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68篇
测绘学   4篇
地球物理   4篇
地质学   134篇
海洋学   3篇
综合类   9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9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2篇
  196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1983年8月15日至8月27日,在1983年11月7日菏泽5.9级地震震中以南40公里的河南省兰考县堌阳、爪营两地的24平方公里范围内,发现38眼农用机井出现水、气 异常现象。这些异常现象表现为井水翻花、冒泡、 发响,并逸出可燃气体。因各井可燃气体含量和 浓度不同,故可燃程度也不一样,有的井孔点燃时  相似文献   
102.
<正> 青藏高原位于亚洲大陆的南部、中国境内的西南部,它具有独特的自然地理景观,平均海拔高度为4.5—5km,是地球上时代最新的造山带。早在19世纪末叶,喜马拉雅山曾作为地壳均衡假说的起源地,该区发现了巨型的推覆构造,该区地壳结构所显示的纵横不均一性,该区为现代的地震活动区,以及高原独特的隆升和演化等,一直是国内外地球科学家所感兴趣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3.
我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球科学部学科评审组的工作已经三年了。通过参加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奖评审工作的实践,不但使我学习到许多科学知识和科学管理经验,而且在改善运行机制,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方面,获得许多有益的启示。地球科学部在成立仅两年的时间内,团结内外,依靠专家,精心组织,勇于开拓,初步建立起一套比较严密的工作制度、程序和办法,开展了富有成效的科学评审工作。  相似文献   
104.
中国岩石圈构造单元   总被引:21,自引:10,他引:2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廷栋 《中国地质》2006,33(4):700-710
笔者根据地壳表层构造与深部构造相结合原则,提出岩石圈构造单元划分应遵循的6条原则。根据地质和地球化学,特别是地球物理场所显示的特征,以贺兰山—川滇南北构造带为界,初步把中国大陆及邻近海域划分为中亚岩石圈构造域和东亚岩石圈构造域2个一级岩石圈构造单元,并进一步划分出6个二级构造单元:西域岩石圈块体、青藏岩石圈块体、松辽岩石圈块体、华北岩石圈块体、华南岩石圈块体、南海岩石圈块体,分别阐述了它们的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主要特征。最后,就岩石圈构造单元划分的几个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05.
中国大陆岩石圈岩石学结构、类型与不均一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中国大陆的地质特征和现今地球物理特征,区分不同地区的岩石圈类型;依据岩石学方法、地球演化模型、地震波速与成分的关系等综合方法,建立了相应类型岩石圈的岩石学结构;根据岩石圈的动力学性质,划分出中国大陆克拉通、造山带、裂谷、边缘海洋壳和岛弧等5大岩石圈类型,首次构建出中国大陆岩石圈岩石学结构模型,展示了中国大陆岩石圈的不均一特征。  相似文献   
106.
中国区域地质研究的十大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廷栋  刘勇  丁孝忠  庞健峰 《地质学报》2022,96(5):1544-1581
今年,欣逢中国地质学会成立100周年,特以此文恭贺中国地质学会百年来所取得的光辉成就和对中国地质事业发展做出的卓越贡献。2008年,中国地质调查局下达了重编中国区域地质志的科研项目。经过十多年志书的编写获得了诸多创新性的区域地质研究成果,主要成果可以概括为十个方面:① 大幅度地提高了全国地质研究程度和地质科技水平;② 提出发展洋板块地质的学术思想,初步建立了洋板块地质构架; ③ 地层研究取得重要新进展,完成全国显生宙构造- 地层区划和地层格架研究; ④ 开启了蛇绿岩研究新思路,拓宽了蛇绿岩研究范围; ⑤ 前寒武纪地质研究获颠覆性科学成果,阐明了太古宙地壳演化规律,提出中—新元古界新的划分方案; ⑥ 取得多项岩浆岩创新性科研成果,建立了中国及邻区侵入岩时空演化格架;⑦ 中国地质构造研究获突破性进展;⑧ 地球深部探测研究步入国际先进行列,建立了全方位“深地”探测研究科技支撑体系;⑨ 为资源环境评价开辟了新方向,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调查研究取得长足进展; ⑩ 探索了地质图件研编新模式,总结了地质制图的基本经验。  相似文献   
107.
“八五”期间我国南极固体地球科学研究成果和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08.
<正>丁文江先生(1887—1936)在20世纪中国科学文化界占有重要地位,是中国地质事业的主要创始者和奠基人之一,是我国地质科学的先驱,是享誉中外的科学大师和著名的社会活动家。他知识渊博、学贯中西、热爱祖国、忠诚地质事业。他不但是一位杰出的地质学家和地理学家,而且在考古学、人类学、动物学、测绘学、地图学、历史学等领域,也建树颇多。黄汲清先生在1988年提出中国早期地质事  相似文献   
109.
西太平洋岛弧研究动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廷栋 《地学前缘》1999,6(3):20-20
板块汇聚带和岛弧带是最重要的造山带类型,西太平洋板块汇聚带和岛抓带是最典型的地区,近年的研究取得了许多新的进展:(1)日本列岛是一个地体集合体。Ichikawa(1992)厘定出3组18个地体:①前件罗纪地体,主要分布于西南日本北带,包括飞弹-隐岐地体,飞弹外带构造带,Akiyoshi,Suo,舞鹤及Ultra-Tamba6个地体;②侏罗纪-早白垩世地体,分布于中带,包括Chizu与Mino、三波川、北Chichibu、南Chichibu、北北上川、黑濑川等9个地体;③白垩纪一中新生代地体,由西南日本的四万十地体群、中北海道的日高地体群和东北海道的根室地体…  相似文献   
110.
郑洪伟  李廷栋  贺日政 《地球科学》2020,45(11):4187-4197
远震层析成像结果所揭示的华北板块东南向俯冲到扬子板块之下对于重新认识长江中下游地区成矿机制具有重要意义.利用来自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包括湖北、河南、安徽、江西、浙江、江苏等省级地震台网记录的波形数据对长江中下游地区深部结构进行了远震P波层析成像反演.综合研究结果显示,三叠纪华北与扬子板块俯冲碰撞,华北板块越过郯庐断裂带,向东南俯冲到扬子板块之下.推断板块碰撞的深部缝合线在郯庐断裂带以西位于大别造山带以南,在郯庐断裂带以东位于长江一线.经历后期的中生代构造转换过程,该带发生活化,成为中生代含矿岩浆和流体上升的通道,并形成著名的大型成矿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