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8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27篇
测绘学   116篇
大气科学   21篇
地球物理   12篇
地质学   32篇
海洋学   4篇
综合类   19篇
自然地理   1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近千年全球气候变化的长积分模拟试验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近千年全球气候变化的长积分模拟试验是全球气候模拟研究的新领域,它不仅将现代器测资料与过去代用指标序列进行了有机的衔接,而且对过去百年和年代际尺度的气候变化可进行动力学解释,探讨其主要控制因素及其导致的区域响应差异。由于这类长积分模拟对计算机技术和气候模式本身的要求较高,目前能进行这类研究的国家为数不多。重点介绍了德国马普气象研究所的全球海气耦合气候模式ECHO G,以及利用该模式进行的千年长积分模拟试验结果。首先,应用全球120年的器测资料对模拟结果进行了检验,论证了该模型较强的气候模拟能力;其次,根据全球地表2 m气温的千年模拟结果,揭示了中世纪暖期—小冰期—20世纪暖期三段式气候变化时段,然后讨论了中世纪暖期和小冰期鼎盛期全球及中国的温度分布特点;最后根据对各控制因子的拟合分析与比较,初步揭示了近千年来的温度变化主要受太阳有效辐射的变化控制,而温室气体含量的增加对100年来温度的快速上升起着主导作用。   相似文献   
102.
由于黏性土表面带有丰富的负电荷,孔隙水溶液化学状态的变化对黏性土的物理力学特性存在明显影响。随着化学-力学耦合的相关岩土工程问题日益突出,进行有效的化学-力学耦合行为的数值分析评价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建立一个简单有效的考虑化学-力学耦合的本构模型是非常关键的。基于传统的修正剑桥模型,提出了一个简单的化学-力学耦合模型。该模型采用渗透吸力π描述孔隙水的化学状态,建立了前期屈服应力,临界状态线斜率M和弹性刚度与渗透吸力π之间的关系式,从而实现了模型对盐溶液饱和黏性土的变形和强度特性的有效模拟。通过与试验数据的对比和分析,说明该模型能有效地模拟孔隙盐溶液饱和黏性土的等向压缩行为、 状态下压缩行为以及 状态下化学-力学循环加载行为。此外,通过对黏性土三轴压缩试验的模拟,说明该模型能反映黏性土三轴应力状态下的基本力学特征。  相似文献   
103.
为阐明强潮河口最大浑浊带的形成机制及其运动规律,通过瓯江和椒(灵)江实测资料分析,系统分析了强潮河口最大浑浊带形成的影响因素及其与河口地貌的响应关系。考虑黏性细颗粒泥沙运动特性和盐度的影响,开发了强潮河口最大浑浊带数学模型,对椒(灵)江枯季大潮最大浑浊带运移过程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①强潮河口最大浑浊带是潮波变形、咸淡水混合、泥沙再悬浮等复杂因素在一定河口边界和泥沙条件下相互作用的产物,潮波变形和泥沙供给是影响最大浑浊带形成的关键因素。②强潮河口最大浑浊带模拟必须充分考虑潮流、盐淡水混合、泥沙周期性起动、絮凝和沉积密实等因素,所建立的数学模型可用于强潮河口最大浑浊带研究。  相似文献   
104.
基于小波变换特征的遥感地貌影像纹理分析和分类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朱长青  杨启和 《测绘学报》1996,25(4):252-256
本文基于图像的正交小波变换特征,研究了遥感地貌纹理影像的特征提取和分类方法,并对25幅地貌影像进行了分类。结果表明,所述方法不仅对同一分辨率的影像有较高的分类正确率,而且对不同分辨率的影像也有较高的分类正确率,同时对训练样本和考试样本来自不同母体的影像也有较高的分类正确率。  相似文献   
105.
数字图像区域周长计算的原理和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数学中的随机集和整体几何理论出发,讨论了数字图像区域周长计算的原理和方法。从理论分析及实验结果得出了该方法具有精度高、适应性强、易于计算机实现等特点。  相似文献   
106.
东亚中全新世的气候模拟及其温度变化机制探讨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陈星  于革  刘健 《中国科学D辑》2002,32(4):335-345
大量地质证据证实了东亚和北美中全新世(6 kaBP)全年和冬夏季气温高于现代.然而,国际上PMIP计划下18个模式的古气候模拟结果未能捕捉北半球大陆中低纬地区冬季升温的气候特征.这些古气候模拟的冬季降温与地质资料揭示的冬季升温存在着巨大差异,反映出仅仅在太阳辐射变化驱动下的古气候模拟存在重大缺陷. 使用含有陆面过程的全球9层大气环流谱模式(AGCM+SSiB),采用现代植被和中全新世植被预置的不同下垫面对6 kaBP气候及其植被影响进行了模拟试验.古植被强迫下的模拟结果表明,中全新世时东亚地区各季均出现升温.尤其是模拟的冬季增温与地质资料重建的气候特征接近,反映了除太阳辐射的变化外,植被的变化对东亚地区中全新世的增温有着重要作用.该模拟结果的意义在于:(1)用具有物理机制的数值化模型并采用实际下垫面边界条件,能够较好地模拟出中全新世气候特征;(2)从动力机制的角度揭示了中全新世气候与现代气候存在巨大差别的原因在于辐射变化和下垫面植被变化;(3)中全新世下垫面植被的改变引起的地表反射率变化使得东亚陆面与西太平洋表面的热力差异随季节发生变化,因而中全新世夏季风环流增强,而冬季风环流减弱,冷空气活动受到抑制,使得中国区域冬季温度增加, 形成暖冬气候特征.  相似文献   
107.
基于样条二进小波的影象多尺度边缘检测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基于样条函数理论和二进小波理论,该文研究景象的多尺度边缘检测的理论和方法及不同样条小波系数对边缘的影响,并对遥感景影进了实验,得到了遥感影象的不同尺度的边缘。理论和实验结果表明,基于样条二进小波的影像多尺度边缘具有良好的特性,并可用于影象匹配等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108.
小波滤波器及遥感影像分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正交小波变换的特征,研究了小波滤波器的长度对影像分类的影响。并在不同滤波器长度下,对22幅遥感地貌纹理影像进行了分类试验,获得了较高的分类正确率。  相似文献   
109.
本文得到了基于近似单位根的(0,1)Hermite—Fejer插值多项式在|z|≤1上一致收敛、在|z|≤1连续、在|z|<1解析、在|z|=1上有界变差的函数的结论,对(0,1)Hermite插值多项式,也有类似的结论。  相似文献   
110.
近55年中国大陆气温突变的区域特征和季节特征   总被引:27,自引:3,他引:27  
向辽元  陈星 《气象》2006,32(6):44-47
以中国大陆1951—2003年160站的月平均气温资料为基础,利用Mann-Kendall突变检验法和滑动t检验法重点对中国大陆地区气温突变的区域特征和季节特征进行了探讨。得到以下结论:近55a来,中国大陆地区变冷区域显著缩小,变冷区域的变冷趋势明显减弱;东北、华北区域年平均气温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发生突变,西北、中南区域年气温在20世纪90年代前期发生了突变;同一区域气温发生突变时,冬季气温突变时间较春、夏、秋季节均偏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