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75篇
  免费   240篇
  国内免费   311篇
测绘学   145篇
大气科学   259篇
地球物理   242篇
地质学   807篇
海洋学   225篇
天文学   17篇
综合类   91篇
自然地理   140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70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49篇
  2011年   53篇
  2010年   54篇
  2009年   63篇
  2008年   46篇
  2007年   88篇
  2006年   83篇
  2005年   103篇
  2004年   78篇
  2003年   72篇
  2002年   63篇
  2001年   68篇
  2000年   56篇
  1999年   68篇
  1998年   56篇
  1997年   69篇
  1996年   51篇
  1995年   113篇
  1994年   47篇
  1993年   49篇
  1992年   43篇
  1991年   40篇
  1990年   30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3篇
  1964年   3篇
  1959年   8篇
  1955年   2篇
  1933年   2篇
  1932年   2篇
  193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991.
莫托萨拉铁锰矿床位于西天山阿吾拉勒成矿带东端,研究程度相对薄弱,在矿床成因方面存在热水沉积、沉积-热液改造、胶体化学沉积等争论。本文详细研究了莫托萨拉最上层锰矿及其围岩的矿物组成、结构构造和地球化学特征,并综合前人资料对整个铁锰矿床的成因做了进一步探讨。本研究首次在矿区发现了热液长石岩,其主要由钠长石、钾长石以及少量重晶石、霓石、锌铁黄长石等矿物组成,类似于"白烟型"热水沉积岩。莫托萨拉最上层锰矿主要由锰橄榄石、褐锰矿、红硅锰矿、磁锰铁矿以及少量重晶石、方铁锰矿等矿物组成,发育有典型的热水内碎屑结构,指示其沉积于海底热液喷流口附近。该层锰矿的Al/(Al+Fe+Mn)值很低(0~0.02)、Si/Al值较高(7.9~10.9)、Fe/Ti值很高(428~1353),通过UCC标准化后发现明显富集Zn、Ba、Pb等元素,而Co、Ni、Cu等元素未见富集,以上地球化学特征与现代海底热液成因铁锰沉积物一致。在Fe/Ti-Al/(Al+Fe+Mn)、Si O2-Al2O3、10×(Co+Ni+Cu)-Fe-Mn、100×(Zr+Ce+Y)-15×(Cu+Ni)-(Fe+Mn)/4等判别图中,莫托萨拉的锰矿层和铁矿层样品均落在海底热液沉积区。锰矿层和铁矿层的稀土元素经PAAS标准化后具有明显的Ce负异常、Eu正异常和Y正异常,与现代海底热液成因铁锰沉积物的稀土配分模式非常相似。综合分析本次研究的矿物学、岩石学、地球化学特征以及前人资料,本文认为莫托萨拉铁锰矿床为海相热水沉积成因,成矿与同期海底火山的间歇性活动密切相关,海底热液的化学组分、温度高低和活动强弱都具有明显的脉动性。莫托萨拉矿区铁锰共存但各自独立成矿,且铁锰分离程度较高,这在显生宙沉积型锰矿中独具特色。鉴于前人曾报道莫托萨拉铁矿石中存在菌藻类微生物化石,我们推测,该矿床的铁锰分离过程除了受控于沉积环境的氧化还原条件变化外,微生物的选择性氧化沉淀可能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值得开展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992.
亚州大陆东部濒太平洋地区存在着一系列北北东向的山脉(或岛屿)和平原(或海洋),它们呈长条状的形态相互平行,间隔斜列着,构成了一个规模宏大的隆拗相间的“多”字形构造型式。李四光教授早在1929年《东亚一些典型构造型式及其对大陆运动问题的意义》一文中就已有专门研究,后来在他的许多著作中将东亚出现的这一特有的构造型式称之为“新华夏构造体系”。  相似文献   
993.
