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1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57篇
测绘学   47篇
大气科学   27篇
地球物理   5篇
地质学   106篇
海洋学   30篇
综合类   10篇
自然地理   1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91.
等高线作为地势起伏与地形凹凸特征的表达,与水网表达有着密切的约束关系。在空间数据库集成与匹配中,由于来源不同,这两种数据往往出现不一致,导致水网"爬坡"现象。针对该问题提出一种等高线与水网匹配及一致性改正方法,利用Delaunay三角网模型在等高线基础上通过弯曲分析提取地形特征,基于河流分布与谷地走势的相关性,建立水网与等高线间的匹配关系,进而识别两者间的一致性。在此基础上利用仿射变换等几何方法完成一致化操作,包括水网移位匹配等高线和等高线移位匹配水网。  相似文献   
192.
2010年3月14日河南省飞机增雨作业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天气图资料、河南省自动站降水资料、郑州新一代天气雷达产品等分析了2010年3月14日影响河南省的降水过程,以及当日飞机增雨作业效果,结果表明:由于受高空低槽东移影响,冷暖空气在河南交汇,且水汽输送良好、不稳定能量小,因而河南全省范围内产生了稳定的层状云降水;层状云降水,具备了飞机增雨作业的天气条件。此次增雨作业后,作业区及下风方向的雷达回波强度增强,面积扩大,降水范围及降水量均增大,且增雨效果能维持3 h左右。说明河南省春季,在有利的大尺度天气背景下,K指数在20~24℃,沙氏指数在6~10℃,雷达基本反射率在20~35 dBz,水汽条件较好时,在降水云系发展的区域进行飞机增雨作业效果比较明显。  相似文献   
193.
基于变点分析法提取地势起伏度——以青藏高原为例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以青藏高原区域大尺度SRTM3-DEM为数据源,运用GIS的窗口递增分析法依次计算2×2、3×3、4×4、5×5、…、32×32窗口下的地势起伏度,然后采用均值变点法科学的分析平均地势起伏度的最佳统计面积并进行分级分析,得出实验区最佳分析窗口面积为1.17 km2,地势起伏度可分出八级,其中小起伏山地分布最广。高原边缘的地势起伏度普遍较大主要是由于构造运动与河流朔源侵蚀作用强烈;而高原内部地势较为平缓,冰川、冻土作用下的侵蚀搬运可能对地势起伏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194.
高精度对向三角高程代替等级水准测量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杨敏  陈国世 《地理空间信息》2011,9(1):131-132,142
介绍了时向三角高程的基本原理,详细介绍了水准测量和对向三角测量的改正项,对比了实际项目的高精度三角高程测量数据和二等水准数据,说明利用高精度对向三角测量代替等级水准测量是可行的,并总结了利用高精度对向三角测量代替等级水准测量的一些建议;研究的内容和得出的结论对生产实践具有重要参考意义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5.
基于二叉树的栅格数据快速编码及其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敏  汪云甲 《测绘工程》2001,10(4):16-19
在对常规编码方法存在的不足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在一次遍历栅格数据过程中生成线性二叉树的快速动态编码以及地程编码方法,该方法用堆栈的思想代替传统的线性表,以十进制orton码为顺序提取栅格单元数据并介入栈,以压栈的方式完成栅格单元或结点向上层的递归合并。当对整个栅格数据遍历一次后,栈中剩下的记录便是所需的线性二叉树编码结果。通过对算法的分析表明,该方法具有明显的优点和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6.
一次太行山焚风对霾强度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杨晓亮  杨敏  李江波  张珊 《气象》2018,44(2):313-319
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逐5min地面自动气象站、激光雷达、风廓线仪和微波辐射计等资料,对2015年石家庄冬季一次典型焚风过程中霾强度的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静稳天气形势下,华北地形槽使太行山东麓发生了明显的焚风现象,焚风带来湿度的快速下降,进而引起水平能见度迅速上升、PM_(2.5)浓度迅速下降,霾强度明显减弱。激光雷达可以直观地反映焚风发生前后边界层结构特征和污染物浓度的变化。风廓线仪分析表明,焚风过程300m以下风向、风速的变化明显,表现为风速的加大和风向的多变,说明风场有强的脉动。焚风现象向平原水平推进的距离大概为25km,垂直影响的高度在1km以下。  相似文献   
197.
杨敏  艾廷华  周启 《测绘学报》2013,(4):581-587,594
地图综合中道路网选取通常要考虑道路的属性等级、几何形状、分布密度、通达性等,常规方法只能顾及部分指标评价对象(弧段、节点或网眼)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按照"资格"法线性选取,由于缺乏顾及道路网空间分布信息的有效手段,造成原有空间分布特征被破坏。本研究将描述道路完整地理意义的stroke特征引入选取过程中,提出一种顾及道路目标stroke特征保持的路网选取方法,即构建道路网stroke特征并评价重要性,在按stroke重要性线性选取的基础上增加约束条件,包括等级约束条件和空间邻近关系约束条件,从而将空间分布信息与属性、几何及拓扑信息有效地结合在一起。试验表明,该方法保留重要道路目标的同时,也较好地保持了原有空间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198.
粘性泥石流坝后回淤比降的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拦挡坝坝后回淤比降是泥石流防治工程设计中的一个重要参数.本实验选取粘性泥石流,开展了沟床纵比降为9.5%~26.2%共8组和重度17~22 kN/m3共6组的坝后回淤比降的模拟实验.实验发现:1.在沟床纵坡为9.5%、12.1%、14.4%、16.7%、18.9%、21.3%、23.8%和26.2%时,其回淤比降分另为8.08%、9.8%、11.38%、12.69%、14.55%、16.61%、18.56%和20.96%;2.回淤比降比值在0.76至0.85间,平均0.80;3.回淤比降随沟槽纵比降的增大而增大,二者呈线性正相关,相关系数在0.95以上;回淤比降随重度的增大,总体呈缓慢增大的趋势,关系为二次函数关系.由此建立了回淤比降与重度和沟床纵比降的关系式:i=0.6014 ×γ0.0526 ×i00.9470,据此可以初步确定回淤比降的设计值.  相似文献   
199.
防雷接地网作为发变电站交直流设备接地及防雷保护接地,对保障生产安全运行起着重要的作用。发变电站接地网的测量结果存在接地阻抗值超标、感性分量过大的问题。通过仿真计算和实测对接地网测试中的感性分量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接地阻抗的感性分量随着电流引线与电压引线之间距离增大而减小,通常不会大于阻性分量。过大的感性分量是由测试引线互感引起。基于此,给出了剔除互感阻抗的测量与计算方法,为接地网阻值的科学测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0.
张柠  艾廷华  杨敏 《测绘科学》2016,41(4):154-160
针对现有的跨比例尺地图居民地数据更新方法需要大量人工干预和专家判读选择的问题,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决策树的跨比例尺居民地更新方法。利用决策树的判断推理机制对不同变化更新场景下要素的地理环境特征、空间分布关系、尺度表达差异等影响更新行为选择的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结合尺度变换技术构建了跨比例尺居民地数据更新模型,较好地顾及了数据更新的合理性及更新效率。基于广州市某区域的真实数据进行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不仅能够有效地减少更新过程中的人工干预,提高智能化程度,同时能从一定程度上提高更新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