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13篇
测绘学   19篇
大气科学   5篇
地球物理   33篇
地质学   5篇
天文学   56篇
综合类   8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51.
GPS技术在上海市地面沉降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上海市自1998年开始开展了利用GPS技术监测地面沉降的研究,先后进行了可行性论证、GPS基准网建设、数据处理和平差方法的探索等一系列课题的研究,并布设了由34点组成的覆盖整个上海市的地面沉降监测基准网.为了进一步提高基准网的监测精度和沉降监测的时空分辨率,于2004年又布设了4个24小时连续运行的GPS固定站,对上海市地面沉降实施连续监测.为了考查GPS沉降监测的大地高可能达到的精度,研究合理的观测纲要与数据处理方案,本文在介绍并总结了上海市地面沉降GPS监测工作的同时,分析了GPS沉降监测基准网前后6期的观测数据.数据分析采用GAMIT/GLOBK软件包和GPS_NET软件,计算结果表明,在基线边长达到30~40km时,GPS在大地高方向上的中误差仍可控制在2mm左右,由此推算GPS监测地面沉降的分辨率在3mm左右,完全能够满足上海市地面沉降监测的需要.  相似文献   
52.
根据我国广域差分GPS系统对GPS卫星定轨的要求,通过对国内GPS跟踪网实测数据的处理,分析和讨论了区域网定轨的数据处理方法和可能达到的定轨精度。为了提高所定轨道的稳定性和先进实时预报的精度,通过对所定轨道的误差分析提出在轨道沿迹方向引入经验加速度计算方案。计算结果表明,采用此方法后GPS卫星的定轨精度有了显提高。既论证了利用我国区域GPS网和广播星历进行独立定轨的可行性,也阐述了提高轨道预报精度的方法。  相似文献   
53.
利用光引力理论得到了光引力限制性三个问题的特解,并将研究结果应用到太阳系天体,探讨了太阳光引力对彗尾运动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等离子体彗尾只有1个直线平动点L3,对于某些尘埃彗尾可以有2个共面平劝点L6,L7和3个直线平动点L21,L22,L3,并给出了存在共面平动点的范围。由此还可以确定法埃彗尾可能的运动区域。  相似文献   
54.
本文分析了IGS'92联测期间七个GPS数据处理中心提供的极坐标序列。通过谱分析、最小二乘拟合和F检验,表明在这些序列中存在一些共同的高频波动:在X方向上具有27.0,16.5,13.4和10.4天的周期,在Y方向上的波动周期约为20.5,15.8和10.0天。并且每个序列与EOP(IERS)92C04之间都存在一个系统差。计算与分析表明,这些系统偏离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在用GPS资料解算X、Y时,不同分析中心采用了不同系统的台站坐标(或者说只有部分台站采用了固定的台站坐标),从而造成这些序列所在的参考架与ITRF91之间存在一个平移和旋转。最后,计算了该期间的大气角动量激发函数,可部分地解释该期间的X、Y高频波动的原因。  相似文献   
55.
长短弧定轨结果的比较与力学模型的修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建华  朱文耀 《天文学报》1993,34(2):209-218
  相似文献   
56.
利用上海天台的GPS资料分析软件SHAGAP,处理了1994年8月至1996年9月上海、台北、日本的USU3和TSKB等4个IGS站的GPS观测资料,测得这4个站在此期间的地壳水平运动状况,并对实测的结果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57.
利用地基GPS技术反演武汉地区大气可降水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武汉地区的探空资料和GPS实测数据,对对流层干分量延迟、对流层加权平均温度进行了检验分析.结果表明,对于武汉地区而言,常用的大气干分量延迟模型(SAAS Hopfield and Black)存在着1-2cm的系统误差,这在利用GPS资料估算大气可降水分(PWV)时会引入2-3mm的误差;对流层加权平均温度与常用的Bevis公式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但这种差异对PWV结果影响很小.为此,提出了校正对流层干分量延迟的方法,并利用实测数据对该方法进行了检验.实践证明,这种校正方法基本上可以消除常用干分量模型的系统误差。  相似文献   
58.
平静状态下电离层总电子含量(TEC)随时间的变化通常可以视为平稳随机过程。然而,太阳或地球的突发事件(如太阳耀斑、地磁场的扰动)会引起电离层的扰动,破坏该平稳过程,从而引起其统计参数的变化。依据平稳随机过程——高斯过程的相关性质,利用其自协方差函数和TEC时间系列,构建了独立同标准正态分布的观测样本,并利用X^2假设检验的方法来探测电离层异常现象。此外,还利用了2000年7月14日太阳耀斑期间我国国际IGS跟踪站武汉GPS跟踪站的数据,进行了实例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地探测电离层异常现象。  相似文献   
59.
GPS监测电离层活动的方法和最新进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全球定位系统(GPS)可以快速、准确地提供电离层总电子含量(TEC)信息。简要介绍了GPS技术精确测量TEC、监测电离层的原理和方法,指出进行TEC绝对量估计时求解差分群延迟(DCB)的重要性,以及建立多层和实时电离层监测模型的必要性。分析了影响TEC估计的主要误差源,着重介绍了目前GPS监测电离层的最新成果和进展。  相似文献   
60.
建立了 3种板块的绝对运动模型。即假定太平洋海岭相对固定于下地幔而得到的PRF -ITRF2 0 0 0的板块绝对运动模型 ;根据热点资料推得的HS2 -ITRF2 0 0 0板块绝对运动模型和由ITRF2 0 0 0得到的NNR -ITRF2 0 0 0无整体旋转的板块绝对运动模型。比较了这 3种板块绝对运动模型的利弊。综合起来看PRF -ITRF2 0 0 0可能是一个比较合适的基于空间数据的绝对参考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