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4篇
测绘学   5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14篇
地质学   38篇
海洋学   5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利用重力地质法(Gravity-Geologic Method, GGM)反演海底地形时,海水与海底洋壳的密度差异常数是影响反演精度的一项关键参数.由于海底地形复杂程度的影响,不同区域密度差异常数存在差异.针对于此,本文以南海局部海域(113°E—119°E, 12°N—19°N)为实验区,依据区域内坡度及地形分布,将研究区域划分为6个子区域,分别求取每个子区域的最佳密度差异常数,以改善海底地形反演的精度.基于HY-2A测高数据获得的重力异常数据,反演了研究区域格网间隔1′×1′的SGGM海底地形模型.结果表明,将SGGM模型与检核点实测水深进行比较,其差值的标准差为101.46 m,相对精度为2.82%,优于GEBCO_2021模型、V19.1模型对比实测水深差值的标准差(131.50 m、129.81 m)与相对精度(3.64%、3.59%).结合各子区域不同的坡度及船测点分布,统计各子区域相对精度为2%~4%,并分析得出反演较差结果集中分布在地形突变区域,而坡度平缓区域的标准差可达到42.20 m.此外,同未进行区域划分而采用一个密度差异常数反演的结果相比,反演精度提高了9.68...  相似文献   
42.
刘亮  邱检生  李真 《地质论评》2011,57(3):327-336
浙江沐尘石英二长岩体中普遍发育形态各异的暗色镁铁质微粒包体.本文运用LA-ICP-MS锆石U-Pb定年技术,对该石英二长岩和其中的暗色镁铁质微粒包体进行了精确的年龄测定,获得的年龄分别为112.1土1.0Ma和112.4士1.2Ma,二者在误差范围内一致,说明它们同时形成,这为指示包体属岩浆混合作用成因提供了关键证据....  相似文献   
43.
福建太武山花岗岩体成因: 锆石U-Pb年代学与Hf同位素制约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赵姣龙  邱检生  李真  刘亮  李友连 《岩石学报》2012,28(12):3938-3950
太武山岩体位于福建东南沿海,为一大致呈北东向延伸的不规则状岩株体,出露面积约40km2。岩体主体岩性为中细粒花岗岩,环岩体北部边缘尚发育有似斑状黑云母花岗岩。锆石LA-ICP-MS U-Pb定年表明,岩体的形成年龄为96.9±1.3Ma(MSWD=1.09, 2σ),属晚白垩世早期岩浆活动产物。化学组成上,该岩体富硅,碱含量中等,弱过铝,铝饱和指数(A/NKC值)为1.01~1.04,碱铝指数(AKI值)为0.73~0.92,贫钙、镁、铁,属亚碱弱过铝质花岗岩类。微量和稀土元素组成上,岩体富Cs、Rb、U、Th、Pb和轻稀土,贫Ba、Sr、P、Ti,Rb/Sr比值高,具中到强的铕负异常(Eu/Eu*=0.85~0.04),其Zr、Nb、Ce、Y等高场强元素均较之典型A型花岗岩偏低,锆石饱和温度也较低(726~809℃),综合地质地球化学资料指示该岩体应属高分异的I型花岗岩。太武山花岗岩的锆石εHf(t)值散布于正值与负值之间(-1.44~2.78),tDM2值偏低(0.98~1.25Ga,平均值为1.06Ga),指示成岩过程中应有显著的亏损地幔组分参与。综合分析表明,岩体的形成首先经历了幔源岩浆与其诱发地壳物质熔融产生的长英质岩浆在地壳深部混合,随后这一混合岩浆又经进一步分异演化的二阶段成岩过程。  相似文献   
44.
云南鹤庆锰矿成矿规律控矿因素新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鹤庆锰矿,赋存于印支运动形成的东西向裂陷槽中,成矿时限应早于松桂湖的中、晚北衙期,分出同生沉积型和淋滤充填型。控矿构造为特殊的向斜轴部“锅底凹”,成因属于火山热液同生沉积、后期改造型锰矿床。  相似文献   
45.
慕士塔格冰芯中微粒的粒度记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慕士塔格海拔6350 m高度处冰芯中微粒的粒度和粒径分布特征的分析, 初步获得了该支冰芯所反映的大气粉尘搬运与沉积特征. 在数量上, 细颗粒(<5 μm)占主要成分; 而在体积分布上, 粗颗粒有重要的贡献, 而且高浓度样品的粒径-体积关系符合对数正态分布特征, 具有比格陵兰冰芯样品更大的体积众数粒径和标准偏差; 但是部分低浓度样品的体积分布特殊, 不符合这一特征. 慕士塔格冰芯的粒度记录反映了高海拔近源区粉尘的沉积特点, 与远源沉积的极地冰芯存在差别.  相似文献   
46.
