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9篇
  免费   58篇
  国内免费   79篇
测绘学   31篇
大气科学   28篇
地球物理   78篇
地质学   200篇
海洋学   23篇
天文学   5篇
综合类   22篇
自然地理   3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73年   2篇
  1962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2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86 毫秒
61.
黄土是公认的三大古气候记录载体之一,全新世黄土由于位于顶层极易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故研究程度不高.最近在甘肃会宁白草塬发现一个沉积连续、分辨率高、且保存完整的全新世黄土剖面,该剖面忠实地记录了全新世古气候演化,能够很好地与三宝洞和葫芦洞石笋氧同位素记录全新世古气候进行对比:二者共同记录了约12.5 ~11.5ka之间的Younger Dryas冷干事件;约10.5 ~5.2ka全新世适宜期,但是适宜期中气候变化具有不稳定性;5.2ka至今,气候较全新世适宜期慢慢变干变冷,二者相互印证了东亚季风区全新世古气候演化的一般过程;而驱动二者演化主要因素是太阳辐射量的变化.位于黄土高原西北边缘的会宁白草塬剖面中的磁化率和粒度两参数相比较:粒度较磁化率波动更频繁,记录古气候变化更灵敏.  相似文献   
62.
塔里木板块东北部坡北岩体内橄榄辉长苏长岩岩石成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坡北岩体位于塔里木板块东北部,由5个阶段的岩浆作用形成,其中,第二阶段岩浆作用形成的侵入体岩石类型单一,主要为橄榄辉长苏长岩,局部有零星的辉长苏长岩和斜长岩。岩石的SiO2—FeO/MgO图解显示其化学组成为钙碱性系列,但单斜辉石的Al2O3—SiO2及n(Si)—n(Al)图解表明母岩浆为拉斑玄武质岩浆。岩浆演化方向与岩石化学系列的转化是同化混染作用的结果,侵入体遭受了长城系古硐井岩群1.38%~3.15%的混染。原生岩浆为MgO含量约7.31%的玄武质岩浆。岩石的TiO2、Na2O、K2O、稀土元素、大离子亲石元素丰度均很低;除一件样品外,其余岩石的εNd(t)值为+2.54~+2.81,这些特征表明岩浆源区属亏损型大陆岩石圈地幔。岩浆在结晶过程中处于物理化学条件相对稳定的近平衡状态,局部不平衡分离结晶形成堆晶结构和纹层状构造,岩浆结晶温度约为1070℃。由于岩浆源区熔融程度低,导致原生岩浆贫硫,且岩浆在演化过程中没有经历充分的分离结晶作用,这些因素使得橄榄辉长苏长岩侵入体不具备硫达到过饱和进而发生铜镍硫化物熔离成矿的潜力。  相似文献   
63.
新疆北山地区罗东镁铁质-超镁铁质层状岩体岩石成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罗东镁铁质-超镁铁质岩体位于塔里木板块东北部的新疆北山地区,岩体平面形态为眼球状,出露面积约2.1 km2.由纯橄岩、单辉橄榄岩、斜长二辉橄榄岩、橄榄二辉岩、方辉辉石岩、橄长岩、橄榄辉长岩、辉长岩、苏长辉长岩和淡色辉长岩组成,堆晶结构和堆晶韵律发育,属于层状岩体.岩浆演化过程中主要分离结晶/堆晶相是橄榄石和单斜辉石,此...  相似文献   
64.
查岗诺尔铁矿床位于伊犁地块北缘博罗科努岛弧带.矿区广泛出露石炭纪火山岩.矿区的主要矿物共生组合为磁铁矿+石榴石+阳起石(绿帘石)组合.矿床大致可以分为早、中、晚三个成矿期.矿床是由富铁的安山质岩浆分异形成,并且后期受到热液作用的叠加改造.隐爆作用伴随整个成矿过程.该矿床成因上属于受到热液作用叠加改造的火山岩型铁矿床.  相似文献   
65.
珠江三角洲滨海小流域离子化学特征及来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中山大学滨海小流域水循环综合试验基地内雨水、河水和地下水离子组分的基础上,讨论了该小流域内水体离子化学组分的特征及来源。结果显示:①河水中TDS变化范围为28.97~44.64 mg/l,平均值为33.90 mg/l;在离子化学组成中,阳离子以Na++K+为主,阴离子以Cl-和HCO3-为主;雨水中TDS的变化范围为0.88~26.07 mg/l,平均值为8.42 mg/l,离子含量变化幅度较大;地下水TDS变化范围为39.49~113.16 mg/l,均值为58.11 mg/l,约为流域河水的2倍,雨水的7倍;②海盐沉降中Ca2+、Mg2+、Na+、K+、SO42-的贡献率:雨季分别为6%、60%、47%、2%和15%,旱季分别为3%、41%、54%、2%、9%;③硅酸盐风化中,雨季:(Ca/Na)sil=0.31,(Mg/K)sil=0.21;旱季:(Ca/Na)sil=0.36,(Mg/K)sil=0.27;CO2消耗率为12.4 t/(km2.a);④河水中的NO3-和(SO42-)res主要来源于大气酸沉降,且具有旱季含量低、雨季含量高的特点;⑤R1潜水井受到一定程度的NO3-污染,NO3-的...  相似文献   
66.
