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18篇
测绘学   10篇
大气科学   22篇
地球物理   7篇
地质学   49篇
海洋学   17篇
综合类   12篇
自然地理   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71.
森林资源空间数据更新的时空数据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可以实现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统一存贮、管理和数据更新,但往往缺失时间数据,较难实现历史查询。本文以森林小班数据为例,分析林木自然生长以外数据更新的空间形态变化,使用图论对森林资源小班数据更新的时空信息进行描述,在此基础上构建森林资源更新的时空数据模型,此模型能够方便地进行历史查询分析。  相似文献   
72.
<正>作为城市更新的重要内容之一,“城中村”改造一头连着民生保障,一头连着城市发展。中西部欠发达农业城市“城中村”土地利用率低、社会治理、建筑安全、消防隐患等问题严重,急需实施改造。近年来,濮阳市委、市政府以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为抓手,紧盯目标任务,扎实推进“城中村”改造项目,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探索出切实管用的方式方法,促进了安置房建设、资金筹措、村民回迁等工作。  相似文献   
73.
李建军  张军龙  蔡瑶瑶 《地震》2017,37(1):103-111
东昆仑断裂带是青藏高原东北部一条重要的断裂, 具有明显的分段活动性。 现代在不同段发生过多次由东向西迁移的强震, 连接形成千余公里长的地表破裂带。 各段历史地震调查、 古地震、 复发周期和滑动速率等研究表明东昆仑断裂带存在两个地震空区, 其中玛曲段地震空区的危险性大, 最大潜在地震矩震级不小于7.5。  相似文献   
74.
用固相反应法制备了Ba1-xSrxTiO3(BST)及Ba0.6-xPbxSr0.4TiO3(BPST)陶瓷,通过XRD,FESEM和拉曼谱分析了Pb掺杂对Ba0.6Sr0.4TiO3样品的晶格、相变及表面形貌的影响.测试了BST及B  相似文献   
75.
利用 2步 PCR检测技术对湛江和阳西地区的虾苗进行白斑综合病杆状病毒 ( WSSV)检测。在仔虾 2日龄最早检测到病毒 ,有 2 5%的虾苗带有 WSSV病毒。带病毒虾苗和不带病毒虾苗分别在不同养殖模式的养殖过程中跟踪。前者在湛江湖光镇普通虾塘跟踪养殖 ,它们在变化的环境中容易发病 ,p H、盐度和温度是重要的诱发因子 ,在养殖 50~ 60 d时发病死亡 ;后者在高位池和普通池养殖跟踪 ,它们对变化的环境有较大的适应性 ,养殖时间为 80~ 1 1 0 d,在相对优良的养殖技术条件下大部分可望养殖成功。环境中有 WSSV病原传入 ,不带病毒虾苗在养殖后期可以带有 WSSV病毒 ,出现白斑虾。跟踪的普通池有爆发病害 ,但是时间延后 ,跟踪的高位池没有爆发病害。  相似文献   
76.
研究了延迟投饵对裸项栉鰕虎鱼仔鱼存活、摄食及生长等方面的影响。实验设1个饥饿对照组(设10个平行)和5个延迟投饵组(各设4个平行),分别在孵化后第1、2、3、4和5d开始投喂褶皱臂尾轮虫。实验结果表明裸项栉鰕虎鱼仔鱼初次摄食时间为孵化后第1天,第3~4天时进入PNR期;初次摄食率以孵化后第2天最高,为54.55%,之后随日龄的增大而显著下降;仔鱼的存活率随延迟投饵天数的增加而显著降低;体长增长率的变化趋势与此相似。本研究表明:对裸项栉鰕虎鱼仔鱼进行投饵的最适时间为孵化后第1天。  相似文献   
77.
为探讨迟缓爱德华菌(Edwarsiellatarda)入侵途径,建立感染模型,作者通过电转化法构建GFP标记的迟缓爱德华菌EtMc1512(质粒PMDpp-EGFP),实验设立浸泡组、腹腔注射组和肌肉注射组,感染后采集各组实验诸氏鲻虾虎鱼(Mugilogobius chulae)血液、鳃、肝脏、肠、肌肉,培养法统计分析各组织中的荧光细菌数;浸泡组取样时间为0、2、4、6、8、12、24 h,腹腔注射组和肌肉注射组取样时间为6、12、24、48、72、96h。结果显示,构建的EtMc1512-GFP具有较强荧光,GFP标记前后菌株毒力基因(citC、mukF、esrB、katB、fimA、gadB)检测结果均为阳性。浸泡感染后实验鱼各组织内的荧光菌随时间表现为先升后降的趋势,最高菌量出现在肠道(2.51×106CFU/g),其次为鳃(4.19×104CFU/g)、血液(1.65×104CFU/g),肠道荧光菌显著高于其他组织(P0.05);腹腔注射感染后肝脏(4.55×106CFU/g)和血液(4.65×106CFU/g)菌量最高;肌肉注射感染后肌肉在48h首先检出荧光菌,血液(2.93×104 CFU/g)菌量最高。结果表明,肠道、肝脏和肌肉分别是迟缓爱德华菌浸泡感染、腹腔注射感染和肌肉注射感染诸氏鲻虾虎鱼的主要组织器官,在自然条件下迟缓爱德华菌经口感染诸氏鲻虾虎鱼风险较高。  相似文献   
78.
以含矿热液活动为联结点,将赋矿围岩与岩体作为一个整体系统,研究罕达盖矽卡岩型铁铜矿化试验区钻孔内的岩石经含矿热液作用后稀土元素的含量变化,认为依据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不仅可以判断矿床(化)成因,还可以识别成矿流体特征及成矿元素迁移的物理—化学控制因素。研究表明,试验区矽卡岩型铁铜矿石是含矿热液接触交代形成的;含矿热液温度相对较高,具有贫∑REE、富HREE和Ce等特征。这些发现使应用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进行找矿具备了一定的潜力,为扩展地球化学勘查新指标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9.
李建军  王瑞 《海洋通报》2011,30(1):104-107
总结了目前常用的几种DNA测序技术原理、特点及其在海洋生物中的应用.展望了新技术的发展方向,以及对海洋生物研究的影响.DNA测序技术的快速发展,必将对海洋生物基础研究产生重要推动作用,为分子育种技术的发展提供基础支持,加快重要海水经济物种的新品种培育进程.  相似文献   
80.
本在自制的电经学发光仪上,对钴(II)离子催化鲁米诺的电致化学发光进行了研究。在KCl-KOH介质中,当施加正负矩形脉冲于Pt电极上时,可使鲁米诺碱性水溶液产生发光,痕量Co(II)可催化该体系发光,借此对痕量Co(II)进行测定,在所拟定的实验条件下,钴量在2.0×10^-10-1.0×10^-8g/ml范围内与光强度有良好的线性关系,该方法装置,操作简单,发光峰形好,灵敏度高,选择性较好,本还对该本系的电致化学发光的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