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8篇
测绘学   19篇
地球物理   19篇
地质学   1篇
综合类   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介绍了倾斜路径水汽的计算原理及微波辐射计探测水汽的方法,利用GPS与微波辐射计WVR的并址观测站2002年5月26日的观测数据进行实验,证明利用地基GPS可以实现倾斜路径上可降水汽量(SWV)的计算,其与WVR观测值的偏差平均值为1.83 mm,均方根误差为4.23 mm.实验同时证明:倾斜路径水汽含量与卫星高度角有很强的关系,高度角较低时,误差较大,高度角较低时,误差较小.  相似文献   
32.
朱爽 《地理空间信息》2013,(5):134-135,140
基于GPS形变监测数据可以获得可降水汽量。利用GPS监测数据进行不同解算策略下的精度对比。实验结果证明,当参数设置为7或13时,可以获得较高精度的可降水汽量,同时得到较好的基线解。在此基础之上,利用分布于全国的185个GPS连续监测站2011年年积日57日的数据,进行全国范围内水汽量的计算,并绘制全国可降水汽分布图。  相似文献   
33.
朱爽  周伟 《测绘科学》2016,41(1):55-59
针对地震预报平差软件处理过程中框架点的选择及内约束的松紧会对解算结果产生较大影响的问题,文章提出了应联合选择中国周边IGS站和稳定的陆态网连续站作为框架点,选择毫米级的约束的解决方法:在利用全球范围内GPS数据进行速度场解算时,由于框架点的分布均匀且质量较好,应联合选用中国周边IGS站和稳定的陆态网连续站;在测站先验坐标解算精度较高的基础之上,毫米级范围内的内约束可以保证解算的精度。研究结果可为GPS高精度数据处理提供良好的框架点及内约束选择,为高精度数据结果的获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4.
为了进一步分析我国GNSS周期信号的空间分布规律,文章基于我国大陆及周边IGS站与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基准站的坐标时间序列,给出定量标准剔除质量差的测站;采用分段线性拟合法提取并扣除时间序列的趋势项;采用"拉依达准则"剔除时间序列中的奇异值;采用4参数三角函数拟合出时间序列的周期与幅度;分析东向、北向、垂向3个方向的年周期、半年周期的振幅与最大值出现月份在我国的空间分布情况。分析结果表明:3方向年周期的振幅都是半年周期振幅的两倍以上,3个方向不同周期振幅的空间分布规律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35.
????2011???2013????????GPS?????????????????????????????????????о???????????????????????????????? ????????????????????????????????????????????????????????????????о???????2011??2013????????????????????????????????????????????????????-???????????λ????в??????????????????????λ??????????????????????????????2011??2013??????????????????NE55°????????????????????????????????С??????????????????????????????С???????????????????????????????????????????????????Ms??≥5.0????????2013???????????????????????????????-???л?????????5.8???????????????????????????????????????????  相似文献   
36.
本文将Fmask云检测结果作为标记样本对深度卷积神经网络进行训练以实现云检测。在仅利用可见光波段和近红外波段的前提下,本文方法的云检测总体精度达到87.65%,高于Fmask的86.92%,而且单景Landsat 8影像的识别用时18 s,远低于Fmask的72 s,具有更高的精度和效率。另外,该方法适用于不同的地表土地覆盖类型,具有很强的泛化能力,是一个通用性强的算法,为进一步的遥感应用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37.
针对2015年4月25日尼泊尔Mw7.8地震的孕震特征,本文首先对覆盖尼泊尔及周边地区的5套GPS水平速度场结果进行了融合,得到了近似统一参考框架下的速度场结果;在此基础上通过对此次地震震源区及周边地区的速度场、应变率场、基线时间序列分析,识别了震前变形特征.GPS应变率场结果显示,喜马拉雅主边界断裂存在大范围挤压应变积累,震源区处于近南北向应变积累高值过渡区.跨喜马拉雅构造带的GPS基线时间序列结果表现为持续缩短现象,表明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之间的持续挤压变形特征,2012年以来的缩短增强现象反映了印度板块对青藏块体的推挤增强作用明显.距离震中较近的西藏南部GPS同震位移结果以南向运动为主且指向震中,反映了青藏高原存在逆冲应变释放现象.综合此次尼泊尔地震前变形和同震应变释放特征,认为此次地震的孕震区域和同震应变释放区域均较大,将会对青藏高原的地壳变形与强震孕育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38.
利用冷龙岭—托莱山断裂及其附近震前和震后GNSS观测资料,处理获取了2022年门源MS6.9地震同震位移场,并以此为约束反演获取了地震同震破裂滑动分布图像,基于上述结果探讨了本次地震发震断层形变破裂特征,对比了区域震间与同震变形特征,结果表明:(1)此次地震在距震中约90 km范围内产生了10 mm及以上的同震永久变形,距震中160~200 km的GNSS连续站记录到的同震变形则十分微弱,总体在毫米级以下;(2)同震位移图像呈现典型的左旋走滑型同震变形模式.在距震中约3 km破裂带南侧的测站,其同震位移为近东向,大小445.9±3.3 mm,而在破裂带远场则呈现出典型的与左旋走滑型地震匹配的“四象限”对称分布的挤压或拉张尾端变形特征;(3)同震位移量以冷龙岭断裂—托莱山断裂为界,南北两盘具有明显的非对称性,南盘变形运动大于北盘;(4)托莱山断裂西段同震位移总体表现出随震中距减小而增大的“弹性回跳”现象,但其跨断层近场测站却并不服从上述同震变形特征,指示其并未参与此次地震破裂,考虑到托莱山断裂西段显著的左旋剪切应变能积累背景,其未来强震危险性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39.
对四川地区GNSS观测数据进行处理,获得如下结果:①汶川Ms8.0级地震之前龙门山断裂带及其以北近150km的范围内几乎不存在可分辨的右旋走滑活动和压性形变,四川盆地以西-鲜水河安宁河断裂带以东约100km的范围内几乎也不存在可辨的形变;②汶川Ms8.0级地震之后芦山Ms7.0级地震之前,龙门山断裂带中、北段存在约5mm/a右旋走滑活动,芦山震源及附近地区的三维形变一直处在闭锁状态,鲜水河安宁河断裂带及其以东的左旋形变有所增强;③芦山地震可变的同震形变场基本分布于以震源为中心的数十km范围内,大致以震中为界东侧呈右旋形变,西侧呈左旋形变;④距震中较近约12km的LS05震时"永久性"垂向位移量约7cm,水平向逆冲量约4cm,走滑量约5cm。  相似文献   
40.
杨博  朱爽  周海涛  万文妮 《地震》2015,35(2):72-79
利用1999—2007年、2011—2013年的流动GNSS观测资料及处理结果,分析了2013年吉林松原MS5.8地震前区域水平形变场及其变化,获得以下结果:1松原MS5.8级地震发生在地壳运动相对较弱的部位;2发震区带1999—2007年主应变和最大剪切应变几乎为零,为全区应变最薄弱的部位,2011—2013年仍然相对较弱;3发震区带1999—2007年为右旋形变区带,2011—2013年为左右旋形变的转换区带,但量级均较弱;4 1999—2007年发震区形变均较小,在性质上以微弱的右旋形变为优势;2011—2013年全区形变率大于之前,在性质上以左旋形变为优势,较大运动部位大体上以震中为中心且平行于北郯庐断裂以东的区域,这样的变化主要来自于日本9.0级大震的震后调整,但似乎不是导致松原地震发生的诱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