江西相山火山-侵入杂岩体锆石SHRIMP定年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采用锆石SHRIMP微区U-Pb测年技术,测定了江西相山铀矿田火山-侵入杂岩的时代。采自于相山西北部的石马山和西部南陂的鹅湖岭组碎斑熔岩的SHRIMP锆石206Pb/238U表面年龄加权平均值分别为(134.6±1.0)Ma(MSWD=1.5)和(134.1±1.0)Ma(MSWD=0.65),可以限定相山第二火山喷发旋回的结束时代为134 Ma;采自于相山北部巴泉和南部浯漳的似斑状花岗岩的SHRIMP锆石206Pb/238U表面年龄加权平均值为(133.3±0.8)Ma(MSWD=0.82)和(134.7±0.9)Ma(MSWD=1.08),与碎斑熔岩的年龄在误差范围内基本一致,结合野外地质事实和前人的地球化学测试分析结果,确认碎斑熔岩和似斑状花岗岩属于同期、同来源的火山喷发-侵入的产物,形成于134~133 Ma。书堂钻孔ZK111A-1中打鼓顶组顶部流纹英安岩的锆石206Pb/238U表面年龄加权平均值为(141.6±1.7)Ma(MSWD=0.9),表明第一旋回火山喷发的时代应结束于142 Ma,大部分属于晚侏罗世火山活动。岗上英钻孔岩心中石英二长花岗斑岩的锆石206Pb/238U表面年龄加权平均值为(136.4±1.0)Ma(MSWD=1.7),如意亭剖面第二采石场流纹质英安斑岩的锆石206Pb/238U表面年龄加权平均值为(137.4±1.7)Ma(MSWD=1.11);推测这两者应属于早晚两期火山喷发旋回间隔期的次火山-侵入岩,进而限定136~137 Ma为相山两期火山喷发旋回的间隔时期。综合前人资料和本文测试分析结果,可将相山火山喷发第二旋回鹅湖岭组的时代限定为136~133 Ma,应属于早白垩世的火山活动,进而认为将相山地区"鹅湖岭组"的地层时代划归为早白垩世较为合适。  相似文献   
67.
暴时环电流不对称性的地面磁场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东经20°子午链和北纬30°纬圈链台站地磁场日分量的分钟值数据,分析了2004年11月07-10日期间赤道环电流不对称性的时间演化特征.利用UT_MLT和UT_MLAT等值图来监测H分量的地方时分布、纬向分布和时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①UT_MLT等值线图清楚地显示,在急始之后的初相,日分量主要在正午附近增强,表明磁层顶查普曼一法拉罗电流所产生的地磁效应是主要原因.主相期间H分量最大负值出现在昏侧,表明环电流呈明显的晨一昏不对称分布.②UT_MLAT等值线图显示,磁暴期间磁扰变幅随纬度增高而减小,与Dst指数有很好的对应关系.磁扰的纬向分布提供了描述暴时环电流能量时间变化的新视点.③H分量的UT_MLT和UT_MLAT等值线图为实时监测环电流的时空分布提供了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68.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NCEPFNL(1°×1°)再分析资料及WRF模式模拟资料,对2017年7月26日一次发生在陇中和陕北的大暴雨天气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西风槽、副热带高压和切变线是此次暴雨过程的主要高空影响系统,地面影响系统为冷锋和热低压.WRF模式β中尺度诊断发现,陇中暴雨区位于700hPa气旋式切边辐合区,...  相似文献   
69.
综述了湛江港、雷州湾的地理环境、气候、海岸水文、水化、水产资源等基本情况,介绍了鱼、虾、贝、藻的生产历史和现状,提出了资源开发利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70.
北极是全球气候和环境变化的驱动器之一,获取北极海冰的时空特征和变化规律对研究北极以及全球气候变化意义重大。格陵兰海是北极海冰剧烈变化的区域之一,采用CryoSat-2的雷达测高数据,获取了格陵兰海的海冰干舷高分布,并利用波弗特环流计划(BGEP)仰视声呐(ULS)数据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表明,格陵兰海海冰干舷高和分布范围存在明显的季节性变化特征,具体体现在格陵兰海海冰从10月份进入冻结期开始,海冰分布范围不断扩张,海冰干舷高也逐渐增大,2月份平均干舷高达到最大(0.2 m),之后格陵兰海海冰开始消融,覆盖范围不断内缩,9月海冰干舷高降至最小(0.13 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