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1篇
测绘学   2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5篇
海洋学   52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41.
伴随着海洋水色卫星遥感技术的推进,海洋生物光学目益成为一个引人瞩目的交叉学科生长点,国内学者业已注意到这一发展趋势并提出了近期应加强研究的核心问题。而浮游植物作为水体中的主要光能利用者、初级生产者,其光吸收特性自然成为海洋生物光学中甚为关键的问题之一。浮游植物光吸收特性通常以浮游植物吸收系数(αph或αφ)表示,作者就近年来浮游植物吸收系数的研究进展及其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2.
放射性同位素210Pb适于百年尺度的定年和沉积速率计算,已经在冰芯、土壤、湖泊、水库、河口、潮滩、潟湖、海湾和浅海陆架等多种环境得到广泛应用。目前,210Pb测年方法的应用有两种现象值得注意:一种是“延年”,即根据测算的沉积速率回溯定年的时间,有时回溯的时间跨度可达二、三百年;另一种是“折寿”,即根据测算的表观沉积速率计算得到的210Pb本底层位之上的时间跨度不足百年。根据210Pb测年的原理和有关仪器的检出限来分析,本文作者认为,210Pb直接定年的上限以110 yr~155 yr为宜。因此,“延年”的运用有一定的前提条件,即研究区的沉积环境在回溯的数百年尺度内应该保持稳定,同时回溯的定年结果最好有其他独立的定年方法(如历史文献记录或生物标志物等)来印证、以增加其可靠性。对于210Pb测年的“折寿”现象,可能的原因有四种。第一,沉积及取样的压实效应没有在分析和计算过程中得到校正。第二,210Pb活度测量的精度和不确定度影响了对本底的判断;为稳妥起见,研究者选定的本底层位一般会比真实的本底年龄要年轻一些,导致定年结果的时间跨度缩小。第三,210Pb定年计算模式决定了本底活度值的微小差异将带来计算出来的时间跨度产生显著差异。第四,沉积过程事实上发生了后期的侵蚀和迁移,导致保存在柱样中的沉积记录不完整。为了有效地减少210Pb测年法的结果误差,可以采取减小210Pb活度测量子样的间距、并同步测量226Ra活度等技术手段;另外,在计算时应该使用沉积通量而不是表观沉积速率。我们相信,210Pb测年方法的正确运用和解译将对物源判断、沉降后的侵蚀和扰动等问题提供一些有益的信息。  相似文献   
43.
廉耀康  李炎 《台湾海峡》2011,30(1):122-127
2007年7月,对台湾浅滩43个站位进行了表层底质采样,在室内用Mastersizer 2000型激光粒度仪获得了沉积物的粒径分布,并用矩法计算其粒径参数.研究区内沉积物类型多为砂和含砾砂,平均粒径集中于0Φ到3Φ之间.福建—广东沿岸海域一带沉积略细,沿岸带外侧的浅槽,以及台湾浅滩东北边坡与南边坡沉积略粗.用粒径趋势分析计算结果显示,台湾浅滩东北方向与偏西方向的沉积物均向浅滩核部汇聚;而浅滩核心区的粒度参数比较接近,沉积物输运趋势弱化.  相似文献   
44.
叶翔  李炎  黄邦钦  陈坚 《台湾海峡》2011,30(4):458-466
根据2004—2006年夏季台湾海峡南部海域上升流区追踪过程中观测的颗粒有机碳(POC)、叶绿素o(ehl一0)、总悬浮颗粒物(TSM)含量数据,3个年份夏季上升流区POC含量范围分别为0.1150~0.2444、0.1391—0.6508、0.1068~0.5350m/dm^3,其平均值比同年份其他断面POC含量的平均值高.POC含量及Cchl-a/CPoc值的逐日变化对上升流事件的响应较好,反映出现场生产力对颗粒态有机碳的贡献与上升流发生过程的耦合;Cehl-a/CM值与chl一0含量呈正相关,在上升流的稳定期和衰减期,二者关系表现形式有所不同,能细分上升流事件的过程;上升流区的c洲一。/Ceo。值相对偏小,反映了上升流区浮游生物的高营养转换效率.POC和TSM含量的逐日变化关系在不同年份有不同表现,TSM含量对POC含量的影响存在促进和限制的可能;颗粒有机质含量占TSM比例的变化规律不明显,CPoc/CTsM值的逐日变化不能较好地响应上升流事件;CP0c/C鸭。值与TSM含量关系均呈负相关;受陆源有机物的补充及现场有机物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的影响,c眦/cTsM值与TSM含量关系更为复杂.  相似文献   
45.
