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1篇
测绘学   19篇
大气科学   5篇
地球物理   5篇
地质学   26篇
自然地理   1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3年   4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基于偏离份额法的新疆工业结构与竞争力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运用钱纳里的"标准工业化阶段理论"并结合实际发展,首先对新疆的工业化进程进行了定位;然后建立指标体系,计算了1980-2006年期间新疆与全国平均的工业结构相似系数、工业-就业结构和区位熵等指标,考察了新疆的工业结构、工业-就业结构和工业竞争力水平;最后运用偏离份额法对比分析了1997-2001年和2002-2006年两个时段的新疆工业结构与竞争力的发展变化。分析表明:新疆处于工业化发展的初期阶段,工业整体结构较低,工业竞争力弱且有下降的趋势,资源型产业产值大、集聚显著。针对分析结果,提出以下几点建议:(1)巩固优势产业。依托区域特有的资源、区位和政策优势,巩固优势产业如采矿业、天然气开采业和石油加工业等资源型产业。(2)建立现代工业体系。培育主导产业,确定支柱产业,逐步实现工业结构的升级换代,提高工业结构内部多样化程度,增强竞争力。  相似文献   
52.
新疆棉花种植面积时空格局演变特征及驱动机制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新疆棉花种植业发展迅速,已成为新疆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是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对新中国成立以来新疆棉花种植业的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探究其时序演变规律和空间分布特点,并运用灰色系统关联分析和计量经济学的分析方法,构建棉花种植面积和其影响因素的交互作用关联度模型,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揭示新疆棉花种植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研究结果表明:①自1949年以来,新疆棉花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且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性和波动性,三大棉区即南疆棉区,北疆棉区,东疆棉区变化特点各异,其中南疆棉区起主导作用。按绿洲划分,以塔里木盆地绿洲棉区和西北沿边绿洲棉区变化明显。②棉花种植面积与各影响因素间的关联度都较强,其中,棉花种植面积与棉花单产的关联度最强;进一步建立作用关系模型,得出其弹性为0.883。③运用以上关联分析结果,将南疆棉区划分为最宜棉区、适宜棉区、不宜棉区3种区域,其中适宜棉区占50%以上,表明目前南疆棉花种植业发展基本合理,但处于不宜棉区的部分县市应该减少棉花种植或退棉,进一步优化农业种植结构。  相似文献   
53.
西藏高原生态功能区划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在分析西藏高原生态环境特征,明确生态系统类型的结构与过程及其空间分布特征的基础上,评价不同生态系统类型的生态服务功能及其在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和重要性。运用生态系统科学的原理与方法,结合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和综合分析等手段,对西藏高原在生态区、生态亚区和生态功能区3 个级别上进行生态分区,划分为7 个生态区、17 个生态亚区和76 个生态功能区,并用3 级命名法对这些分区进行命名,绘制了西藏高原生态功能分区图,为高原生态保护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4.
为了提高遥感数据处理效率,提出了以GeoSOT网格不同层级、不同大小的剖分面片为基本单元,建立不同尺度剖分面片的标准影像、控制点位、基础特征数据、数字地形数据等基础信息,由此形成全球多尺度、多分辨率、多传感器、多光谱分辨率遥感影像剖分模板库。在数据处理时,以剖分面片为单位,利用剖分模板库中的基础信息,对待处理影像数据进行运算,实现遥感数据快速处理。通过试验证明,基于GeoSOT的遥感数据剖分模板库可提高遥感数据处理效率。  相似文献   
55.
基于GPS水准的阜新市区似大地水准面拟合问题,对获得的高程异常数据采用Huber抗差估计方法剔除粗差,并运用逐点剔除法选取GPS水准拟合的已知点,提高似大地水准面的拟合精度;通过对GPS水准中5种模型的试验比较,得到建立该地区似大地水准面的最佳方案—多面函数法。经闭合差检核,精度可达到四等水准的要求。  相似文献   
56.
