性实验结果显示,在15、20、25℃,盐度10、20、30条件下,拟长腹剑水蚤暴露在0.031和0.310mg·L~(-1) TBBPA中,存活率和孵化率没有显著变化(P0.05),温度盐度改变,TBBPA对其影响也不显著(P0.05);而0.031和0.310mg·L~(-1) TBBPA对发育时间(无节幼虫到桡足类幼体﹑桡足幼体到成体﹑第一只挂卵雌体的出现)和产卵间隔的影响显著(P0.05),改变温度和盐度,TBBPA的毒性效应也会相应改变;TBBPA对产卵量的影响会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但盐度并没有引起显著变化(P0.05)。  相似文献   
193.
四溴双酚A(TBBPA)是一种持久性有机化合物,对环境具有危害性。为研究渤、黄海浮游动物对TBBPA的生物富集,于2016年6—7月在渤、黄海24个站位中采集海水和浮游动物,测定TBBPA浓度、生物量、种类组成和总脂类含量。结果显示,海水和浮游动物中的TBBPA浓度范围分别为0.057~0.607μg/L和0.930~10.165μg/g·d·w,生物富集因子(BAF)范围为1.82×103~63.298×103,表明浮游动物对TBBPA有生物富集能力。生物量、种类组成是影响生物浓度的重要因素,生物量范围为251.663~1 982.541mg/m3(湿重),与生物浓度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桡足类占浮游动物总量比例的降低和季节性浮游动物比例的增加均使BAF显著升高(P0.05)。小型桡足类(8.34%~22.31%)、季节性浮游动物(9.36%~21.54%)和毛颚动物(6.05%~9.17%)的总脂类含量与BAF呈正相关,表明TBBPA容易富集在脂肪组织中。  相似文献   
194.
本文根据2015年8月(夏季)和2016年1月(冬季)南黄海海域的调查资料,研究了该海域夏冬两季浮游动物的时空分布。结果如下,两季样品共鉴定出103种浮游动物,夏季种类数(96种)冬季(45种)。夏季优势种数为3种,冬季为6种。夏季和冬季浮游动物丰度均值分别为17 835.8和1 856.3ind/m~3,生物量均值分别为2 334.2和910.4mg/m~3。PRIMER5.2软件相似性分析表明:夏季,相似性在51.89%~56.07%时,可以将各站位划分为5个群落;冬季,相似性在59.91%~65.82%时,可划分为3个群落。相似性聚类分析时,按属或按科进行统计与按种进行统计相比产生的数据损失分别约为6%和10%。浮游动物总种数减少时,按更高阶元进行聚类所产生的数据损失也会减少。  相似文献   
195.
利用1991~2002年天气图资料和1999~2002年日本传真图、T106格点资料,分析了开封市低温天气的环流形势,确定了入型指标和分县预报指标,建立了低温预报方程.  相似文献   
196.
温度和盐度对两种海洋桡足类动物摄食和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在实验室模拟生态条件下,以两种常见的海洋桡足类动物为受试生物,着重研究了温度和盐度变化对火腿许水蚤(Schmackeria poplesia)和拟长腹剑水蚤(Oithona similis)的滤水率、摄食率、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影响,统筹分析了两种海洋桡足类响应温度和盐度变化的摄食与代谢策略,以期为两种海洋桡足类的室内培养提供理论支持和技术指导。结果发现:(1)在5—30°C的温度范围内两种桡足类动物的摄食与代谢均呈现随温度升高而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其中火腿许水蚤的摄食率、滤水率、耗氧率和排氨率的最大值均出现在15°C,而拟长腹剑水蚤则在25°C到达峰值,说明拟长腹剑水蚤对温度具有较高的耐受性。(2)当暴露于不同盐度(15—35)时,火腿许水蚤可在低盐度(25)条件下保持较高的摄食能力,且当盐度为25时其摄食率、滤水率达到峰值,之后便显著下降;拟长腹剑水蚤则在盐度为30时开始下降。前者的代谢能力在盐度为25时开始下降,后者在高盐度(35)时代谢能力依然有回升的趋势,说明拟长腹剑水蚤对盐度的耐受性更强。而火腿许水蚤及拟长腹剑水蚤对低盐度(20—25)有一定的偏好,二者通过强化自身代谢以抵消低盐度引起的渗透压变化对自身的影响。(3)基于氧氮比(O/N)变化的代谢作用分析显示:在整个温度梯度(10—25°C)中火腿许水蚤的氧氮比波动较大,而拟长腹剑水蚤除在高温(35°C)条件下,其氧氮比均低于24。盐度则会抑制火腿许水蚤的摄食能力从而迫使其分解体内储能物质(O/N24),而对盐度耐受性较好的拟长腹剑水蚤则可始终维持较高的摄食和代谢能力(O/N24)。因此拟长腹剑水蚤能在较大的温、盐度范围内保持稳定的氨氮代谢水平,具有更高的环境耐受性。  相似文献   
197.