李炎 《海洋科学》1990,14(4):1-6
本文提出悬沙输运时均通量可在频域上用共谱密度函数表达。据此分析了长周期和12h,6h等潮周期波动分量对河口、潮汐通道及浅滩区悬沙净输运的重要贡献。文章还讨论了它们的形成机制和从频域上分解扩散系数的可能。  相似文献   
46.
OSMAR高频地波雷达福建示范系统径向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大勇  邵浩  李炎  李立 《台湾海峡》2007,26(1):7-16
OSNAR高频地波雷达是863计划海洋技术领域的成果,其福建示范系统的两个远端站分别设置在福建省东山县和龙海市境内,2005年6月开始试运行.本文对2005年6、7月份试运行期间雷达远端站给出的遥感径向流数据质量进行了统计分析和初步的海洋学验证.分析结果显示,雷达返回径向流速质量随观测距离增加呈下降趋势,并有明显的日夜差异,日间质量优于夜间.初步验证表明,经质量控制处理后所提取的径向流鸩分潮的振幅和相位的空间分布具有与以往研究结果一致的特征.雷达系统所返回的径向流数据在经过适当的质量控制处理后可以有效地反映覆盖海区表层海流及其时空变化.  相似文献   
47.
珠江河口悬浮泥沙遥感数据集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邓明  黄伟  李炎 《海洋与湖沼》2002,33(4):341-348
选择 1 995— 2 0 0 0年间NOAA系列卫星AVHRR遥感器获取的珠江口及其邻近海域可见光和近红外遥感数据 ,利用基于海面 遥感器光谱反射率斜率传递现象的悬浮泥沙遥感算法 ,建立珠江口及其邻近海域 1 5 2个时相的悬浮泥沙数据集 ,进行悬浮泥沙浓度分布和变动规律的特征累积频率悬浮泥沙浓度、均值与均方差统计。结果表明 ,珠江口河口浅滩是悬浮泥沙浓度的高值区。随着径流、潮流的相互关系的变动 ,珠江口的悬浮泥沙浓度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 ,内伶仃洋悬浮泥沙浓度季节变动幅度最大 ,而磨刀门外浑浊水体的延伸方向变动幅度最大。  相似文献   
48.
杭州湾地貌及沉积界面的活动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杭州湾的地貌发育过程中具有沙坎区、潮流槽脊区、平缓堆积区三种特征分区.杭州湾的沉积界面具有高度的活动性.本文引用沉积界面活动层和混合系数,作为描述和分析各区沉积界面动态特征的定量指标.根据地形时序过程和210Pb放射性比度在沉积剖面中分布的推算,年周期波动的活动层为0.1—4m,多年波动的活动层为0.5—8m,并由沙坎区往湾口逐渐减小;混合系数从沙坎区的10-3cm/s、潮流槽脊区10-4cm2/s至平缓堆积区10-5cm2/s量级,也向湾口逐渐降低,比湾外的长江水下三角洲高出1—3个数量级.  相似文献   
49.
运用分粒级的泥沙垂线分布分析长江口泥沙絮凝沉降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据扩散理论提出运用分粒级的泥沙垂线分布推算各粒级相对沉速ω_i/ω_c,絮凝因素比F_i/F_e和絮凝指标f的方法,由此分析长江口1990年8月的实测数据。长江口泥沙的沉速曲线和絮凝指标在近口段、河口段和口外海滨段存在着明显的区域差异。絮凝沉降特征的主要变化产生的低盐度区。现场动态沉降规律与实验室模拟所得的静态沉降规律具有相似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50.
瓯江口南岸潮滩沉积动力过程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根据冬、夏两季的潮滩沉积地貌现场观测,大小潮的悬沙含量、悬沙沉降量、沉积物活动层等测定,以及以往的海岸带调查资料,本文着重讨论了自岸向海高潮滩砂质、高潮滩砂泥混合质、中潮滩砂质、中潮滩砂泥混合质和低潮滩泥质5个沉积带的沉积动力作用,从而说明了十余年来潮滩沉积物以砂和粗粉砂级组分向岸、极细粉砂和粘土级组分向海为主的搬运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