本文首次报道了在苏鲁超高压变质带胡家岭地区石榴石辉石岩中发现的韭闪石出溶结构。该石榴石辉石岩是由石榴子石、单斜辉石以及镁铝尖晶石、钛铁矿和磁铁矿组成。在石榴子石巨斑晶中有单斜辉石包体,单斜辉石包体中又有石榴子石包体以及大量韭闪石出溶片晶和钛铁矿( 磁铁矿)出溶棒。单斜辉石中韭闪石出溶片晶呈平行条带状,其宽度在1~10μm之间。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观察韭闪石的(010)面平行于主晶透辉石的(010)面,且两者的界面在纳米尺度上是连续过渡的,证明韭闪石是出溶形成的。大量钛铁矿出溶棒的定向排列也显示出它们是自然出溶形成的。从单斜辉石出溶的矿物组合推测其原始单斜辉石成分中应富含H2O、Na和Ti,属高压型单斜辉石。该石榴石辉石岩经历了超高压变质作用后,在抬升减压过程中形成这些出溶结构。大量钛铁矿出溶棒均斜切韭闪石出溶片晶,表明该超高压岩石在减压过程中至少经历了两期以上导致温压明显变化的地质事件。  相似文献   
994.
本文使用美国NCAR—NCEP再分析的逐日资料,研究了1998年夏季青藏高原降水特征及大气准45d低频振荡(LFO)对长江流域低频降水的影响。研究表明,6月19日左右青藏高原雨季开始,青藏高原是水汽输送的汇区,青藏高原影响了我国东部的降水天气过程,使长江流域降水不均匀;青藏高原的大气低频振荡对东部地区低频降水也产生了影响,使低频降水带在青藏高原的东坡出现不连续现象。  相似文献   
995.
报表预审经验点滴@信志红$东营市气象局!山东东营257091 @陆剑虹$东营市气象局!山东东营257091 @薛凯$东营市气象局!山东东营257091  相似文献   
996.
利用浚县1965~1998年春季降水资料,分析了浚县春季旱涝特征,并利用春季降水周期方差分析结果,对春季旱涝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997.
新一代天气雷达在人工增雨中应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利用CINRAD配合常规天气分析,对福建省2002年上半年人工增雨作业条件和作业效果进行初步分析.结果表明CINRAD的应用不仅使人工增雨科学性提高,而且为人工增雨效果分析提供一些物理证据.  相似文献   
998.
报表预审经验点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信志红  陆剑红  薛凯 《气象》2003,29(5):17-17
预审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及时发现并解决测报工作中各种技术问题的疑点和难点 ,确保地面气象观测资料的准确可靠 ,以保证报表质量 ,做到“出门合格”。现就在预审工作中遇到的几个问题推荐几种相应的处理方法 ,以供同行们参考。①参照相对湿度区分轻雾与霾轻雾与霾均为水平能见度小于 10 0km的空气普遍混浊现象 ,区别在于轻雾是由已湿的吸湿性物质微粒构成 ,较潮湿 ,而霾是由大量极细微的尘粒或烟粒浮游在空中构成 ,较干燥。了解了这个性质 ,我们就可参照空气相对湿度的大小来辨别易发生混淆的轻雾与霾 ,一般判据可定为 6 0 %。②参考风速值辨…  相似文献   
999.
青藏高原1:25万区域地质调查地貌年代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高原隆升及剥蚀作用的复杂性与区域差异性以及高原恶劣的气候、地理条件,使得在青藏高原空白区1:25万区域地质调查中进行地貌年代学研究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由于地貌是高原隆升、环境演化、新构造运动等的信息载体,地貌年代有助于重塑这些地质作用的发生时间及发展过程,因此地貌年代学研究具有重要的技术意义。1:25万银石山幅的工作表明,地貌年代学调查对高原隆升及环境演化过程研究具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000.
兖腾—徐淮矿区地应力与井筒破裂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煤矿立井非采动破裂是一种矿井地质灾害,但对于立井破裂的原因有着多种认识,兖腾—徐淮矿区井筒发生破裂后,有一种观点认为造成井筒破裂的原因是该区内水平构造应力大所致,根据该矿区地应力与井筒破裂关系进行的分析研究,论证了该矿区的井筒破裂与水平构造应力并不存在着很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