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3篇
  免费   48篇
  国内免费   62篇
测绘学   32篇
大气科学   21篇
地球物理   16篇
地质学   128篇
海洋学   29篇
天文学   31篇
综合类   4篇
自然地理   3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201.
高原气象魂     
20 0 2年 9月中旬 ,我随团考察了西藏气象部门。西藏自然环境优美 ,但工作条件艰苦。所到之处 ,我被一种精神感动 ,那就是高原气象人的精神———高原气象魂。———题记蓝天 ,白云 ,雪山 ,碧水 ,好一块人间净土。喜玛拉雅 ,珠穆朗玛 ,更有那神秘宏伟的布达拉宫 ,伟大的自然遗产 ,宝贵的藏佛文化。这片神奇的土地上 ,分布着 39个测天哨卡 ,美丽的经幡丛中 ,最高的风向标竖立在海拔 480 0米。伴雪山而居 ,随白云而行 ,任天寒地冻 ,任雨雪风打。气压虽低 ,但他们对工作的要求标准高 ;虽缺氧 ,但他们不缺志。他们忍受着常人难以忍受的困苦艰难 …  相似文献   
202.
钝顶螺旋藻藻蓝蛋白提取纯化新工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钝顶螺旋藻(Spirulina platensis)中藻蓝蛋白的提取和纯化方法进行了改进。用磷酸盐缓冲液循环冻融联合超声波破碎法,50%硫酸铵沉淀获得藻蓝蛋白(phycocyanin,PC),提取率达到13.1%。粗蛋白提取液再经过两次羟基磷灰石柱(HA)层析和sephacryl-HR-200凝胶层析对其进行纯化,纯度达到4.71%。纯化后的PC在12%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中得到两条带,分别是α和β两个亚基,分子质量分别为21.4ku和17.0ku。结果表明,通过上述分离纯化过程得到了较高提取率和电泳纯度的藻蓝蛋白。  相似文献   
203.
利用岩石密度差异、磁性变化情况研究渭河盆地的一级断裂与二级断裂,分析了渭河盆地的三个重力异常带,异常带亦是主控断裂带,划分了盆地构造单元。  相似文献   
204.
为探究坑道聚焦直流激电法电流场分布特性及其探测影响因素,利用有限单元法对空间场正常电位和异常电位进行求解,基于Comsol软件构建均质三维地电探测模型,采用四面体网格自适应算法进行剖分,对比分析数值求解精度。研究聚焦电流场分布变化规律,确定聚焦效应电流比系数取值范围。沿掘进断面的正前方构造异常地质的三维地电模型,利用等效电阻率法正演模拟掘进断面面积、干扰体、聚焦效应电流比系数等因素对激电效应参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聚焦直流激电法对掘进断面前方不良地质体的探测具有较好的敏感性,坑道腔体内干扰体对目标异常体探测的影响可以忽略,旁侧干扰异常体距坑道底板距离越远,对目标异常体探测影响越小;增大掘进断面面积和聚焦效应电流比系数,可有效增加勘探距离。此研究可为聚焦直流激电法反演提供依据和参考,对推动聚焦电法勘探理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5.
羌塘盆地是青藏高原最大的含油气盆地,多年冻土广泛分布,具备良好的天然气水合物形成条件和找矿前景。基于羌塘盆地天然气水合物钻探试验井资料,从影响天然气水合物成藏角度提出了羌塘盆地3种主要的冻土结构类型,其中由冻融层、含冰沉积物冻土层、含冰基岩冻土层、非含冰基岩冻土层所组成的冻土结构最为常见。研究表明,冻土层结构对天然气水合物温压条件具有一定影响,当非含冰基岩冻土层存在时,其下伏的非冻土层的孔隙流体压力与上部冻土层的微孔和微裂隙特征紧密相关,有利于浅层烃类气体的封存和水合物的成藏。含冰冻土层冰地球化学特征指示冻土层形成的过程是大气降雪融化成水后未经蒸发作用直接渗入地下,受气候变冷影响,地层由浅往深逐渐冻结形成。同时,矿化度和阴、阳离子浓度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不同深度沉积物的物化性质。含冰冻土层对于浅层烃类气体封盖作用的定量评价显示,随着含冰饱和度的增加,甲烷气体渗透率降低,当含冰饱和度达到80%时,冻土层能完全有效地限制甲烷气体运移。由于在气候变暖因素的驱动下,冻土层不仅能通过温压条件来控制天然气水合物矿藏存在的空间范围,而且还限制着来自部分水合物分解所产生的烃类气体向浅部运移。因而推测,在青藏高原冻土区可能存在一个由断裂体系相关联的深部烃类储层、中部天然气水合物储层和浅部天然气藏组成的油气系统。  相似文献   
206.
