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8篇
  免费   73篇
  国内免费   99篇
测绘学   19篇
大气科学   23篇
地球物理   21篇
地质学   333篇
海洋学   14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8篇
自然地理   3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8年   4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61.
“0811”暴雨过程中MCC与一般暴雨云团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T639 1°×1°分析场、FY-2红外云图、红外辐射亮温(TBB)、闪电定位和气柱水汽总量等资料,对2010年8月11日发生在山西南部暴雨过程(即"0811"暴雨过程)中的中尺度对流复合体(MCC)和其北部的一般暴雨云团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山西北部暴雨带主要由6个β中尺度对流云团生成、发展及合并造成;山西南部区域性暴雨则由MCC的生成、发展、东移所引发。(2)山西北部的暴雨云团在850hPa暖切变线南部生成和发展,并在地面切变线附近合并;山西南部的MCC由3个β中尺度对流云团发生、发展及合并形成,该对流云团在700hPa次天气尺度切变线上触发生成;MCC发展、成熟阶段,α中尺度云团沿925hPa暖切变线东移;减弱阶段,随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南退而南压。(3)在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进北抬的背景下,同一次暴雨过程中,MCC发生在5 880gpm边缘弱的斜压环境中,高层则出现在高压北侧的反气旋环流中;一般暴雨云团发生在5 840gpm边缘较强的斜压环境中,高层则出现在急流入口区的右侧。(4)MCC作为大型的中尺度对流系统,不但对低层高温高湿能量的需求比一般暴雨云团更多,而且在垂直方向上,要求湿层、高能舌及暖温结构更深厚。(5)山西南部MCC影响区和5 880gpm线边缘为负地闪覆盖区,正地闪主要出现在其北部一般暴雨云团影响区和5 840gpm线附近。与MCC相比,一般暴雨云团影响下,局地闪电开始及闪电峰值的出现较降水的开始及降水峰值的出现有更多的提前量。(6)山西北部暴雨云团出现在气柱水汽总量梯度的大值区及水汽锋上;山西南部MCC则出现在水汽锋南侧气柱水汽总量的大值区。气柱水汽总量对"0811"暴雨过程有36h的提前量,对暴雨的落区有很好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62.
新疆喀拉通克铜镍硫化物矿床成矿岩浆作用过程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喀拉通克铜镍硫化物矿床3个主要含矿镁铁质岩体的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和铂族元素组成分析及母岩浆组成估算结果表明:3个岩体中不同类型岩石的主要氧化物含量的变化具玄武质岩浆结晶分异的特征;在MgO含量为10%~15%区间,SiO2含量迅速增高;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原始地幔标准化配分模式相似,具Nb和Ta亏损,K、Sr富集的特征.与1号和2号岩体相比,3号岩体中大离子亲石元素及轻稀土元素相对富集,(La/Yb)N介于6.8~9.2之间,δEu显示轻微负异常,在460 m深度表现出Cu-Ni等成矿元素与SiO2含量同时剧变的特征,铂族元素配分模式与2号岩体相似.上述结果显示,3个岩体可能是同源岩浆不同期次的产物,原始岩浆为高镁玄武岩浆.成矿岩浆演化过程中经历的岩浆分离结晶作用和富硅地壳组分混染可能是成矿岩浆硫饱和及硫化物熔离的主要诱因.  相似文献   
63.
FITS数据文件的检索和访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普适图像传输系统(Flexible Image Transport System,FITS)是天文学领域应用最广泛的数据格式.自从20世纪80年代FITS格式被国际天文联合会(IAU)正式公布为国际标准以来,大部分的天文数据都是以FITS文件的形式在世界各地的数据中心和天文学家手中保存和交换.采用文件系统方式保存管理的FITS数据文件,很难适应程序化的检索和定位需求.随着FITS文件数量的不断增加以及虚拟天文台技术的发展,为这些以文件形式保存的天文数据提供检索功能的需求越来越迫切.FITS头以关键词值对的形式确切定义了所属FITS文件的结构,还提供了数据本身诸多特性的重要信息.FITS头中保存的这些信息可以满足大部分FITS数据文件查询检索的需求.将FITS头中的信息利用数据库来保存和管理,可以极大的方便对FITS文件的检索和定位.FITS头归档入库系统(FitHAS)是中国虚拟天文台项目开发的一个简单实用的FITS头信息归档入库工具,能够方便的将单个或者多个FITS文件的主FITS头信息导入到数据库中,为FITS数据文件的查询检索奠定基础,进而为虚拟天文台等更高层次的数据访问服务部署创造条件.本文介绍FITS数据格式,FITS头的基本结构;探讨虚拟天文台环境下FITS数据文件检索定位的实现方式;阐述FitHAS的功能特点、设计开发和使用方法.  相似文献   
64.
东昆仑造山带有众多基性-超基性岩体,但目前仅在夏日哈木Ⅰ号岩体发现有超大型镍矿。对其含矿性特点与形成机理的研究有助于东昆仑地区的铜镍矿勘查。笔者梳理了目前诸多学者对夏日哈木铜镍矿的研究工作,并结合野外实际,发现铁质系列的镁铁-超镁铁质岩体才可能形成有经济价值的岩浆铜镍矿体,镁质系列的镁铁-超镁铁质岩体不可能成就大规模岩浆铜镍硫化物矿体;大断裂为地幔岩浆上侵提供了有利条件;分异良好的超基性岩体更具有成铜镍矿的潜力;结晶分异促进了硫化物饱和,地壳硫混染是成矿的关键;橄榄石和单斜辉石具有低的CaO和FeO含量的岩体特征,更有利于成铜镍矿。  相似文献   
65.