本文针对有机染料废水臭氧化后水体严重酸化、导致臭氧化效率显著降低的问题,提出利用矿物材料改善臭氧化水体酸度,进一步提高臭氧化效率的思路。一方面采用高比表面积丝光沸石岩加载铜的氧化物作为吸附剂提高臭氧化效率,同时引入天然矿物水镁石,解决有机染料废水臭氧化后水体严重酸化的难题,进一步提高臭氧化效率。实验结果表明,Cu_丝光沸石岩/水镁石岩(复配方案为Cu_丝光沸石岩与碱性矿物质量比分别为2∶1和1∶1)可以改善染料废水臭氧化后水体的pH值,提高臭氧化效率。其中复配方案为1∶1的水体COD去除率与单独臭氧化相比提高近30%。经详细分析对比,提出矿物材料体系染料废水臭氧化反应中存在Cu_丝光沸石岩表面吸附作用反应机理、与水镁石溶解有关的碱催化机理及Mg2 与有机酸根络合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47.
为有效去除工业废水中的苯酚,本文结合臭氧化技术,引入天然碱性矿物水镁石及其煅烧产物氧化镁作为催化剂,进行了催化臭氧化处理水中苯酚的研究。结果表明,加入的两种碱性矿物对臭氧化降解苯酚都有显著的催化效果。同时,碱性矿物的加入明显的改变了臭氧化过程中水体的pH值,从而对促进苯酚的降解起到了主导作用;除此之外,吸附实验及改变催化剂加入量的实验表明,碱性矿物表面对羧酸的吸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也导致苯酚降解效率的提高。本文工作为臭氧化降解水中苯酚提供了一种简便实用的处理方法,同时为天然水镁石矿物找到了新的应用领域。  相似文献   
48.
极地雪冰样品超痕量重金属分析实验器具的酸洗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所有的酸洗过程都是在1000级净化室和净化室内100级层流超净工作台进行的.超纯水是由Millipore RO和Milli-Q Element 超纯水系统制备.3种纯度的硝酸选用Merck 公司试剂纯硝酸、 Fisher 公司"TraceMetal"级和"Optima"级超纯硝酸.各种与样品直接接触的容器及相关工具、耗材主要选用Nalgene低密度聚乙烯和特氟隆材料制成的产品.酸洗程序是在四周时间内把样品瓶等依次浸泡在四遍不同浓度和纯度逐渐增加的硝酸溶液里进行清洗.除了第一遍酸洗是在室温下进行的以外,后三遍酸洗都是用加热板加热使硝酸溶液表面温度保持在45 ℃左右.用Finnigan MAT Element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对该方法酸洗的样品瓶进行了空白检验,结果表明:所有测量的重金属元素的浓度都低于检测限.该方法对促进我国极地雪冰重金属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也可应用到其它环境介质中超痕量重金属分析.  相似文献   
49.
以福建北东沿海的南镇、大层山、三沙和大京四个岩体为对象,系统研究了它们的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特征,并据此探讨了岩体的成因。锆石LA—ICP—MSU—Pb定年结果表明,南镇、大层山、三沙和大京岩体的成岩年龄分别为96.1&#177;2.7Ma、93.1&#177;2.4Ma、91.5&#177;1.5Ma和93.8&#177;1.8Ma,指示它们均为晚白垩世岩浆活动的产物。这些岩体的组成矿物主要为石英和条纹长石,并含有一定量斜长石(〈15%),铁镁矿物主要为少量黑云母,未出现碱性铁镁矿物,副矿物组合中普遍出现榍石而未见铝过饱和矿物。化学组成上表现为高硅、富碱、准铝,贫钙、镁、铁,Rb/Sr比值高,K/Rb比值低,富Cs、Rb、Th、u、Pb,贫Ba、Sr、P、Ti、Eu。岩石的FeO^*/MgO比值较低(=3.44—5.04),10^4&#215;Ga/Al比值和Zr+Nb+Ce+Y含量均低于A型花岗岩的下限值,其锆石饱和温度也较低(730—779℃),综合地质地球化学特征指示这些岩体应属高分异的Ⅰ型花岗岩。四个岩体的Nd同位素组成较均-(εNd(t)=-4.2~-5.5),而锆石Hf同位素则具较大的变化范围(εHf(t)=-11.6~4.5),εHf(t)值散布于正值与负值之间,变化幅度可达10个εHf单位以上,指示岩体的形成存在不同来源物质的贡献。岩石的形成极可能经历了壳幔物质在源区混合形成原始岩浆,随后这一壳幔混源岩浆又经高程度分异演化的二阶段成岩过程,而并非起源于幔源岩浆底侵形成的初生地壳与古老基底地壳混合的地壳原岩的部分熔融。  相似文献   
50.
对于大量来之不易的海洋水文数据,传统的管理方式不便于信息的查询、可视化和综合分析。利用GIS技术对海洋水文数据的管理和可视化方法进行研究;基于空间位置管理水文数据,并以矢量图、统计直方图等方式对水文数据进行可视化表达;基于MapObjects进行了海洋水文信息系统的开发实践,实现了数据管理、地图浏览、信息查询、水文专题地图自动绘制等功能。为海洋水文数据的科学管理和可视化提供了有效方法,是"数字海洋"工程建设中的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