BP神经网络在GPS高程异常拟合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莉  周志富 《测绘工程》2010,19(4):12-15
以提高GPS高程异常拟合的精度为目标,针对实际工程数据,对BP网络模型进行详细的设计,应用BP神经网络方法进行粗差的剔除和高程异常拟合实验及模型精度的评定,得到较满意的结果。通过与多面函数法得到的结果进行比较,证实该模型可使拟合精度有较大提高。  相似文献   
57.
老挝中部地区林业用地空间适宜性多尺度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顾及多尺度的适宜性评价方法和指标体系的构建,运用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方法,以老挝中部甘蒙、沙湾拿吉两省作为研究区域,开展林业用地适宜性评价研究。结果表明:(1)全域尺度林业用地适宜面积为37 352.11 km~2,其中,一级适宜区域主要分布于欣奔、他曲、农泊、塞布里、凯山丰威汉、孟平、孟农。(2)省域尺度林业用地适宜面积为36 579.34 km~2,其中,一级适宜区域主要分布于湄公河流域及研究区东北部、东南部山区。(3)县域尺度林业用地适宜面积为36 727.74 km~2,其中,一级适宜区域主要分布于研究区东北部及中部、东南部山区。  相似文献   
58.
河系是普通地图制图中的重要要素。河系中河流分主流、支流,一条主流由多条支流汇入,每条河流上游到下游的宽度是由窄到宽逐渐变化的。绘制河流需要体现出河流的形态及流向,在制图过程中,河流上游和下游线划宽度变化较快,中游变化平缓。使用传统的方法,制图任务重、周期长。因此本文利用Coreldraw软件提供的VBA编写宏来实现河流线宽的渐变效果,并提出了一种利用正态分布函数确定河流分段比例来模拟河流宽度变化的方法,最终较好地实现了河系中每条河流线宽的渐变自动化,提高了制图效率,缩短了制图时间。  相似文献   
59.
本文以黄土高原泾河流域上游固原市为例,采用农户问卷调查和参与式社区评估方法,研究农户对生态系统服务认知及消费,并对两种方法认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研究发现,农户问卷调查方法农户认知到食物供给、净化空气、净化环境、水土保持、供给洁净水、减少自然灾害、提高收入、薪柴供给、景观愉悦、牧草供给和防风固沙11项生态系统服务,农户日常对生态系统服务的占有和消耗及生态系统服务对农户的重要性程度影响农户对生态系统服务的认知;参与式社区评估(PRA)方法农户可以充分进行信息交流与讨论,与农户问卷调查法相比对生物多样性服务有了认知。研究区生态系统服务发生很大变化,食物供给和薪柴供给服务明显减弱,收入增加;受生态系统服务变化及收入水平的影响,农户食物和能源消费存在明显时空差异,总体而言,农户食物消费总量下降,大部分农户薪柴消费数量减少,农户对蔬菜、肉类、煤炭、天然气等的消费量增加。  相似文献   
60.
生态足迹模型是定量评估区域生态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有效方法.运用生态足迹模型,从时序上对新疆1990—2006年的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了动态评估,并引入Ulanowicz发展能力和万元GDP生态赤字(盈余)等指标,考察了社会、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对新疆可持续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1990—2006年间新疆生态足迹增长较快,尤其是2001年以后,总量和人均量增长迅速,而人均生态承载力却呈下降趋势,导致人均生态赤字逐年增大,到2006年人均生态赤字达3.87hm2,比1990年增大了5.6倍;生态压力主要集中在耕地、化石能源地和牧草地等三种土地类型上,土地多样化利用程度低,发展力的提升主要来自于生态足迹的增长和区域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针对性的提出:加大政府财政投入,引进新技术,增加单位土地面积的产出量;加强政策落实力度,提高土地化利用程度和能源利用效率,促进新疆区域生态经济系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