一个载水预报模式的业务预报应用试验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该文在国家气象中心现行有限区域业务预报模式(LAM)的基础上,把模式的水平分辨率由1°×1°提高到0.5°×0.5°经纬度网格,垂直层次由15层变为20层。在原有物理过程中引入显式降水方案,并使用HLAFS业务系统的实时资料对1997年8月的一次登陆台风造成的强降水过程进行了个例预报试验,取得了较为合理的预报效果。  相似文献   
198.
目的:探讨社会支持在乳腺癌患者中医五态人格与应对方式的中介效应。方法:选取2022年2~8月广东省中医院乳腺科收治的290 例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问卷、五态人格测验量表(简版)、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医学应对方式问卷(MCMQ)展开调查。采用SPSS 26.0分析女性乳腺癌患者中医五态人格、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三者间的关系,采用Bootstrap法构建中介模型并检验。结果:面对维度与太阳、少阳、阴阳和平人格、社会支持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少阴、太阴人格呈显著负相关(P<0.05)。屈服维度与太阳、少阳、阴阳和平人格、社会支持均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太阴人格呈显著正相关(P<0.05)。中介效应分析表明社会支持在少阳、阴阳和平、少阴、太阴人格与面对和屈服维度起中介作用。结论:本组乳腺癌患者社会支持总分处于中等,同时在面对疾病时更倾向采用回避的应对方式,积极应对的心理倾向低于正常女性。乳腺癌患者中医五态人格能够预测应对方式,社会支持起着中介作用。建议医护人员可通过五态人格来初步判断乳腺癌患者倾向采取的应对方式,并根据其个性特征,因人制宜地制定心理疏导策略;同时帮助患者提高社会支持水平并充分利用,促使患者积极应对疾病,减少负性应激事件对个体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9.
研究了空间相关误差理论,利用CORS基准站原始观测值仿真网内任意点的虚拟数据,创新性地构建了单台或两台GPS设备与虚拟基站间的边连式GPS网,并通过对试验网多方案静态后处理结果的比对,表明该研究不仅能达到稳定、可靠的毫米级定位精度,而且对深度挖掘CORS海量观测数据的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0.
Two modes of regulating the water quality of experimental ponds in indoor raceway culture of Litopenaeus vannamei were evaluated using simple water treatment facilities. A self-made water purifying net, aeration stone, composite microbe preparation, and Ceratophyllum demersum were placed in the experimental ponds and the culture water was circulated along the raceway inside the pond using a paddle wheel aerator. In addition, the water quality in the experimental pond was improved by draining effluent from the pipeline at the bottom of ponds 7 and 8 (mode I) and exchanging the circulating water in pond 10 (mode II) with the reservoir water in pond 9 using a pump and pipeline. The water quality in the experimental ponds was similar in response to regulation using mode I or mode II. Water quality parameters in the experimental ponds were controlled within a suitable range by simple facilities during culture period without using any chemical treatments. The rich content of dissolved oxygen was maintained by the circular flow and continuous aeration of the pond water. The respective average values of the main water parameters in experimental ponds 7 and 10 in response to regulation of the water quality using modes I and II were as follows: pH 8.17 and 7.99; DO 5.16 mg/L and 5.97 mg/L; CODMn 18.45 and 12.61 mg/L; TAN (NH3-N) 0.854 mg/L (0.087 mg/L) and 0.427 mg/L (0.012 mg/L); NO2-N 0.489 mg/L and 0.337 mg/L. Moreover, the average body length and body weight of harvested shrimp of pond 7 and pond 10 were 7.56 cm and 8.99 cm, 5.10 g and 8.33 g, respectively. Furthermore, the survival rate, average biomass yield and average condition factor of the shrimp harvested were 70% and 60%, 2.54 kg/m2 and 2.14 kg/m2, and 0.675 g/cm and 0.927 g/cm, respectively. Linear equations describ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body length and culture time and cubic or power functions describ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body weight and body length were obtained based on evaluation of the growth data of shrimps throughout the culture perio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