灵山断裂北段位于广西钦州市灵山县,其活动性较强,但关于断裂沿线晚更新世以来的地质地貌特征目前还没有系统的研究报道。为了查明灵山断裂北段晚更新世以来的地质地貌特征,采用地质地貌详细调查、槽探、微地貌测量、OSL测年等方法,获得约17ka以及全新世以来的位移速率。结果表明:灵山断裂北段自晚更新世以来运动性质为右旋走滑兼正断,断裂沿线地质地貌主要表现为断错冲沟水系、冲洪积扇体变形、断错河流阶地、陡坎等;灵山断裂北段晚更新世以来活动明显,约17ka以来水平位移速率为1.27~1.54mm/a,垂直位移速率为0.53~0.65mm/a;全新世仍有活动,约2 360a以来水平位移速率为1.21~1.63mm/a,垂直位移速率为0.53mm/a。  相似文献   
207.
祁连山北缘早白垩世榆木山逆冲推覆构造与油气远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榆木山地处祁连山北缘与河西走廊南缘的盆山结合带,是青藏高原北缘高原隆升与扩展的关键构造带。野外地质调查与构造填图发现,祁连山北缘的榆木山地区发育大型逆冲推覆构造,逆冲推覆构造之下是被掩埋的、褶皱了的早白垩世早期沉积地层,并被随后的走滑断裂活动和走滑双重构造所改造。深地震反射和大地电磁剖面测量与解释的初步结果,验证了祁连山北缘断裂以北发育的逆冲推覆构造,榆木山北缘山系构成飞来峰构造,将早白垩世酒泉盆地的一个分支掩盖在前中生代地层之下。构造关系分析给出主期逆冲推覆作用的时限大致为早白垩世早期,反映了在新生代印度—亚洲碰撞之前存在一期强烈的晚中生代构造挤压事件。逆冲推覆构造之下发现白垩纪盆地油气显示,扩展了该地区油气前景。  相似文献   
208.
祁连造山带处在特提斯构造域的北缘,经历了早古生代原特提斯洋发育以来的构造演化,是青藏高原东北缘高原隆升与扩展的关键构造带。本文依据区域地质调查与构造地质填图,结合前人地球物理场资料,阐述了中国西北和祁连造山带断裂构造体系特征。通过超宽频大地电磁测深(MT)剖面数据采集处理,以及浅、中—深层电性剖面反演与构造解释,分析了祁连造山带全地壳深部结构特征与盆山耦合关系,揭示了原特提斯洋构造域北祁连洋板块向南和向北进行双向俯冲的化石俯冲带深部结构特征;俯冲消减的北祁连洋板块的宽度约在600 km以上。其中,北祁连洋向南在柴达木—祁连地块之下的俯冲作用角度较缓,俯冲带向南延伸的距离较远,其俯冲断离的板片可以达到现今柴达木盆地的北缘;北祁连洋向北的俯冲作用产状较陡,其俯冲断离的板片具有向南陡倾的产状倒转特征,可能与中生代以来、特别是印度—亚洲大陆碰撞的远程效应引起的挤压构造变形有关。大地电磁测深剖面的浅层反演与构造解释,验证了祁连山北缘断裂以北发育的榆木山逆冲推覆构造,榆木山构成飞来峰构造,将早白垩世酒泉盆地的一个分支掩盖在外来的逆冲推覆体之下;飞来峰之下具有油气勘查前景。根据早白垩世晚期普遍发育的伸展作用,限定榆木山逆冲推覆构造发育的时间在早白垩世早期,从而提供了青藏高原北缘早白垩世早期高原隆升与扩展的证据。综合前人资料和本研究成果,建立了祁连造山带自新元古代以来的构造演化概念模型。  相似文献   
209.
中亚造山带西部的西准噶尔地区是古生代洋陆构造转换最显著的地区之一,但是关于该地区洋陆转换的具体时间和地壳演化至今仍存在诸多争议。本文以西准噶尔地区的庙尔沟岩体及其西北侧新发现的柱状节理流纹岩为研究对象,通过锆石U-Pb定年的方法,判断庙尔沟岩体的年龄为302.8~308.8 Ma,柱状节理流纹岩的年龄为303.6~294.5 Ma。锆石Lu-Hf同位素测试结果显示,庙尔沟岩体和柱状节理流纹岩都具有相似的高~(176)Hf/~(177)Hf值和高正ε_(Hf)(t)值,具有亏损地幔的源区属性,可能来源于下地壳底部残余洋壳或火山岛弧等新生地壳发生部分熔融。结合区域地质资料和前人研究成果,将西准噶尔地区由大洋俯冲向陆内环境转变的时间限定为晚石炭—早二叠世,其基底可能是以新元古代晚期—晚古生代形成的年轻洋壳和岛弧为主,不存在古老的结晶基底。  相似文献   
210.
针对生态敏感型海岛开发难以决策,特别是无法定量的难题,首次采用层次分析法,综合考虑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环境影响三方面因素,建立4层10指标2方案综合决策系统,并将其应用于江苏沿海开发规划环评的前三岛、西太阳沙开发决策研究中。结果表明,该决策系统能够客观体现系统要素的全面影响,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实用价值,对沿海开发中各类生态敏感海岛及沙洲的开发决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