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测绘学   4篇
大气科学   3篇
地质学   5篇
海洋学   2篇
综合类   5篇
自然地理   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为求取含水层水文地质参数,常用的试验方法是抽水试验。在进行抽水试验时,经常有越流现象,计算时一般采用越流模型计算。越流模型假定非抽水含水层的水位恒定不变,但在实际抽水过程中,抽水含水层和非抽水含水层间通过越流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如果只考虑抽水含水层的水位变化而不考虑非抽水含水层的水位变化,会导致计算的水文地质参数不准确。实际工作中,有时会在非抽水含水层中布置一口观测井来观测抽水含水层抽水时对非抽水含水层的影响。如果采用多层含水层系统模型的方法,即可利用各含水层观测井中的数据计算出每个含水层和相关弱透水层的水文地质参数,提高参数计算精度、节省资金和工作量。  相似文献   
22.
宽坪群样品原岩恢复为玄武岩、粗面玄武岩。宽坪岩群变基性火山岩总体上属拉斑玄武岩系,但同时具有钙碱性岩的某些特征。稀土元素特征具有富集洋中脊玄武岩和大陆玄武岩的特点。微量元素蛛网图型式显示过渡性质。结合秦岭造山带的发展历史综合分析,我们认为宽坪群变火山岩形成于弧后拉张小洋盆环境。  相似文献   
23.
在西昆仑琼恰特一带1∶5万区域地质矿产调查中,发现一套浅变质碎屑岩和碳酸盐岩,其上叠加了中-高级热接触变质岩组合,沉积环境为滨-浅海相.上部碎屑岩内首次发现Laevolancis divellomedia (Chibrikova) Burgess et Richardson(光面掌状体)、Dyadospora murusdensa Strorher et Traverse(耳状加厚二分体)及Artempoyra brevicosta Burgess et Richardson(单侧加厚梨形体)孢粉化石,时代为早志留世.前人将该套地层划分为中一晚志留世温泉沟群和达坂沟群.本次研究据区域地层对比和孢粉化石年龄,重新将其厘定为下志留统温泉沟群.据岩石组合特征,该群自下而上划分为阿克别尔迪沟组和琼恰特组,该地层内层控型铁矿、中低温热液型铜矿均具很好找矿远景.  相似文献   
24.
穆棱古近纪(第三纪)碱性玄武岩位于郯庐断裂东北段分支敦化~密山深大断裂带的中北部,与吉林敦化、汪清,黑龙江镜泊湖、牡丹江等新生代火山岩一起分布于兴蒙造山带和太平洋板块俯冲带结合带上;本文利用电子探针、激光剥蚀等离子质谱技术(LA-ICP-MS)及多接收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MC-ICP-MS)分析了来自玄武岩风化冲积物中锆石巨晶的主、微量元素及其Hf同位素组成。这些锆石巨晶具有明显的熔蚀结构,锆石电子探针分析其Zr/Hf比最高可达217,平均150,是目前东部新生代玄武岩锆石巨晶的最高值。它们具有相似的微量元素特征,具有明显的Ce正异常,富集重稀土和HFSE元素,锆石Hf/Y比值大多小于10,Th/U均小于1(一个数据例外),Yb/Sm为21~59。与岩浆锆石和变质锆石相比,显示过渡的特征;锆石~(176)Hf/~(177)Hf变化为0.283105~0.283151,ε_(Hf)变化在 11.8~ 13.4之间,显示亏损地幔来源,反映锆石形成时岩石圈地幔主体具有"新生"的特征,表明岩石圈减薄或置换事件在东北地区东北部穆棱地区也同样存在。穆棱新生代碱性玄武岩有关锆石巨晶的成因特征与中国东部海南文昌、福建明溪及山东昌乐等地新生代玄武岩的锆石巨晶相同,可能与有下地壳物质参与的近期岩石圈地幔的交代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25.
采用双向电泳技术,对浙江乐清无花纹和有花纹文蛤外套膜的全蛋白进行了研究,并利用质谱和软件对差异蛋白进行了分析。经PDQuest软件分析,在pH4—7,分子量14.3—200kD之间,无花纹文蛤样品中检测到682±24个蛋白质点,有花纹样品检测到600±35个蛋白质点,平均匹配率为84.5%。研究结果显示,两种文蛤共有256个点存在差异表达,这些差异点可能与贝壳的颜色和花纹形成有关。其中98个点为无花纹文蛤特有,57个点为有花纹文蛤特有,另有101个点在表达量上存在两倍以上差异。在无花纹贝壳中发现分子量为42kD左右,等电点为6.4左右,与库蚊的肌动蛋白(分子量为41.7kD,等电点为5.3)匹配率较高;分子量为29kD,等电点为5.6,与飞鱿的肌动蛋白(分子量为29kD,等电点为5.25)匹配率较高的两个蛋白质。在有花纹文蛤中发现了分子量为27kD左右,等电点为4.8,与丽文蛤属的肌浆钙结合蛋白(分子量为20.8kD,等电点为4.98)匹配率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