黑河流域生态-水文过程集成研究是我国近年来干旱半干旱地区的研究热点,气候变化条件下流域生态-水文过程的响应机制是其中一个重要科学问题。基于1956-2015年黑河流域气温、湿度、降水观测数据及多个大气环流特征量监测资料,采用小波分析方法研究了流域气象要素与大气环流特征量的周期性及遥相关。结果表明:(1)流域气温与大气环流特征量的遥相关关系最为明显,湿度、降水次之。(2)气温与Ni?o3.4 SSTA、SOI的显著遥相关共同周期为12~16 a,与NAO、AO为9~11 a,与WP遥相关周期为5~9 a,与PDO为8~15 a。(3)湿度与NAO遥相关周期为4~5 a,与POL为3~6 a,与WP为9~15 a,与PNA为2~8 a。(4)降水与Ni?o3.4 SSTA遥相关周期为9~15 a,与NAO为2~4 a,与AO为3~7 a,与POL为11~19 a,与WP为9~14 a。(5)上述各遥相关周期的地域分布、显著时段与时滞特征各有差异。本文研究有助于加深流域气象要素对环流特征量响应机制的认识,为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内陆河流域严峻的水-生态问题的解决及水资源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6.
作为勘查和开发直接对象的含金地质体是金矿床工业价值的决定性要素,是金矿床地质特征的本质规定,也是人们最易识别和掌握的直观标志,以此作为金矿床工业类型的分类基础,划分出10类金矿床:(1)石英脉型;(2)糜棱岩型;(3)蚀变碎裂岩型;(4)冰长石-绢云母石英脉型;(5)角砾岩型;(6)矽卡岩型;(7)微细浸染型;(8)红土型;(9)铁帽型;(10)砂砾层型  相似文献   
67.
东准噶尔造山带泥盆系沉积相及古地理环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东准噶尔造山带纸房地区自晚志留世—泥盆纪可划分为哈甫提克山、绵脊梁、色克森巴依、塔克札勒、博格达五个构造沉积区。各个构造沉积区的沉积盆地内有各自的沉积相特征 ,且反映不同的古地理环境。晚志留世—早泥盆世早期海域自西向东逐渐扩大 ,在其加里东期地体 (微地块 )外围形成近 EW向带状海槽 ,为滨海环境 ;早泥盆世晚期—中泥盆世形成全区域性海侵 ,从滨浅海—半深海环境均存在 ,以滨浅海为主 ;晚泥盆世为多岛洋的鼎盛时期 ,属有限洋盆。自北往南为海陆过渡环境—浅海环境—半深海环境  相似文献   
68.
新疆蛇绿岩就位机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蛇绿岩是古代大洋岩石圈的残片 ,但它并不代表正常的洋壳 ,也不能无条件的与现代大洋进行对比。因为蛇绿岩形成环境具有多样性 ,既可以形成于大洋 ,也可以形成于洋中脊、弧后盆地、弧前盆地、岛弧、被动大陆边缘或小洋盆等。蛇绿岩可以形成于多种构造环境 ,在就位机制上也应存在多样化 ,依据新疆实际 ,将蛇绿岩分为 5种就位机制即 :克拉麦里型 (特提斯型 )、特克斯型 (环太平洋型 )、阔克萨勒型 (底辟型 )、唐巴勒型 (过渡型 )、西昆仑仰冲型 (特罗多斯型 )等  相似文献   
69.
前人曾在东准噶尔双井子以东地区进行 1∶ 5万地质调查时 ,依据蛇绿岩建造的产出状况及构造侵位的特征 ,将蛇绿岩建造全部单元及岛弧或弧前盆地的火山岩建造 ,从南明水组解体出来 ,建立了“元湖组”。目前认为蛇绿混杂岩带是洋盆闭合时洋壳残片构造侵位到陆壳之中的产物 ,为无序层序 ,相当于造山带非史密斯地层学划分类型的构造混杂体类 ,即由构造包体和基质两大部分组成。构造包体是由蛇绿岩及其上覆岩系的远洋沉积物组成 ;基质包括不同时代 ,或同时代不同岩石的地层单元。“元湖组”具有“超群”的概念。对克拉麦里东双井子地区蛇绿混杂岩带 1∶ 5万地质填图等级体系划分重新厘定 ,将构造包体部分建立“元湖岩群”,其蛇绿岩部分建立“柳树泉岩组”;枕状熔岩及远洋沉积物建立“阔什喀尔苏岩组”。对于基质中所有组成单位建立“哲兰德岩群”,早石炭世陆缘沉积的正常碎屑岩仍采用“南明水组”,而火山岩建造建立“喀腊卡特岩组”。依据填图精度的要求可划分“段或岩段”、“层或岩层  相似文献   
70.
克拉麦里—塔克札勒—大黑山蛇绿岩建造稀土元素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克拉麦里—塔克札勒—大黑山蛇绿岩建造稀土元素含量由变质橄榄岩—堆积橄榄岩—堆积辉长岩—玄武岩有规律增高 ,总体表现为轻稀土弱富集 ,L/H值大多数大于 1,局部有轻稀土亏损的特征。蛇绿岩建造各单元间稀土元素分布模式不尽相同 ,即使是同一单元在不同地段亦有差异 ,反映地幔岩浆的复杂性。基性熔岩稀土元素分布模式既有洋脊玄武岩的平坦曲线 ,又有轻稀土富集型的夏威夷等洋岛玄武岩的特征 ,反映该蛇绿岩带混杂着洋壳残骸和洋岛碎块。由清水—南明水东—塔克札勒基性熔岩稀土元素含量有规律递增 ,分别是球粒陨石的 9.4、15.4、18.9倍 ,反映玄武质岩浆分异程度逐渐增高 ,间接说明该岩带闭合时间由西向东从中泥盆世—晚石炭世末 ,再向东甚至延续至二叠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