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9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3篇
测绘学   196篇
地球物理   17篇
地质学   1篇
综合类   1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8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81.
在圆锥构型的基础上,定义了一种嵌套圆锥构型,并导出了最小PDOP嵌套圆锥构型所应满足的条件。讨论了构造最小GDOP(几何精度衰减因子)构型的方法。在最小PDOP嵌套圆锥构型的基础上给出了最小GDOP嵌套圆锥构型。在此基础上,由最小GDOP嵌套圆锥构型导出了数学上仅有的5种正多面体构型,证明了5种正多面体均满足GDOP极值条件。  相似文献   
82.
锚技术是解决自主定轨轨道发散的重要手段。本文从理论推导入手,分析了星间链路观测量对卫星轨道参数的可测性;讨论了锚固站经纬度对轨道定向参数确定的影响规律;并结合仿真实验研究不同地面跟踪方案下自主定轨精度的变化。理论分析表明,星地观测量对卫星升交点赤经的偏导数与锚固站纬度的余弦成正比,锚固站纬度越低对越有利于升交点赤经的确定。仿真实验的结果表明,增加锚固站个数可以有效地控制轨道的发散程度;锚固站可以按一定的跟踪时间和跟踪间隔实行间断性跟踪即可满足精度要求;对MEO卫星实施直接跟踪得到的定轨精度较高,但对锚固站的分布较为敏感,而间接跟踪实施简单,但定轨精度略低。  相似文献   
83.
自适应抗差滤波理论及应用的主要进展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近十年来,中国学者建立了一种用于动态导航定位的新自适应抗差滤波理论,该理论应用抗差估计原理抵制观测异常误差的影响,构造自适应因子控制动力学模型误差的影响。本文旨在归纳、总结自适应抗差滤波理论与应用的主要进展。首先介绍自适应抗差滤波的原理;随后给出四种自适应因子模型,包括三段函数模型、两段函数模型、指数函数模型以及选权函数模型;陈列了4种误差学习统计量,包括状态不符值统计量、预测残差统计量、方差分量比统计量以及速度统计量;将新的自适应抗差滤波理论与标准Kalman滤波以及其他自适应滤波理论进行了比较与分析;最后利用两个实际算例展示了自适应抗差滤波在导航中的成功应用。  相似文献   
84.
杨元喜 《测绘学报》2022,(6):785-786
<正>今年,《测绘学报》迎来了创刊65周年华诞,她是新中国成立后较早创办的反映我国测绘学科发展的学术性、理论性刊物,也是中国科协最早创办的77种自然科学刊物之一。《测绘学报》的前身是由方俊、夏坚白、陈永龄、王之卓、叶雪安、宁笃义、白敏等老一辈科学家亲手创办的《测量制图学报》,是当时代表我国测绘科技发展的最高水平刊物。回顾65年的风雨历程,她经历了从1957年创刊,到1960年停刊,再到1962年复刊并正式更名为《测绘学报》,又在1966年第二次停刊,直到1979年全国科技大会召开,  相似文献   
85.
针对传统GPS共视法(GPS CV)和载波相位时频传递法(GPS Different CP,GPS CP)的特点和局限性,提出了一种基于单差观测值的连续实时载波相位时频传递方法(GPS DCP),该方法利用两个时频传递站上对单颗卫星构成的单差观测值进行GPS CP模式计算,同时利用基于参数贝叶斯估计的算法平滑天与天之间的钟跳。算例结果显示,新算法相比传统GPS CP法在中短距离内具有更高的时频传递精度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86.
北斗区域卫星导航系统基本导航定位性能初步评估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北斗区域卫星导航系统(也称北斗2代1期)于2012年12月27日正式开始运行,系统由14颗卫星组成,包括5颗地球静止轨道卫星、5颗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和4颗中圆地球轨道卫星.本文初步评估了北斗区域卫星导航系统建成运行后的基本导航定位性能,包括卫星可见性、位置精度衰减因子、伪距和载波相位观测量精度、单点定位和差分定位精度以及模糊度解算性能等.通过实验分析可知:北斗伪距和载波相位测量精度已与GPS处在同一水平,伪距测量精度约为33 cm,载波测量精度约为2 mm;北斗伪距单点定位水平精度优于6 m,高程精度优于10 m,已满足设计要求;北斗区域卫星导航系统已具备独立的双频RTK定位能力,其单历元双频模糊度解算成功率几乎与GPS相当;北斗载波相位差分定位精度与GPS相位差分定位处在同一水平,超短基线情况下,定位精度优于1 cm,而在短基线情况下优于3 cm;北斗与GPS组合定位时,模糊度解算的固定率和可靠性均显著提高;在短基线情况下,北斗/GPS组合载波相位差分动态定位精度相对于单一的GPS定位的改善可达20%以上;北斗单频伪距差分定位精度优于2.5 m,与GPS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其主要原因可能为北斗GEO卫星伪距多路径误差较大.  相似文献   
87.
<测绘通报>自创刊以来已经走过50年的光辉历程,它的创刊、发展与进步,一直影响着中国的测绘事业,牵动着广大测绘工作者的心.<测绘通报>与其他测绘科技刊物的显著区别在于,它是一个内容最为丰富、读者最为广泛的测绘刊物.  相似文献   
88.
临界值可变的抗差估计等价权函数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抗差估计等价权函数一般由正态分布统计量构造,其临界值(或称准则)一般由实际经验确定.首先分析了正态分布统计量和学生化残差统计量的区别,然后分别讨论了基于这两种统计量构造的等价权函数的区别.研究表明,利用学生化残差统计量构造的等价权函数以及顾及误差显著性水平确定的临界值,不仅考虑了观测误差的大小,而且还可以顾及了实际观测的图形强度和多余观测数,可以克服人为确定临界值可能带来的参数估计的有效性和抗差性方面的风险.  相似文献   
89.
为消除共模误差CME,目前广泛应用的主成分分析法(PCA)基于观测数据的二阶统计量(方差和协方差)将观测网残差分解成一组不相关的随时间变化的模态和对应的空间响应,而GPS时间序列分布具有非高斯特征,二阶统计量不能完全描述其随机特性。本文假设区域网CME 与其他误差相互统计独立,则可以采用独立分量分析(ICA)法。采用模拟数据对ICA提取CME的精确性和有效性进行验证,并与PCA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ICA能够有效地提取观测网CME。  相似文献   
90.
本文结合现代计算机绘图技术,讨论参数验后置信区间的几种逼近以及相应验后误差椭圆的绘制方法。首先介绍参数估值的几种验后密度表达及边界分布工表式,继而讨论了各种表式的置信空间逼近方法,它们是X^2分布逼近法和Monte Carlo边界逼近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